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 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我的病應該治不好了,回首這麼多年,感覺非常對不起你,工作的時候,是我忽略了你。一直想帶你去看大海,而現在,也沒有實現這樣的承諾,如果我有一天我走了,你一定要帶著兒子好好生活。」
這段話,是曾經的央視著名主持人羅京生前對妻子說過的肺腑之言。他深刻表達了內心對妻子的歉意,也說出了死后對妻兒的期望。
這位曾經的央視一哥,生前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了工作;
當他身患重病即將辭世時,最割舍不下妻兒,唯愿他們幸福安康。
轉眼間,羅京去世14年了。
14年這世間物非人亦非,經歷了失去愛人的痛楚,羅京的妻子是否已經走了出來?十來歲就失去爸爸的孩子,是否已經成人成才?
他們一家的故事,我們還要從羅京央視主播的事業說起。
陰差陽錯+逆襲,非科班生成為央視主播
1961年,羅京出生在北京。
扎根北京的他自然是一口地道的北京話兒,普通話更是標準。
但那時候的他,卻從來沒想過長大要干主持人這個職業。跟許多同齡人一樣,小男孩聚在一起學習玩耍,偶爾調皮搗亂,這一段時光好不愜意。
隨著年齡變大,羅京也從一個普通小孩成長為翩翩少年。
他的相貌越來越清秀帥氣,再加上他性格逐漸沉穩,整個人有一種安靜儒雅的氣質。不過,那時候的他并不太喜歡說話,所以很少有人察覺到他聲音上的優勢。
18歲那年,羅京的人生要改變了。
這要感謝一位無名之師。咱們雖然不知道這個朋友的名字,但他卻有一個明星夢。朋友想報考北京廣播學院,卻覺得自己形單影只,就找到羅京一起陪著去。
天下無巧不成書。那位朋友的表現并沒有打動在場的老師,羅京在一旁默默地陪著,倆人準備懷著遺憾離開。
要麼說北廣的招考老師都是有慧眼的伯樂。老師看到帥氣而又穩重的羅京,便鼓勵他也試試。
羅京倒也大大方方,一亮嗓音,就驚呆了老師:這可是天生的播音好苗子。
不知道那時候的少年,內心有沒有其他的夢想,但老天爺給了他播音員的底氣,老師和朋友給了他機緣,他果斷抓住,從此步入主持播音行業,直至一生。
初入學,羅京也曾遇到困難。
相比北京廣播學院的同學,他不曾接觸過新聞,更不曾接受播音的訓練,也沒有受過專業相關的輔導,這可怎麼辦呢?
不在沉默中轉行,就在沉默中崛起。內心不服輸不甘落后的羅京,沒日沒夜地學習,將以前缺失地通過自己的努力,統統找回來。
播音主持,靠的就是基本功,不論什麼時候,基本功扎實才是王牌。
大學時光一晃就過去了,羅京馬上面臨著畢業找工作。這個時候的他,在專業上已經成為佼佼者,張嘴不輸任何人。
畢業生的標配是論文,羅京潛心研究,在畢業之際寫出了一篇播音專業的優秀論文,一時間引來不少單位向他拋出了橄欖枝。
在上海電視台和中央電視台之間,羅京選擇了北京,選擇了中央電視台。
在中央電視台干主持,這一干就是26年,直至生命的盡頭。
「央視一哥」成為業內標桿,事業風生水起
羅京進入中央電視台之后,渾身充滿了干勁。 很快,他接到了第一個任務:解說天氣預報。
當時大家信息沒有現在這麼方便,央視的新聞和天氣都是觀眾守候觀看的重點。沒過幾天,全國觀眾便發現這個新主持人不錯:小伙氣質儒雅、面容端莊清秀、嗓音聽起來很舒適,既有年輕人的朝氣,還有一種老將風范,專業能力和人緣都很好。
沒多久,羅京便成為新聞聯播主持,這可是更重的膽子啊。
很多人不知道,1996年之前,新聞聯播還是錄播并非直播。錄播給主持人的壓力會小一些,因為可以調整到最好狀態,也可以反復糾正。
盡管是這樣,大家的壓力都不小,工作態度需要認真嚴謹,畢竟全國人民都在看著呢。
羅京做錄播的日子里,積攢了功力,在播音員這個崗位上實現人生價值。
很快,他的名字家喻戶曉,成為俗稱的「台柱子」。
誰的事業也沒有一帆風順,很快,羅京和他的同行們迎來了這個職業的天大的挑戰-直播!
