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病在床後才發現:對老人「最狠心」的,是這2個親人
2024/04/17

ADVERTISEMENT

林語堂在《京華煙雲》中寫道:

「在人的一生中,有些細微之事,本身毫無意義可言,卻具有極大的重要性。

時過境遷之後,回顧其因果關係,卻發現影響之大,殊可驚人。 」

走過半生,經歷了太多世事,看多了人情變幻,在得與失之間漸漸明白:

人後半生收穫的祝福和歡喜,多源自前半生種下的善意與溫暖;

人在晚年時得到的關心和守護,往往都能從年輕時的選擇窺見一二。

誰都會有老去的一天,有多少人到了黃昏時分,

嚐到了無依無靠的苦,才終于看清人生真相,明白了親情的因果循環。

別等到臥病在床後才發現:最狠心的,其實是這兩個親人。

不懂感恩的子女:

教育中,無底線嬌慣留下的根

蔡元培曾說:

ADVERTISEMENT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謂百變不離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從小就給孩子灌輸了什麼樣的三觀,孩子就會長成什麼樣的人。

父母以什麼樣的方式為子女鋪路,子女就會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身邊人。

現實生活中,見過太多這樣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無原則的寵愛,

導致他把得到的一切都當成了理所當然,習慣了索取,卻不懂得感恩。

在兒女的人生路上,給予無底線的嬌慣,在一點一滴的過度付出中,埋下了怨恨的種子。

不知你有沒有聽過「30歲男子狀告父母不養之罪」的案例。

30歲的匡正軒,是個長期靠著父母庇護生活的成年人。

平日里,他做的最多的事就是躺在床上玩手機、睡覺,說到上班賺錢,他永遠有數不盡的藉口:幹活太累,不習慣…

匡正軒小時候因為不喜歡讀書,覺得讀書太苦,早早就放棄學業了。

成年以後,到了可以外出工作的年齡,他又覺得打工太累。

去工地吃不了苦,當學徒總認為別人針對他,當服務生也乾不好…

ADVERTISEMENT

唯一感到滿意的,就是去美院當模特,因為只需要坐著即可。

但沒多久,他的這份工作也因為「報酬低、久坐不適」走到了終點。

後來,他徹底放棄了努力的念頭,回到家裡要求父親養自己。

他的父親年紀越來越大,本該慢慢卸下重擔,卻因為兒子的好逸惡勞,還要迎著寒冬酷暑,在工地上賺錢養家。

而他的母親患有糖尿病,常年臥病在床,需要大量醫藥費。

一家人住在15平米的房子裡,全靠父親每月3000塊的收入維持生計。

面對日復一日辛勞的父親和飽受疾病折磨的母親,匡正軒漠不關心,全然不把父母的疾苦當一回事。

時間久了,父母怒其不爭,心寒至極,想要將其逐出家門。

爭執過後,他怨恨父母不養自己,將父母告上了法庭。

記者採訪時,背後的緣由才被揭開:

ADVERTISEMENT

原來從小到大,母親對匡正軒十分嬌慣,父親想讓他學著做點事,母親都會替兒子推開。

小到家事瑣事,大到學業技能,母親為兒子遮擋了所有風雨,

導致他長大後不僅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還將依靠父母當成了理所當然。

在母親的庇護下,他已經失去了愛人的同理心,越來越冷漠,不會在意父母承受了怎樣的痛苦,更不懂得孝順父母。

就像教育專家魏書生講的:

「一個孩子從小一點都不知道心疼你,他怎麼可能心疼更多的人? 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他更不知道心疼了。」

人的幸福感很大一部分是在心疼別人、關心別人、為別人付出中產生的,

被嬌慣著長大的孩子心裡只裝著得下自己,這是他們最大的悲哀。

父母愛子女,是天性,但過度的溺愛和嬌慣,只會養出一個冷漠自私的孩子。

為人父母的責任之一,就是在兒女年幼時,以身作則,樹立好規矩,傳遞好三觀。

教會他們心懷感恩,懂得如何去關懷身邊的人,明白做人做事的底線和尺度。

ADVERTISEMENT

這不僅是對兒女的人生負責,也是在為自己的晚年留下保障。

養育出知恩圖報、孝順父母、愛護家人的子女,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氣,也是父母最深的福報。

永遠別讓兒女在嬌慣中丟掉做人的良知,更不要讓愛變成理所當然索取的砝碼,

別讓血脈親情在長久的縱容中慢慢消逝。

不被善待的伴侶:

婚姻裡,無盡漠視種下的因

當你老了,回望這一生經歷的事,最後悔的是什麼?

當你老了,回望這一生經歷的事,最後悔的是什麼?

