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人物解讀第一百四十二期:俗話說「寧娶大家婢不娶小家女」,可見,世家大族的教育方法,連家中的婢女都受益。
世家大族的嫡女更是「搶手貨」,可這位嫡女為何毀了婚約,下嫁了好色庶子?
01
原著中,王氏告訴盛紘:「永昌侯府的梁夫人看中了明蘭做自家嫡幺子的媳婦,平寧郡主想為兒子求娶如蘭。」
盛紘不免嘆氣,心中盤算:若是梁家相中的是墨蘭,就兩全其美了。
王氏斜眼看著盛紘的側臉,心里冷笑,再寵愛的妾室,天長日久,也會愛淡情馳,只有名分和子嗣才是牢靠的。
這就是身為嫡女正妻的氣度和眼界。
只是,王氏醒悟得太晚。
而這位世家大族的嫡女,才是真正的人間清醒,她不怕低嫁,拿捏夫婿,娘家給力,婆家支持,才是妥妥拿了爽文大女主劇本的人生贏家。
02
父母疼愛的她,出生于盛紘羨慕的簪纓世家。
盛紘立志于將盛家打造成為書香門第,簪纓世家。在他的心中,他一直羨慕同窗柳銘柳大人。
這柳家的祖籍是延州,柳銘是延州柳家正牌嫡房子弟出身,真正的世代書香官宦,綿延一兩百年的世家望族。
華蘭及笄時,盛紘與王氏商討華蘭的婆家時,就曾感慨:「我素日結交好友大都是書生,與我同年同科的,官位高的不多,官聲好官位高的,又家底單薄,可家底厚的,自是早就被長輩定好了的。大理寺的柳兄倒合適,可他家嫡子還小,將來倒可以給如蘭說道說道。」
這位嫡女就是柳銘柳大人的嫡三女柳氏。
原本,她早與已致仕的蔣閣老的嫡幺孫有了婚約。奈何這位蔣家幺孫為父丁憂期間,和一個丫鬟生了一個孩子。
柳氏的母親柳夫人聽到風聲后,讓人前去蔣家詢問原由。可蔣夫人只連連賠禮,對于那個丫鬟和孩子的事情,只字不提。
于是,柳夫人與柳大人不愿意將閨女嫁了過去。
其一,蔣公子孝期做出這等事情來,顯是不孝無德之人,人品和自制力都高明不到哪里去。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康海峰,他是康姨母的夫婿,也是為父丁憂期間,丁憂出了幾個孩子,最后斷了仕途,只能趴在康姨母的嫁妝上做蛀蟲。
害得嫡長女和嫡次女到了婚嫁的年齡,京城的人家對她們都避之不及。導致她們遲遲找不到婆家。
其二,連孩子都生下來了,足見蔣家家規不嚴,至少蔣夫人逃不掉一個溺愛放縱之責,攤上這麼個婆婆,也是麻煩不小;
梁晗在國喪期間讓春舸有了身孕,梁夫人為了遮掩這件事,四處為梁晗四處物色合適的妻子人選。
如果墨蘭不是用那種見不得的方法算計了梁晗,梁夫人是會為墨蘭撐腰的。
可蔣夫人不僅沒有作為,還很理直氣壯的只加了些聘禮,卻不曾覺得兒子做法有錯。
其三,一直沒答應去母留子,估計那丫鬟頗有幾分本事,讓蔣公子喜歡的很。
春舸就是典型的寵妾,哪怕她只生了一個女兒,二胎沒生下來,還傷了身體后,梁晗對春舸也依舊寵愛如初。
妾看重的「貌」,盛家的四個蘭中,如蘭的模樣最差,可這位柳氏比如蘭還差了一大截。
所以,她嫁過去的日子,恐怕和「守活寡」差不多。
愛女心切的柳夫人與柳大人開始為柳氏重新選定婆家。
不要說在古代,就是在現代,兩家商定好的婚事突然變卦,也會成為人們的談資。更何況在姻親關系錯綜復雜的古代。
