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 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2023年2月,楊瀾的老公吳征獲得首屆諾貝爾可持續發展杰出貢獻獎的消息刷遍網絡。
單純商人身份的吳征并沒有引起人們太大的興趣,而是他的妻子楊瀾,借機再一次重現人們視線,
許多人重溫了一遍楊瀾少年成長、中年奮進、晚年幸福的人生足跡,感慨她事業家庭雙豐收,人生似無遺憾了。
即便如今獲了國際大獎,「吳征」這個名字單獨出現仍然寂寂無聞,
而冠以「楊瀾丈夫」就聽著舒服,想著成章了, 看來,楊瀾的魅力,遠凌駕于大多事件之上了。
縱觀當今的娛樂圈,熠熠生輝的明星也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遺憾。
美麗如王小丫,事業曾經一度令人艷羨,但好景不長因病退休,而且至今膝下無子;
霸氣如范冰冰,萬人矚目,卻終因稅務風波沒落下跌,四十幾歲還孑然一身;
美容教主大S,保養得當、千嬌百媚,卻不得不委屈下嫁身價遠不及自己的韓國光頭具俊曄……
似乎,人上人的明星,也是有得有失,很難做到事業、家庭一切都圓滿。
而華人女主持、傳媒帝國的締造者楊瀾,卻是事業金錢、氣質風度、伴侶兒女無一或缺, 妥妥地活成了少有的全能型「大贏家」:
今年55歲的楊瀾,氣質依舊端莊、與老公恩愛深情,有一兒一女龍鳳相伴,身價已達70億,老公仍然有所作為,剛剛還獲得了諾貝爾發展大獎。
一個女強人,自己事業輝煌就已然難得,往往背后會站著一個相對平凡的男人,婚姻也難免淪為女強男弱;
而楊瀾似乎是一個例外,自己已經叱咤風云,卻仍是攀到一個比他更強的男人。
上天不會平白眷顧任何人。
成大事者,必有特殊之處,享圓滿者,必是自己性格圓滿。
回顧楊瀾的經歷,就印證了這些。
楊瀾1968年生在一個北京的知識分子家庭,其父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教授。
從小的基因稟賦、耳濡目染,讓小楊瀾自幼就對語言有著過人的天賦;伶牙俐齒,語感靈銳。
大學聯考時,理所當然填報了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文學專業。
那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的繁花如火如荼,人們經過了嚴肅的文化革命和政治運動,迫不及待地想呼吸呼吸自由的空氣,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那時剛剛有了英語熱、出國熱, 楊瀾在她的時代,選擇搭上了英語這個熱門,可以說,從一開始,就選對了方向。
大學期間,楊瀾成績優秀,一口流利純正的倫敦腔更是讓同學老師對她頗為器重。
彼時中央電視台面向社會遴選主持人。
要知道,央視主持人是一個多麼光鮮的職業。
一時間,央視大樓前人頭攢動,車馬軒軒,報名空前熱烈,也意味著競爭十分慘烈。
對文藝一直很感興趣的楊瀾,也鼓起勇氣前去一試。
面試時,由于楊瀾勝在氣質端莊大方,但五官在競爭者中不屬于漂亮的,導演一開始并不滿意。
楊瀾初生牛犢不怕虎,自信地反問導演:
「為什麼女主持人一定要是男主持人的陪襯,一定要以漂亮取勝?」「我不漂亮,但我有氣質!」
一番話問得導演啞口無言,也令導演注意到了這個女孩特有的勇氣。
後來,楊瀾在六輪面試中表現出了出色的應變能力和智慧理性,最終從一千多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央視《正大綜藝》的主持人。
作為主持人,難免遇到突發情況和來自外界的各種刁難,這是有經驗的電視人心知肚明的。
在面試時,考官故意為難楊瀾。
「你愿意穿著比基尼上電視嗎?」
如果換做怯懦生澀的女孩,一定會羞紅了臉,囁嚅著支支吾吾;
如果換做情商低的女孩,一定覺得受了冒犯而開口怒懟。
然而,楊瀾卻鎮定自若、理性大氣,不卑不亢地輕輕回答 「那不是看我愿不愿意,而是看節目適不適合。」
如此沉穩,以大局為重,與年齡不相稱的成熟、睿智的頭腦,這一塊拿捏如此鐵定, 考官除了一致給「過」,還能說得出什麼?
