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4日,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了9年勞動改造以后,末代皇帝溥儀得到了特赦,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名普通公民,與過去的自己徹底訣別。
溥儀被特赦的消息傳開以后,一同被關押的戰犯紛紛向他道喜,但他卻表現得十分平靜,默默收拾著自己的生活用品,撕掉胸口的「981」編號,從神情上看不出有絲毫波瀾。
12月19日,擁有了新身份的溥儀走進了人民大會堂,受到了周總理的親自接見。
望著不遠處的紫禁城,溥儀百感交集,一幕幕往事浮現在心頭,他為自己的前半生悔恨不已。
這次與溥儀一同來的特赦戰犯,大部分都曾是黃埔軍校的學員,而周總理曾經擔任過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與這些人有師生情誼,交流起來會比較親切。溥儀則不然,他一直十分緊張和拘束,顯得與大家格格不入。
當周總理來到溥儀面前時,他連忙站起身,按照舊時候的禮節向對方拱了拱手。周總理看出了溥儀的局促不安,開玩笑地說:「 請坐,你們滿族人那套繁文縟節要取消哦!我要是在大街上看到有人做這種動作,保準立馬認出他是滿族人。」
陳毅說話一向幽默風趣,他也向溥儀打趣說:「 當初我在北京讀書的時候,也是你皇帝管轄范圍下的臣民,這次你特赦出來,我們都想見見你呢!」
溥儀見大家說話都十分隨意,并沒有他想象中的嚴肅口吻,心態便漸漸放松了下來。
周總理又寬慰溥儀說:「 你當皇帝的時候只有兩三歲,那個時候的事情不應該由你負責。但是在偽滿時代的事,你還是要負責的。」
周總理的話說得十分中肯,溥儀連連點頭,表示自己一定努力改造思想,保證做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格公民。
溥儀成為了一名普通公民,就要像每一位尋常老百姓一樣,不能享受特殊待遇,無論吃飯穿衣都要花錢,這樣他的工作問題就必須解決。由于他過去的特殊身份,不可能完全將他視為普通人,安排工作一定要慎之又慎,一不小心就會引發意想不到的風波。
北京市民政局提出一個建議,讓溥儀到故宮去參加勞動,畢竟他曾在那里生活了許多年,對環境比較了解。周總理考慮了一下,搖搖頭說:「 不太合適,故宮每天那麼多游客,如果大家都來看‘皇上’怎麼辦?」
周總理經過再三思考,決定安排溥儀到北京植物園去工作。由于北京植物園歸中科院管,周總理就找到中科院院長郭沫若商量,郭沫若一聽風趣地說:「 圣上駕到,當然歡迎。」
就這樣,溥儀去北京植物園工作的事敲定了。周總理特意作出兩點指示:第一,找個好醫院給溥儀做個全面的身體檢查;第二,溥儀是去植物園勞動學習的,要做一個規劃。
1961年2月,溥儀被中央調到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成為了一名文史專員,但他還是十分懷念植物園的工作,于是向中央提出請求,讓他繼續住在植物園里,抽時間參加勞動。
周總理同意了溥儀的請求,但只允許他一周去植物園一兩次。
工作的問題落實了,但溥儀的婚姻卻還沒有眉目,隨著婉容和文繡的相繼離開,他一直都是一個人生活,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1962年1月31日,毛主席在春節前夕專門宴請了溥儀,得知他現在還是單身以后,特意叮囑他說:「 抓緊時間找一位合適的女人結婚成家,不要再拖了,這樣生活上有人照顧,也方便,對工作對身心健康都有好處。」
