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個大器晚成的人,雖然我現在很落魄,但我一點兒都不急。
大器晚成,你急,也沒用。
今年過年的時候,我很少走親戚,損失了不少壓歲錢,雖然往年沒幾個長輩給我,不知道下一年,七大姑八大姨們,是否會給我補上。
如果來年她們忘了,我會很委婉的提醒她們,無非多磕幾個頭的事兒。
我不是懶,我是為了看《狂飆》。
今年開年,《狂飆》著實是狂飆了一把,很少有這樣的電視劇,讓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這部劇賺足了眼球,我覺得,最大的贏家,還是張譯,一個像我一樣大器晚成的人。
《狂飆》,《滿江紅》,張譯從一個籍籍無名的演員,怎麼就悄悄擠進了一線?
在娛樂圈,女明星們最渴望的,是成為「謀女郎」,只要演過張大導演的片子,就可以驕傲的說:「我和張藝謀合作過。」
張譯短短兩年,出演了三部張藝謀的電影。
很多人認為,張譯長得并不帥氣,但對一個男演員來說,長得好看真的不那麼重要,比如黃渤,比如王寶強,比如林永健。
不是所有的演員,都能叫演員,什麼時候,更加重要的,還是實力。
每個人成功的路上,除了鮮花,更多的是坎坷與荊棘,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張譯的成名之路。
很多人知道張譯,應該是2006年的電視劇《士兵突擊》,劇中他飾演較真,富有人情味和人格魅力的史班長。
當年看到史班長離開的時候,我跟著許三多一起哭,能把戲演到觀眾的心里,這是演員的成功。
那年,張譯28歲。
為了爭取到這個角色,他寫了封幾千字的自薦信,他吃飯睡覺都拿著劇本,用了整整三年時間,把台詞倒背如流。
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場景,他都刻在骨子里。
他的事業,也正是從這部劇開始。
《我的團長我的團》,《雞毛飛上天》,《八佰》,再到現在的《狂飆》,《滿江紅》,張譯講述了一個逆襲的童話。
與其說童話,倒不如說,是他這麼多年用汗水和淚水澆灌出來的花,如今,終于開花結果,人們猛然發現,張譯已經站在花叢中沖我們微笑。
拍《八佰》的時候,一名群演提起張譯,淚流滿面。
這名群演沒有經驗,連簡單的台詞都記不住,張譯一次次教他,鼓勵他,圓滿完成了幾個鏡頭。
他帶頭給群演鼓掌:「兄弟,從此,你就是一名真正的演員了。」
把這名群演感動的稀里嘩啦,這世上,沒有什麼比別人的肯定更讓人刻骨銘心。
張譯的認真不同于別的演員,他每拍一部戲,幾乎所有人的台詞都爛熟于心,因為對一部戲來說,這些都是連貫的,這樣才能更入戲。
張譯火了,但他不參加綜藝,不去賣貨掙錢,他就是他,他依然低調,兢兢業業的演好每一部戲。
同樣低調的,還有張譯的感情。
他之前有過一個女朋友,這名女孩意外成了植物人,張譯一直不離不棄,經常過去看望她,陪她說話。
張譯希望奇跡出現,他堅持了10年,就連女孩的父母都「趕」他走,讓他以后不要再來了,他們喜歡張譯,但怕耽誤了他。
這名女孩還是走了,對張譯來說,終將成為心里永遠的痛。
現在,張譯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主持人錢琳琳步入婚姻的殿堂,媳婦之前曾有過一段婚姻,張譯不介意。
愛她,就接受她的全部,我想,這才是愛情該有的樣子吧!
我覺得,張譯更像《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沒人看好他,甚至很多人還把他當成傻子。
但他就這樣傻傻的堅持著,兢兢業業,一步一個腳印,把演戲當成自己的事業,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當所有人都笑話他的時候,他像一棵小草,在石頭縫里悄悄生長。
當有一天,人們驚訝的發現,他已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真心希望,演藝圈能多一些敬業,認真,不追求名利的好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