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中,有57%的人投票選擇了「後悔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侶」

ADVERTISEMENT

少年夫妻老來伴,伴侶是陪伴自己走過一輩子的人,也是晚年時給予最貼心照顧的人。

然而有太多人,總是把笑臉給外人,卻常常把脾氣和怒火留給最親近的枕邊人。

出門在外溫柔和善,對待愛人卻只剩下無盡的漠視。

在一個名為《讓愛回家》的節目中,有位流浪老人的遭遇引發了全網關注。

他是姜元陳,曾是一家大企業的董事長,年輕時資產過億,還作為「優秀企業家」上過電視。

巔峰時期,他管理的員工多達數百人,出入都有豪車接送,一時風光無限。

那些年,他在外打拼事業,妻子在老家照顧老人、養育孩子。

但時間久了,被名利包裹的生活讓他享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浮華,慾望不斷被放大,

便將年輕時與自己共同經歷風雨的妻子拋到了腦後。

妻子勸他及時回頭,但他卻對妻子冷言冷語,慢慢忘了妻子的付出,也不再在乎妻子為家裡所做的一切。

ADVERTISEMENT

後來,姜元陳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與妻子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淡,身邊逐漸出現了各種年輕的女子。

沒多久,他便不再過問家裡的狀況,更是極少回家探親,還停止匯錢給家人,斷開了和妻子的一切聯繫。

幾年後,姜元陳的企業陷入了危機,資金鏈斷裂,自此他一無所有,流落街頭,拾荒為生。

一切彷彿正應了那句老話: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70歲的他無家可歸,狀況越來越差,公益組織的志工看他可憐,于是幫他聯絡了家人。

意料之中,妻子難以釋懷丈夫的所作所為,更無法原諒他對自己這麼多年的漠視以及帶給全家人的傷害。

面對他的訴求,妻子憤恨地說:「當年找他找不到,他怎麼還有臉回來?」

說起他的遭遇,妻子心中難平:「你們說他可憐,難道我20多年把3個子女拉扯大就不可憐嗎?」

ADVERTISEMENT

姜元陳人生的起起落落,婚姻的每一步走向,晚年時嚐遍的苦,細想來,都是他自己親手種下的因。

一個人收穫的福與禍,都是有定數的;晚年時的幸與不幸,也是有根源的。

你前半生對待伴侶的態度,其實就是後半生幸福的長度。

你在婚姻裡付出了多少愛、責任、耐心、包容,將來就會收穫多少溫暖、陪伴、守護和慰藉。

蔡康永在書裡講到一個觀點:「人與人之間有一個情感賬戶,

每次讓對方開心,存款就多點;每次讓對方難過,存款就少一點。」

人在晚年缺失的光,都是年輕時自己吹熄的燈。

人生在世,一定要善待伴侶,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指責,多一點體貼,少一點怨恨。

後半生,有老伴陪在身旁相依相守,有老伴與你共黃昏、問你粥可溫,才是最大的幸福。

ADVERTISEMENT

把你的家庭經營好

就是這輩子最大的成功

王小波寫過一句很現實的話:

「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

到了中年以後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了。 」

深以為然。

年紀越大越覺得,只有回到家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心安。

只有和家人在一起時,內心才會放鬆,疲憊才能放下,痛苦因此得以療愈。

家,是清晨的粥,是夜晚的燈,是痛苦時的安慰,是生病時的依靠,是人生路上的底氣,是一輩子的根基。

老戲骨陳道明面對紙醉金迷,卻始終保持著難得的清醒。

每當聊起家庭時,他總是一臉笑容;說起妻子,他也句句稱讚:

「第一,她不以學識判人;第二,她不以金錢判人;第三,她不以地位判人。這是她的偉大。」

他深知夫妻倆一路走過來甚是不易,妻子給了當年無人知曉的自己很多支持,所以更要好好珍惜對方。

當別人都沉浸在覬籌交錯時,他更喜歡待在家裡,陪伴妻子和孩子做一些日常小事。

ADVERTISEMENT

在歲月安然的日子裡,一家人聚在一起,自會享受幸福最真實的樣子。

他常感慨:

「比起抽菸、喝酒、打牌、去酒吧和迪廳,我更樂意的是,在家跟妻子同坐窗下,她繡花,我給她裁皮包、給女兒做衣服。

畢竟窗外落葉無聲,屋內時光靜好,才是最大的幸福啊! 」

就像那句老話說的: 父愛則母靜,母靜則子安,子安則家和,家和萬事興。

到了一定年齡,就會懂得:真正的成功,就是家庭幸福。

歷經風風雨雨,就會明白:最大的遠見,便是善待伴侶,教好子女,顧好家庭。

你怎樣教導子女,就會獲得怎樣的福氣;

你怎樣對待伴侶,就會擁有怎樣的溫度;

你怎樣守護家庭,就會擁有怎樣的人生。

有家可回,即便日子再苦,也總能收穫甜意;有家人在側,即便生活再難,也總有心安。

經營好自己的家庭,就是一生中最珍貴的財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ADVERTISEMENT

慶山《心的千問》撼動心靈的語句:「很多人攜珠寶而不自知,徒勞尋找仍覺貧窮焦躁」
2023/11/08
「能賺錢是能力,會花錢是智慧」《花錢帶來的幸福感》:把錢花在哪,你的格局就在哪
2023/11/08

ADVERTISEMENT

《傲慢與偏見》:什麼才是最好的婚姻?
2023/11/08
「美人在骨不在皮」《優雅的力量》:4個細節,做個優雅的精緻女人
2023/11/08
世界名著最智慧的10句話,句句都是人生
2023/11/08
《為愛朗讀》:獲得幸福的第一步,是允許自己不完美
2023/11/08
為什麼越內向的人越厲害?《內向優勢》:四個觀念的改變,讓內向成為你的最大優勢
2023/11/08
《第凡內早餐》:女人最真實的幸福,和美貌金錢無關
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