溥儀感動地回答說:「 主席言之有理。」
一天,溥儀在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的同事周振強給他拿來一張女人的照片,告訴他這個人叫李淑賢,37歲,在朝陽區關廂醫院當護士。看到照片的一剎那,溥儀眼睛一亮,表示很感興趣。
1924年,李淑賢出生于浙江杭州,家境還算優越,但在她8歲那年母親病故,父親把她接到上海,又娶了一位繼母,她的日子就沒有那麼好過了。
李淑賢就像童話故事里的灰姑娘一樣,受著繼母的冷眼和虐待,每天吃冷飯,干重活,稍有行差踏錯便會招來一頓打罵。14歲那年,李淑賢的父親病故,她的生活便更加困苦了。
17歲那年,繼母打算將李淑賢嫁給上海一家富戶當小妾,李淑賢性情剛烈,誓死不從,與繼母斷絕了關系,然后孤身一人來到北平,投靠守寡的遠房表姐。
19歲那年,李淑賢嫁給了一位外科醫生的兒子,但她的丈夫是個紈绔子弟,兩人度過了五年的婚姻生活,但實際在一起的時間不足半年,期間李淑賢也懷過一次孕,可惜流產了。
失去孩子以后,李淑賢決心要逃離這段毫無感情的婚姻,于是考入護士班,畢業以后進入朝陽區關廂醫院工作,獲得獨立生活能力以后,毅然決然地與丈夫離了婚。
1962年,又經歷了一次短暫婚姻的李淑賢再次失婚,好友沙曾熙說要給她介紹一個新對象,這個人就是溥儀。
李淑賢得知對方竟然是末代皇帝,頓時嚇壞了,連連擺手說:「 不行不行,我害怕。」
沙曾熙勸說道:「 你了解他嗎?經過十年的勞動改造,他已經成為一名好公民了。」
經過沙曾熙和周振強等人的再三勸說,李淑賢這才松了口,同意與溥儀先見一面。
農歷的正月初七這天,在好友的陪同下,溥儀與李淑賢在全國政協文化俱樂部見面了。李淑賢有些緊張,溥儀則表現得十分熱情,主動同李淑賢握手,溫和地詢問了她的家庭、工作、興趣等情況,還主動為大家煮咖啡。
李淑賢是護士,而溥儀在改造期間學過中醫,兩人有許多共同話題,一起聊了兩個多小時,彼此對對方的感覺都很好。
後來,溥儀與李淑賢又單獨見了幾次面,李淑賢對這位末代皇帝的好感逐漸增多,但在她心里還是有兩點不安。 第一,曾經高高在上的皇帝,怎麼會看上普普通通的自己?第二,溥儀真的能適應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嗎?
溥儀曾經有過四段婚姻,但這些女人都是在別人的要求下娶的,重獲新生以后,他再也不想被任何門第觀念,身份地位牽絆,只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尋找一位情投意合的伴侶,而李淑賢正是這樣一個很好的對象。
溥儀不斷向李淑賢表達自己的愛意,而李淑賢也被他的真誠打動,逐漸卸下心防,接受了這份感情。
1962年4月21日,溥儀與李淑賢領取了結婚證書。4月30日,兩人正式舉行婚禮,郭沫若、童小鵬、廖沫沙等人到場祝賀,許多報紙都登出了末代皇帝再婚的消息。
溥儀的生活十分儉樸,結婚時除了必須的生活用品,只給李淑賢買了一件新衣服,自己則什麼都沒有買。
李淑賢曾在溥儀的宿舍看到過一張照片,照片上的溥儀20出頭,剛剛從紫禁城搬到天津,穿著嶄新的西服,胸口還別著鉆石別針。溥儀歉疚地說:「 如果你那個時候和我結婚,我可以給你很多鉆石別針戴,可是你要遭罪,因為那時候我不懂感情。現在我一無所有,連結婚戒指也不能送你,但我可以給你愛情。」
兩人相識不到四個月便走入了婚姻,但婚后第二天,李淑賢就發現自己被騙了。