成功,不是靠有一個大學教授的父親, 終歸,還是個人的能力。
進入央視后,楊瀾更加努力,主持《正大綜藝》很快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并且拿下了首屆金話筒獎。
要知道,金話筒獎是主持界的最高榮譽,很多人奮斗了一輩子也未必能得上, 可是1994年楊瀾拿獎時,才26歲。
楊瀾名聲大噪,正式成為了央視「一姐」。
本以為這朵主持小花會興高采烈,在央視安安穩穩地繼續書寫神話。
但是,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楊瀾似乎生來就是「夢想」的同義詞, 正當事業如日中天時,楊瀾選擇了辭職,遠赴美國留學。
當時台里一件事情刺激到了她。
那一年春晚彩排,導演覺得其中一個女主持人表現不好,決定把她換掉。
主持春晚是每一個干這行的夢,被換掉的女主持人心里很難過,這引起了楊瀾的同情:
電視行業多麼慘烈,沒有實力就意味著任人挑選。
楊瀾雖然當時大紅大紫,但兔死狐悲,一絲危機感還是深埋心底:
「我要讓自己變得強大,我不要別人挑選我,我要挑選別人。」
當時的楊瀾,恐怕心里正是有這樣的聲音出現,敲擊她奮進的靈魂吧。
促使她放棄央視出國的,還遠不止這些。
楊瀾1993年作為主持人赴蒙特卡羅參加中國申奧,見證了一場刻骨銘心的失利。
她深深地知道,祖國當時在世界舞台上還沒有話語權,盡管中國已經改革開放,人民安居樂業。
但外界尤其是西方似乎還停留在認為中國人是一群「天朝上國」的東亞病夫,認為中國仍然是一條沒有醒來的睡龍。
這次申奧失敗激起了楊瀾拳拳的愛國之心,她深知 :中國早已不是歷史上那個任人宰割的形象了,中國也很有體育人才。
只不過由于交流閉塞,外面還沒有了解到一個真實的中國。
那時的楊瀾覺得,一個小小的主持人,自我陶醉地站在舞台上,是對國家對社會有不了太大貢獻的。
當務之急,是需要像自己這樣懂外語的人,走出國門,吸取國外所長,發揚祖國精髓,搭建起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梁。
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可能申奧成功,才真正能得到世界的認可,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思想,才能夠傳播得無遠弗屆。
楊瀾想為國家真正做點什麼,她想改變一些東西。
她有更大的夢想和社會責任,此刻在她眼里,錦衣玉食聽著響亮的央視一姐已經不再滿足她。
1994年,楊瀾放棄央視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國際傳媒碩士。
異國他鄉的漂泊如風中轉蓬、水中浮萍,雖有收獲也孤苦無依。
她在那里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青燈黃卷的書香歲月:
熬了一個又一個深夜兩點,在又冷又破的出租屋里寫論文,順著台燈的光影,一回頭可以看見亂竄的老鼠與她四目相對。
經過兩年的刻苦學習,1996年,楊瀾以全優的成績畢業,成為了一個知識領域涉及人文藝術、國際政治、傳媒運營、情商溝通、受眾心理多學科的通才。
同時,當地的語言環境,也使得她的英語水平突飛猛進,采訪起國際政要、歐美巨星,如同用母語聊天,游刃有余。
當時,外國媒體廣泛關注到了這個優秀的中國女孩,很多家有線新聞台向她拋出橄欖枝,邀請她擔任出境主持人。
楊瀾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制片人共同制作了《2000年的那一班》兩小時紀錄片。
在哥倫比亞電視網晚7點黃金檔向全美播出,創下了亞洲主持人進入美國主流媒體的先河。美國的主流媒體聲稱 「這是一個能改變新聞界的人」。
然而,楊瀾覺得祖國更加需要她,畢竟她入此行的初衷就是為了讓世界認識中國。
她覺得受雇于西方媒體,不過是金絲籠中有華麗羽毛的鳥,盡管明亮,但終究是別人的喉舌。
她想的是回到更廣大的中國,將祖國的電視事業進一步發揚光大。
畢竟,與西方發達國家成熟的媒體行業相比,中國還有很大差距。
「在西方,觀眾和我是疏離的,永遠沒有中國觀眾跟我感情濃濃的依托。」
盡管身在異國,且在異國大放光彩,但是她的心, 始終還是和《正大綜藝》時,喜歡她的中國觀眾,緊緊連在一起。
外國的燈火再璀璨,還是比不過自己家鄉的溫暖。
功成名就的楊瀾,決定回國。
異國他鄉的漂泊,也讓楊瀾收獲了愛情。
那是一個叫吳征的二百斤大胖子,已經是身價不菲的成功企業家。
同樣的背井離鄉,同樣的追逐夢想,同樣的黃皮膚黑眼睛在美國登上事業巔峰,兩顆年輕的心,碰撞到了一起。
吳征對氣質出眾的楊瀾一見傾心,交談后更是被后者不俗的談吐和學識深深吸引,她放棄中國男人的含蓄,用美利堅的直爽和干脆向楊瀾表白:
「我喜歡你,如果你嫁給我,我的一百億身家都是你的。」
這個二百斤的大胖子,內心的細膩周到卻遠不是粗重的外表可以小覷:
他花了400萬購買豪華游艇送給楊瀾游玩,處處小心地呵護著楊瀾。
甚至楊瀾提出想回國,當時在美國處于事業巔峰的吳征,也毫不猶豫把資源迅速轉移國內, 陪同楊瀾一起回國,全力支持心上人的事業和夢想。
這恐怕,就是愛情的模樣吧。
當時,楊瀾已經身處一段婚姻。她大學畢業后與校友張一兵結了婚。
后者是父親的得意門生,一個畢業后進了穩定銀行工作的男子,一個默默無聞愿意過平淡生活的男子。
楊瀾像一只自由翱翔的雄鷹,總是希望飛得更遠、飛得更高,見一見世界的博大和精彩;
而張一兵卻是溫室里的綠植,不想經風雨,也不渴望見到彩虹,覺得日復一日倒帶子般機械地生活,一眼可以望到底很好,很滿足。
三觀的不合讓兩個人經常爭吵打鬧,感情漸漸破滅了。
當志同道合的吳征向楊瀾表白,楊瀾覺得遇到了靈魂伴侶;
吳征為了楊瀾的事業,竟然可以放棄自己在美國的一切,這樣理解和支持自己的男人,那個對的人,不是他,又是誰呢?