新聞聯播直播可不像我們現在的網紅直播,那都不是能夠相提并論的。
鏡頭前的一個小錯誤,一個字,一個數,如果在直播時說錯了,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面對數億萬名觀眾,直播的壓力會讓許多人寢食不安。
時代的進步,往往要求人付出更多去適應去成長,去體驗不一樣的旅程。
全台的主持人都惶惶不安,生怕自己直播出錯。羅京應該也不例外吧。
可在觀眾和同行的眼里,他永遠都是穩重而不失儒雅的主持人,不管是早就拿到了稿子,還是邊播邊等待稿子,羅京都異常冷靜地處理,做到「不錯一個字」。
這五個字,是對羅京最貼切的評價,他成為業內標桿。 稿子會出錯,羅京不會出錯。
26年,不出1個差錯。你要問他其中的訣竅,羅京曾笑著說:我把每個字都吃進了肚子里。
情結小師妹,太忙虧欠親人
羅京畢業之后,認真對待工作,很快就適應并做得很好。作為北廣出來的學生,他對母校和恩師都懷有感恩的心。
所以,在少有的空閑之余,羅京都會去探望老師們:生活的煩惱跟師母說說,工作的事情向老師談談。
有一次,羅京去老師家里玩,發現老師家里多了一個女孩。一番介紹,才知道女孩是他的小師妹,也是本校播音專業的,她叫劉繼紅。
倆人匆匆一面就此別過,羅京的心卻起了漣漪:女孩的眼眸如此清澈,氣質多麼出眾,一笑一顰皆有女孩柔美氣質。
從那以后,他不自覺地就會來到老師家里,期待著能跟小師妹「偶遇」。
有情人終成眷屬!羅京不知道,其實小師妹也對他早有耳聞,并且仰慕已久。 很快,兩個人就在老師的「助攻」之下,完成了從師兄妹到戀人的身份轉換,這一段感情更成為圈內佳話。
都說戀愛是甜蜜的,但劉繼紅很快發現,她的戀愛總是會被人打斷。
羅京作為知名主持,工作多任務急又重。經常是倆人約著會呢,羅京就接到指示,要立即奔赴崗位。
起初劉繼紅并不適應,戀愛多了些酸澀的味道。但她知道,羅京的責任心和熱忱同樣是吸引她的閃光點。
優秀的人相互吸引,能夠包容和支持對方,成就對方的事業。
1988年,羅京和劉繼紅終于「抽空」結婚了。他們的婚姻得到了大家的祝福!
祝福之余,親朋好友也都特別「同情」劉繼紅。本身他倆都特別年輕,談戀愛的時候就很少能徹底放松地享受戀情。羅京的工作太特殊,那時候人才又短缺,他作為台里的頂梁柱,就得做到隨叫隨到。
大家的第六感得到印證 :倆人婚后過著聚少離多的生活。
羅京將大多數時間都投入工作,那麼即便他深愛自己的妻子,也只能將這份情誼壓在心底。他無法許諾什麼,因為他知道自己在這個崗位上必須要堅持住,高強度長時間都是揭不掉的標簽。
劉繼紅或許也曾有小小的怨言,但她選擇了做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他是鯤鵬,就要翱翔數千里,而她要做守護他們家庭的人,在羅京背后點亮家的燈,讓他回來便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支持和溫暖。
成大事者,做不到面面俱到,往往虧欠的就是自己的家人。
婚后六年沒有孩子,絕不是因為感情,其中原因讓人唏噓。
1995年,羅京和劉繼紅的愛子出生了。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羅京深愛這個孩子,在這首他最喜歡的詩《蟬》里取了「疏桐」二字作為孩子名字,寓意高尚品質。
