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儷是苦出身,卻上演了一個草根逆襲的故事。
她真正大紅大紫,是因為出演《甄嬛傳》和《羋月傳》,這兩部古裝戲,成為經典。
事業有成的孫儷,又和鄧超結為伉儷,成為令人羨慕的模范夫妻。
很多人只看到孫儷表面的風光,卻不知小時候的孫儷,經歷了怎樣的坎坷與荊棘,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明星也不例外。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孫儷成名之前的故事,她和父親,繼母之間到底有怎樣的恩怨?
孫儷的母親是一個東北女孩子,嫁給了孫志宏,雖說孫志宏是上海人,但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修表工人,家庭條件并不好。
母親鄧麗芳是一名售貨員,生下孫儷后,本來拮據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夫妻之間,最怕的是分歧,每個人都不愿意妥協,感情一旦產生裂縫,就很難修補。
鄧麗芳對女兒的教育非常重視,孫儷幾歲的時候,就給她報了舞蹈班。
但孫儷的父親卻認為,孩子只要學習跟上就行了,沒必要浪費錢去學習跳舞,兩個人因為女兒的事情,經常爭吵不斷。
孫儷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每次父母吵完架,母親都抱著她哭半天,女兒成了她唯一的精神支柱。
為母則剛,孫儷的母親并沒有因為丈夫的反對停止對女兒的培養,矛盾就這樣越積越深。
孫志宏幾次向妻子提出失婚,鄧麗芳沒同意,她深知,單親家庭對一個孩子意味著什麼。
但該來的,還是來了,
孫志宏要和孫儷的母親失婚,態度堅決,孫儷的母親含淚同意了,再這樣湊合下去也沒什麼意思。
孫志宏撇下了她們母女,丟下了身上僅有的2000塊錢。
父母失婚后,孫儷跟了母親,為了供養女兒,鄧麗芳同時打了好幾份工。
父母的婚姻孫儷看在眼里,一度產生了一輩子單身的想法,可見父母的感情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孫志宏失婚后不久,和黃玉玲結婚,黃玉玲以前雖然結過婚,但沒有孩子。
他們後來又生了個女兒,取名孫燕,是孫儷同父異母的妹妹。
一家三口過得有滋有味,鄧麗芳心里很不是滋味,經常唉聲嘆氣,孫儷心里就有了一個結,她恨父親和黃玉玲。
孫志宏有時候也想孫儷,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但孫儷很抵觸,不愿意見他們。
2000年,孫儷考上了上海銀都藝術學校,鄧麗芳很欣慰,這麼多年的培養,總算沒有白費。
去上學的時候,孫志宏和孫儷的繼母黃玉玲來送行,孫儷心里五味雜陳,如果不是黃玉玲,父親就不會離開她們,讓他們母女吃這麼多苦。
她淡淡的對黃玉玲說:「你不是我媽,我親媽是鄧麗芳,你不要打攪我們的生活。」
黃玉玲難受的不停抹眼淚。
黃玉玲也曾解釋過,自己是在孫志宏失婚后才認識他的,她沒有拆散她們的家庭,但沒人相信她。
孫儷在北京闖蕩的時候,手頭拮據,作為一名新人,想在娛樂圈發展,談何容易。
她租了一間小小的地下室,連個窗戶都沒有,一天經常吃一頓飯,但倔強的孫儷沒有退縮,她要闖出一片天空。
母親為了自己,吃了多少苦她心里清楚,她那時唯一的信念,就是給母親買一套大房子,讓她過上安穩的日子。
每次打電話,她都告訴母親,自己在北京過得很好,讓她不要掛念。
不久,孫儷收到一封匿名信,里面有一張匯款單,8000元整。
靠著這筆錢,孫儷渡過了難關,但她想不通這錢是誰寄給她的。
後來才知道,這錢是父親孫志宏和繼母黃玉玲寄給她的。
他們輾轉了解到孫儷在北京很辛苦,手里也沒幾個錢,孫宏志想辦法湊了一些,黃玉玲又去飯店洗盤子,總算湊夠了8000塊錢。
他們怕孫儷不收,就給她寄了一封匿名信。
2001年的時候,孫儷總算等來了自己的機會,她被《玉觀音》劇組選中,成了劇中的「安心」。
從此,孫儷的演藝事業一路高歌猛進,更是憑借《甄嬛傳》和《羋月傳》大紅大紫,完成了自己人生的華麗轉身。
孫儷又和鄧超喜結良緣,愛情事業雙豐收。
孫儷不知道的是,父親和黃玉玲每次都把她拍的電視劇看了一遍又一遍,他們一會兒哭一會兒掉眼淚,因為電視里,有他們的女兒。
天下,又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雖然年輕時會犯一些錯誤,但隨著歲月的洗禮,他們終究會醒悟。
孫儷在上海拍戲的時候,逛街的時候看到一個熟悉的背影,一個佝僂的老人,正忙著給客人拿東西。
這個人,正是孫儷的父親,她想不到父親竟然過得如此凄涼。
孫儷心里五味雜陳,但她還是選擇了離開,在她心里,依然不能原諒父親。
孫儷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母親和鄧超,母親告訴她,當年那8000塊錢是父親和繼母寄給她的。
鄧超也勸她,希望她能放下過去,只有這樣,才能安心。
倔強的孫儷還是選擇了放下,她和父親和解了,還幫助自己的妹妹孫燕進了娛樂圈。
繼母黃玉玲身體不好,孫儷給了他們一筆錢讓去看病,還給他們買了大房子。
孫儷懷孕的時候,兩個媽媽都過來照顧她,每天給她變著花樣做好吃的。
每次孫儷給母親買衣服,也不忘記給繼母買一件,她終于活的通透。
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包括父母。
我們小時候做了錯事,父母雖然生氣,但還是一次次包容我們,在他們心里,怕自己的孩子不成才,怕我們走彎路。
當父母做錯事的時候,我們同樣會記恨,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心里都會有陰影,恨自己的父母沒有擔當,不負責任。
當時過境遷,歲月輪轉,終有一天,我們也許就釋懷了。
有時候,包容別人,也是放過自己,很多事,該放下,還是放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