新婚第二天,李淑賢起得比較早,她去準備早餐,當她返回臥室的時候,發現溥儀將被子亂糟糟地卷成一團堆在床頭,自己則蓬頭散發地坐在沙發上抽煙,胸前的白襯衫在洗臉的時候打濕了一大塊。
溥儀曾是皇帝,過慣了養尊處優的日子,生活很難自理,連扣扣子,系鞋帶這樣的小事都做不好。之前他與李淑賢談戀愛的時候,為了給女友留下好印象,專門請工友幫他收拾房間,衣服和髮型則要靠妹夫幫忙整理,不料結婚僅僅一天便原形畢露。
結婚以后,李淑賢發現溥儀還有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晚上上床以后,他從來不碰自己,只是聞聞她的頭髮和脖子,而且晚上經常不睡覺,半夜兩三點還就著燈光看書。
幾天以后,李淑賢終于忍不住了,追問丈夫原因。溥儀一看瞞不住了,便聲淚俱下地告訴了她真相。
原來早年的宮廷生活害了溥儀,當時他雖然生活在紫禁城中,但畢竟大清已經滅亡,太監們不愿意熬夜伺候他,便讓宮女夜夜撩撥他,讓他縱欲過度,失去了生育能力。
多年以來,溥儀一直在尋醫問藥,但始終無法治好自己的隱疾。按道理說,年過半百以后,他不應該再結婚,但他卻是很渴望有一個伴侶,渴望愛情。
李淑賢感到非常氣憤,她才30多歲,很希望有自己的孩子,但溥儀卻讓她失去了做母親的機會。
溥儀十分害怕李淑賢同他失婚,他哀求道:「 你要失婚,我也不活了,你要什麼條件都可以,你要交朋友也可以,我不管你,我不能給你帶來一生的痛苦。」
李淑賢唉聲嘆氣地說:「 現在生米煮成熟飯了,也只能這樣了。」
終日守著一個無能的丈夫,李淑賢既苦悶又煩惱,她曾多次同好友抱怨,感到這種生活十分煎熬。
由于婚后生活矛盾重重,李淑賢曾多次提出失婚,還鬧到了周總理那里。周總理安慰她說:「 我和你鄧大姐不也沒有小孩嗎?全中國的小孩都是我們的小孩嘛!」
聽了周總理這句話,李淑賢也不好再說什麼,只能按下失婚的念頭。
溥儀雖有難言之隱,但他對李淑賢的確是真心的,很想做一個好丈夫,他的真誠也漸漸打動了李淑賢。
1963年1月,李淑賢因慢性婦科病發作住院治療,經歷了一場小手術以后,身體越來越差。溥儀對妻子不離不棄,精心照料,帶她四處求醫問藥,奔走于各大醫院和藥房。
1965年初,李淑賢的婦科病再度復發,溥儀不停地抹眼淚,生怕妻子患上不治之癥。不久之后,李淑賢被確診為子宮肌瘤,好在是良性的,但卻必須做手術切除子宮和卵巢。這樣一來,從[夫·妻·生·活]的角度來看,兩人處于平等地位,誰也不能怨誰了。
手術以后,李淑賢對好友說:「 現在好了,真希望老頭保著身體多活幾年。」
1965年6月,溥儀因尿血而住院,在做手術的時候發現了膀胱癌,經過切片又發現了腎癌,而且已經擴散。
李淑賢得知以后流下了眼淚,溥儀卻安慰她說:「 別哭,我這不是好好的嗎?」
在溥儀生命的最后幾年里,他深受病痛折磨,先后九次住院,李淑賢本就是護士,她一直陪在丈夫身邊精心護理,傾注了大量心血。
隨著溥儀病情加重,醫生建議他把僅剩的那一個腎也切除了,換一個人工腎,李淑賢當場表示自己愿意換一個腎給丈夫。溥儀得知以后堅決不同意,還認為醫生這是要害他們夫妻兩個人的命。雖然溥儀的態度十分偏激,但也顯示了他對妻子的深情厚意。
十年動蕩時期,溥儀由于過去的特殊身份,很難避免這場風波,受到了不小的沖擊,對他的病情也有所影響。當有人要將溥儀從高干病房里趕出來時,李淑賢挺身而出,拿著毛主席的指示,義正言辭地喝退了造反派。
在險惡的環境中,李淑賢盡心竭力地照顧丈夫,讓他免受風波,溥儀常常流著眼淚說:「 沒有你給予愛情的溫暖,我怕是活不到今天了。」