孩子出生后,羅京因為工作原因更加忙碌,整個家庭和孩子甚至老人,都交給了妻子手里。劉繼紅也有自己的工作,她對工作的熱愛也許并不會比羅京少。
但生活就是一些凌亂瑣碎,劉繼紅又忙工作又忙家里,實在是太累了。
她生出了辭職的念頭,全身心照顧家里,讓羅京無后顧之憂。
「緣來一家人」。即便羅京虧欠了家人,跟家人聚少離多,他們相聚的時光仍是幸福難忘刻骨銘心。
因病離世,噩耗傳來
一次很平常的體檢,將羅京幾乎擊垮。2008年,他被查出了淋巴癌。
這一噩耗傳來,羅京和妻子相顧無言,心如刀絞。
而羅京再一次做出了選擇 :瞞著。老人年邁,孩子太小,還有兩周中國就要舉辦奧運會,他還是奧運會的火炬手,不能讓外界知道他患病的消息。
當我們看到他舉著火炬跑過的時候,可以想象他是如何忍著病痛折磨跑完全程。
2009年,羅京去世。
葬禮來了很多人,他們看著劉繼紅悲慟的樣子無比難過,14歲的羅疏桐一夜之間成為一個小男子漢,他失去了爸爸,他要好好照顧媽媽。
劉繼紅曾說,羅京在去世之前的一段日子,經常盯著羅疏桐看,仿佛把他刻到心里,永遠記住他的樣子。
羅京走了,年僅48歲。
墓地上刻著他的國字臉模樣,還放著他最愛的話筒,我們耳邊似乎還能傳來他主持新聞聯播時的聲音。
14年后愛妻改嫁,兒子低調成才,各自好好生活
逝者已去,生者還要好好生活下去。
但是,劉繼紅卻度過了一段非常難過的日子。她時而哭泣,時而傷心,想起羅京的一切,都讓她無心繼續生活下去。
直到有一天,兒子的開解讓她豁然開朗:如果羅京在另外一個世界,他也不愿看到妻兒過得不好,他希望妻兒能夠好好活下去。
七年之后,劉繼紅和一名富商認識并走到了一起,不久后結了婚。這在當時備受爭議,大家都認為羅京去世沒幾年妻子就改嫁,他們這麼多年的感情是假的嗎?許多評論對劉繼紅并不友好,也嚴重干擾了她的私人生活,以至于母子倆出來澄清。
富商欣賞劉繼紅的溫柔和真誠,對羅疏桐非常好,這才讓劉繼紅踏實下來。
羅疏桐中學畢業后出國留學,信息很少。就像他小時候一樣,雖然爸爸是全國人民都認識的明星,但他從來都很好相處,足見他的教養。
因為爸爸的早逝,羅疏桐很早就有了自己的主見。葬禮上他捧著遺像,表情悲痛卻又堅毅,這個家需要他快速長大;
在母親無比懷念父親的那段時間里,是他不斷鼓勵開解母親,要走出來,要好好活下去,這才是不辜負爸爸的牽掛;
他深知父母相愛,連死亡也無法消磨這愛意,但是他依然鼓勵母親遇到合適的人再組建家庭,無需在乎太多。
是的,劉繼紅的再婚得到了長輩的支持,也得到了兒子的祝福,冷暖自知的人生啊,也無需太過在意外界的非議。
如今,羅疏桐也有28歲了,畢業后他選擇留在了國外。
他從小學就是個微胖的孩子,中學也是如此身形,大眾對他的長相曾經也質疑過:是不是太溺愛孩子了,長得太胖了,一點不像他父親那麼風度翩翩。
媽媽曾經回應過:孩子的性格和為人處世,是很像羅京的,父子倆一脈相承。
出國之后的羅疏通,從留學到工作,可以說是毫無音訊。媽媽擔心兒子會被環境影響,他告訴媽媽說自己會向爸爸看齊。這一句話足矣。
如今,羅京已經離開我們14年了。
可他的音容笑貌卻仿佛沒有褪色,他的故事也沒被人忘記。
即便是他的妻子改嫁,兒子遠居別處,但這一家三口的事實不會改變。
愛是什麼?
逝去的人依然被懷念,活著的人好好活著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