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成功人士普遍有一個愛好,是運動。有作家,企業家,科學家等等,很多人都喜歡跑步。
拉丁諺語說:「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健康的思想。」
實際上高強度的腦力勞動需要強壯的體能做支撐,沒有充足的體力,很難完成長時間甚至超負荷的思考,需要大腦高速持續運轉,高度的專注力和持久力。
哈佛醫學教授約翰·瑞迪,經過多年跟蹤調查和大量研究后給出了答案:
運動不僅能健身、鍛煉肌肉,還能鍛煉大腦,改造心智與智商,讓孩子越來越聰明。
不是說運動健將學習都非常好,但是學霸肯定喜歡運動,尤其是長期堅持一項運動項目。因此在孩子的青少年時期,讓孩子喜歡上運動, 一生受益。
在學前階段,就可以做運動的啟蒙,比如打籃球、乒乓球、游泳、跳繩、鍛煉體能等等,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不僅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長高個,還能促進大腦發育。
經常鍛煉并且注意勞逸結合的孩子,上了學也很少請假,幾乎是全勤,這樣不會耽誤功課,學習成績也會比較好。
將運動中吃苦耐勞、不怕挫折、堅強勇敢的精神意識遷移到學習中來,不會輕言放棄,堅持不懈,擁有人生中非常寶貴的品質。
除了讓孩子運動,還有一項讓孩子大腦發展比較好的方式,就是做家務。
從小會做家務的孩子,懂得很多生活常識,做事非常有條理,心靈手巧,動手能力強,長大后做科學實驗也會得心應手,不會膽怯,滿懷欣喜和好奇。
勞動在孩子的智力發育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手是人的「第二大腦」,孩子聰明不聰明,看看他的手就知道!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早期智力的發展水平體現在手指尖上。」
著名的兒童教育家皮亞杰也說過:「智慧的花是開放在指尖上的。」
手指的運動可以刺激大腦,增加神經元的連接,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
想讓孩子學會做家務,需要父母從小培養,當孩子想做家務的時候,不要因為做不好,就簡單制止。
感覺自己三下五除二就做好了,孩子做起家務來磨磨蹭蹭,耽誤時間,這就扼殺了孩子的興趣。
孩子做家務,就當做游戲,剛開始父母要有耐心,教會正確步驟,先做什麼,后做什麼,知道流程,反復練習,慢慢就會越快越好。
孩子學會做家務,生活自理能力強,能夠獨立生存,長大后父母也會很省心。
人民日報也曾推薦過孩子做家務年齡對照表,各位家長可以參考執行。
寫在最后
讓孩子喜歡上運動,學會做家務,增強體魄,促進大腦發育,培養優秀品質,獨立能力強,孩子更聰明,更優秀。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