一天夜里,病入膏肓的溥儀拉著李淑賢的手說:「 我這一世,當過皇帝,也當過公民,歸宿還好,現在已經走到了盡頭。有所遺憾的是兩點:一是對不起黨和國家,改造我這樣一個人不容易,可是我還沒有什麼貢獻,我做的工作太少了。二是對不起你,我年紀大,體弱多病,既沒有給你留下一男半女,又沒有留下財產,今后怎麼辦?誰能管你?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啊!」
1967年10月17日凌晨,溥儀突然從長時間的昏迷中蘇醒過來,他睜開眼睛,望著一直守候在身邊的李淑賢,喘著粗氣說:「 我心里憋得慌……」
說完這句話以后,末代皇帝溥儀再無氣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望著朝夕相處了五年的丈夫,李淑賢再也無法按捺自己的悲傷,撲在溥儀身上嚎啕大哭。
由于溥儀長時間生病住院,他們的積蓄早已花光,李淑賢只得借了100元錢來料理丈夫的后事。溥儀的遺體火化以后,骨灰存放于八寶山革命公墓。
溥儀去世以后,李淑賢的生活還要繼續,由于當時環境特殊,她經常挨批斗,社會上還有許多風言風語,說她嫁給溥儀是貪圖對方的財產。李淑賢感到非常委屈,終日寢食難安,經常跑到八寶山去,抱著丈夫的骨灰盒痛哭一場再回來,甚至一度有過輕生的念頭。
李淑賢身患多種慢性疾病,由于經常請病假,她被單位停薪留職了,不僅沒有看病的錢,連基本生活都要靠親友的接濟。
由于生活實在太困難,李淑賢鼓起勇氣給周總理寫了一封信,可惜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這封信并未送到周總理手中。
李淑賢又默默地熬了幾年,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又提筆給周總理寫了第二封信。
這一次,周總理終于收到了信,幾天以后,他便派人來看望李淑賢。李淑賢提出了兩個要求,一是希望能安排她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可以解決個人生活;二是現在的居住環境太差,希望能有所改善。
在周總理的親切關懷下,李淑賢的生活得到極大改善,并且作為溥儀的遺孀,她還經常被邀請去參加一些宴會和聯歡會,日子一天天地好了起來。
1980年5月29日,全國政協為溥儀補辦了追悼會,對他作出了公正的評價。李淑賢望著溥儀的遺像激動地說:「 你可以安眠于九泉之下了!」
追悼會結束以后,根據中央指示,溥儀的骨灰被重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一室附舍。一室是安放已故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中國革命作出了卓越貢獻的著名人物骨灰的地方,溥儀的骨灰被安放在這里,是黨和國家對他作出特殊貢獻的肯定。
1994年,河北省易縣華龍皇家陵園創始人多次拜訪李淑賢,希望她同意將溥儀的骨灰安放在陵園中。李淑賢經過深思熟慮,同意了這個請求。
1995年1月,溥儀的骨灰被遷葬于華龍皇家陵園,這里距離光緒皇帝的崇陵僅一墻之隔。
在溥儀的墓兩旁,安葬著他曾經的妻子婉容和譚玉齡。原本李淑賢也打算去世以后葬于此處,但在她走到生命盡頭之際,又改變了心意。
李淑賢說:「 他生前給人當了半輩子傀儡,死后我不能再讓他當招牌了。我的骨灰堅決不與溥儀葬在一起,我要去八寶山。」
1997年6月9日,李淑賢在北京病逝,享年73歲,遵照她的遺愿,她的骨灰被安放于八寶山革命公墓。
雖然溥儀與李淑賢度過了五年無性婚姻,但通過溥儀病重那幾年的相濡以沫,人們相信,他們之間是有愛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