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叫汪金琪,是黑龍江哈爾濱人。
創業那一年,我18歲,靠著3000元的本錢,在下面的縣城開了一家美發店。3000元,在90年代中期,并不算多。而發達地區的深圳工廠,也不過每個月300多元的工資,北方賺錢,更是難上加難。
開美發店前期,我在其他美發店做學徒。 為了學好手藝,我是里面比較勤快的一個姑娘,師傅也比較喜歡我,愿意教我很多手藝。一年多的時間,終于學好了手藝。
汪金琪
開美發店的第二個月,就遇上了一次失竊事件。店里面的設備,被人盜走,造成很大的損失,對自己打擊很大。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勵后,又鼓起勇氣開始營業,所以也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把生意做好,不愧對父母和家人。
第一次做生意時,會遇上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還是客源的問題。因為是新開的店,自己又年輕,初出茅廬,很多技術與經驗,都不是特別足,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小姑娘會不會做?能不能做好?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不僅在美發技術上繼續學習深造,也與我所在的那條街上的其他店老闆保持著友好的關系。 比如給他們帶點水果,多打招呼,還時常在店門前擺一些小凳子,讓很多逛街回來的叔叔、阿姨來坐,在我店門前休息,我也經常和他們聊天,接受他們的反饋。
汪金琪
除了給客戶積極端茶倒水,在服務客戶身上,我也下足了功夫。服務時間,都會超出標準,甚至優惠打折。 為獲得更多客戶,我是整條街第一個開門,也是最后一個打烊的店。我的服務理念是:多為客戶做一點,笑容多一點,錢少收一點!
美發店經營兩年之后,多少有點積蓄。我幾乎拿出一半的積蓄,到縣電視台上做起了廣告。當時同行業,還沒有人拿錢出來做廣告,所以廣告費還沒有用完,生意已經火爆到忙不過來。這讓我嘗到了搶占先機的甜頭。 讓我意識到,不是個人能力的大與小,而是抓住時機的點的重要性。這也為我後來的轉型,時刻做了準備。
隨著生意越來越好,我不斷的將店面擴大,業務擴大后,我就發現了問題:
第一:我在店里的時候,生意就好。不在店里的時候,生意就差。很多老客戶,就是沖著我技術好,服務好,才來找我。結果因為我忙,老客戶又不想讓新員工服務,就產生了等不及而離開的現象。
第二:加上給新娘化妝。我往往是,忙完美發的活,又去忙給新娘化妝的單,新娘化妝,可以從凌晨忙到四五點。幾乎休息不好,身體也越來越差。
為更好運營,我只能多請人。我是從技術做起,對管理不是那麼專業。慢慢。我意識到管理的重要性,就開始到處學習企業管理的運營與策劃。
後來,我對企業管理與策劃,越來越有興趣。在不斷學習成長中,提升了自己,同時也結識了更多有能量的人。
我開始越來越向往更加廣闊的天空。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朋友介紹我去了深圳。開始了我的重新創業之路。
(2)
來到深圳的最初幾年,我從化妝品行業,轉到互聯網行業,又到農產品供應鏈,在不斷的尋找新的機會和新的行業,其中有很多心酸和無奈,有很多時候,自己真的想放棄,也懷疑過自己的能力。
其實在這期間,上海朋友的一家化妝品公司,出現了很大問題:產品無法銷售出去,有大量的庫存,員工多數辭職,公司幾乎要倒下去。
我幫他們出了一份策劃案,我采用扁平化管理,從新設定營銷模式,用六個月的時間,將公司扭虧為盈,走向正軌。
第一:將以前的代理商邀請到公司來參觀,深入了解公司的技術與研發能力,以及后期公司的戰略發展與利潤分配。期間做好代理商的五星級服務。
這是我
第二:把尖刀產品拿出一部分,免費給代理商使用,獲得代理商的認可。進行體驗式銷售。
第三:公司采用會員制度,凡是采購滿3000元的產品,任何代理商,都可以享受出廠價,無論這個代理商有多大規模。
我采用「共享工廠」的模式,隨著產品銷量的激增,公司又擴大生產,增加品類。
深圳一個朋友的餐館,出現了客戶量不飽和、利潤低、損耗嚴重的問題,我幫他出了解決方案:
公司活動現場
第一:首先解決客戶忠誠度不夠的問題,形成裂變。
第二:降低運營成本。
第三:優化員工管理。
解決以上問題,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第一:客戶在本餐館消費三次,就可以成為會員。從第四次開始,每來消費一次,就贈送一個菜品。客戶來的越多,產生的營業額,自然也就越多。
而我也重視:私域的轉化,種子的裂變,內燃的系統。
第二:選擇利潤高,復購率高的菜進行主打,主推。包括改變分量,更換盤子等。這家餐廳在我的協助下,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又開了幾家分店。
(3)
接觸了這麼多行業,都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也沒有達到想要的結果。
在深圳沙井,偶然的機會下,有幸接觸到了中國管理科學院的專家。了解了腦科學與類腦科學的知識,發現在中國的市場很大。百分之95%的家庭有需求,但都沒有相關知識和專業的團隊來做科普與推廣。
其實,腦力訓練,是每一個家庭都需要訓練的技巧。當孩子遇到挫折失敗時的激勵,遭遇質疑時的肯定。你會驚喜的發現,他自信心正在悄然發生變化,他的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共情力、邏輯思維能力,迅速提高。
而我也見過很多人,因為記憶力和專注力不夠,對未來產生很大影響。造成工作上、生活上的困擾。
孩子們來公司玩
我也無法相信。後來,我親自看到他們帶來兩個孩子到辦公室進行當場測試體驗,兩個孩子有個特點:非常好動。一會出去,一會進來,一會要喝水,一會要上洗手間,一會又要坐在這個凳子上,一會又到另外一個凳子上,總之,就是非常不安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授拿出了聲波設備,給孩子戴上,聲波設備會發出相應的波段,能夠讓孩子安靜下來,我確定要走進這個領域深耕,并在沙井扎根。
機會永遠只有少數人能夠看見,極少人能抓住。
人和人之間的區別是脖子以上。
(4)
這些年,我遇到過很多次人生低谷與逆境,但每次都是家人和朋友的陪伴與鼓勵,讓我重拾信心!都會有生命中的貴人出現,帶我走出創業的泥沼,就是這樣一雙雙溫暖的手,讓我感受到生命的美麗與溫暖。
愛出者愛返。2023年,我們啟動了公益行活動,主要捐助七大類人群:
第一:因病返貧。
第二:就業困難。
第三:烈士遺孤。
第四:殘障人員。
第五:低保人群。
第六:缺乏母乳的媽媽。
第七:退役軍人
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讓人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與溫暖。也希望找到更多的志同道合的有緣人,與我同行,共同成長。
2023年1月6日
深圳沙井
口述:汪金琪
撰文:王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