楊瀾被深深感動了,她立即回國跟張一兵提出失婚。
對于原因,楊瀾很是坦誠。對于異國的那個吳征,楊瀾也是和盤托出,沒有絲毫地隱瞞。
而張一兵也深知自己與妻子不是一路人,很平靜地答應了。
有人說吳征是第三者,也有人說楊瀾是負心女,而且對于楊瀾嫁給吳征的企圖,外界也是眾說紛紜,一個氣質優雅的女強人,為什麼會看上一個二百斤大胖子?
猜來猜去,人們不能免俗地認為這一切都是楊瀾「為了錢」。
畢竟吳征的大肚子里,滿滿都是亮晶晶的銀子。
用今天的事實佐證,吳征所獲得的諾貝爾杰出貢獻獎,也是慈善領域,沒有吳征長年累月對瑞典官方的巨額捐款,想摘得這一殊榮恐怕也是無望。
不管怎麼說,吳征的財富,確實是響當當的。
而楊瀾,對此并不辯解,也沒有氣惱失態。她理解觀眾的質疑,但同時也大方地用行動打破這一謠言。
她與吳征結婚后這麼多年,相濡以沫,錦瑟和諧,為他生下了一兒一女,并且撫養成才。
更為關鍵的是,如今的楊瀾自己也身價不菲,本人已經是富豪,又豈會在乎「億」字的前綴是百還是千?
除了真愛,恐怕一切歸因 ,都是蒼白的。
就像當初楊瀾剛再婚面對記者的刁難時說的話。
「第一段婚姻時我太年輕,還不懂愛,遇到吳征我覺得是遇到了真愛。」
擲地有聲,一如既往的大方、干脆、簡潔和坦蕩,在當時輿論的夾擊中,還帶著那麼些寬容和堅強。
清者自清。多年的事實證明,楊瀾不是花心人,不是視婚姻如兒戲的人。
她與吳征從一而終,她沒有覬覦對方的錢財當寄生蟲,她自己也創造著不亞于丈夫的財富帝國。
回國的這些年,楊瀾創辦了大中華第一個以歷史文化為主題的衛星頻道——陽光衛視,在弘揚中國文化、傳播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成績顯著;
楊瀾制作并主持國內首個高端訪談電視節目《楊瀾訪談錄》,采訪世界名流,楊瀾全程無障礙全英文主持,讓我們不但了解了世界,還享受了BBC水平的英文視聽;
楊瀾應邀擔任2008年北京申奧形象大使,這次的成功覆蓋了多年前中國敗北的陰影記憶,也通過楊瀾的形象,向世界重新展現了中國;
楊瀾打造屬于自己的傳媒帝國的同時,不忘公益,擔任中華慈善總會慈善大使,和丈夫攜手捐款無數,致力于幫助貧困人群、失學孩子、殘障人士、婦女與兒童……
楊瀾,開啟了一個屬于她的時代。
「為什麼女主持人一定要漂亮,一定要做男人的陪襯? 」
那個曾經質疑傳統審美的女孩子長大了,她有了足夠堅硬的翅膀,足夠開闊的心胸,她用她一己之力,改變了中國的電視,改變了中國在世界舞台的分量。
然而,楊瀾不較勁,她強大,但不強勢,她如今回歸了家庭,回歸了自己的女人特質:
55歲的楊瀾現在陪伴老公,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家務,剛剛把優秀的兒子親手送進自己當初就讀的哥倫比亞大學。
她實現了人生的大滿貫:財富自由、夫妻恩愛、一兒一女雙全且同樣健康、優秀。
此刻的楊瀾把之前的輝煌事業看得像蛛絲一樣輕松,她輕輕抹去,開啟自己的生活新篇章——她知道,人生的圓滿不只是事業。
她是一個女人,他不只是女強人,她還有兩個同樣重要的身份:吳征的妻子和孩子的母親。
楊瀾:她來過了,她成功了,她回歸了,她,幸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