柳家若要撇清自己,便得說出蔣家公子的不孝行徑,古代最重孝道,如此一來,蔣公子以后的前程便要壞了。
可如若不張揚,那破除婚約的錯處就得落在柳氏身上了,再說親事就不容易了。
而且,此時的柳氏的年齡,快要過歲數了。
于是,柳大人夫妻商量后,決定為女兒柳氏求到了盛家。
盛紘還對盛老太太說道:「眼看著閨女歲數要過了,柳兄急的很,這才來尋我說親。旁人不知底細,但咱們卻是知情的,此事根本是蔣家理虧,何況那柳家姑娘您也是見過的,您不是常夸她的人品德行麼?」
此時,盛家適合娶妻的只有庶三子長楓,他至今還只是個舉子,進士還不知哪年能中,盛家又不是世家大族,求娶柳家世族嫡女屬于高攀。
當初,東昌侯夫婦明知道大秦氏是個病秧子,卻依舊不想將她低嫁,有辱門楣。小秦氏更是為女兒顧廷燦尋了公主婆婆。
相比之下,柳銘夫婦為了女兒的幸福,寧愿將她低嫁,真的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03
低嫁入盛家的柳氏,過門后,拿捏了夫婿,還獲得婆家人的全力支持。
自詡風流的長楓掀開柳氏的蓋頭離開新房時,腳步有些踉蹌,神色十分沉重,據說那年林姨娘被趕出盛府,他的神情都沒這麼沉痛。
其實,柳氏和長楓的恩怨,要從訂婚時說起。
長楓看不上柳氏的古板嚴肅,柳氏柳氏也瞧不上長楓的輕浮不正經。兩個人新婚第五日,長楓就去了通房屋里。
這可把王氏高興壞了。
父母為了柳氏的幸福,才找到盛家,難道柳氏愿意過這般如守活寡的日子?
當然,不然會。她還有自己的方式,攻克了婚后的兩大難題。
其一:用魔法打敗了婆婆王氏,輕松獲得財務自由。
對于長楓娶了柳家嫡女這件事,最不忿的就是王氏。
可她不能去找長楓麻煩,只好為難柳氏。
可王氏的手腕就那些,站規矩,責罵,罰跪……
這件事很快傳到了盛紘的耳朵里,他當初可是向柳大人打過包票絕不會虧待柳氏。
盛紘和王氏大吵一架,還抖出了王氏克扣了柳氏院里人的吃穿用度。
于是,盛紘與盛老太太一商量,柳氏院里的事就由她自己說了算,吃穿用度直接朝總賬上支領,不必過王氏。
本想給王氏站規矩都免了的,還是柳氏自己堅持,每日上午王氏那兒服侍。
其二:向孤立無援的夫婿拋出橄欖枝,完全俘獲長楓的芳心。
長楓與柳氏不和,也不會傻到看著王氏難為柳氏,就去親近王氏。所以,在盛府長楓的兩個靠山,無非是盛老太太和盛紘。
奈何,盛紘和盛老老太太卻一股腦兒都站到了柳氏這邊:凡是柳氏的主張都是對的,凡是柳氏的做法必有深意。
于是,柳氏捏住了長楓的花銷銀子,長楓抑郁了。
緊接著盛老太太與盛紘又發大招:夫妻不和都是長楓的錯,拿著盛紘那句‘盛家長子必要嫡出’的話,一氣發落了長楓屋里四個通房,都隔離到莊子里去了。
這讓長楓徹底抑郁了,整天凄惶惶。可麻繩專挑細處斷,一日長楓被盛紘斥責的連晚飯都沒吃。
是柳氏端著宵夜去探望長楓,第二日柳氏還將長楓的幾個通房領了回來。
長楓徹底破防了,不僅主動遣散兩個通房,還凡事依仗柳氏。
明蘭聽到這段趣事,還湊過去問房媽媽:「這是三嫂跟爹爹老太太說好的麼?」
房媽媽的表情很高深莫測:「聰明人,無需串聯。」
可見,柳氏雖然是低嫁了盛家庶子,盛家門楣也不高。可她過門就能繞過婆婆實現經濟自由,又拿捏夫婿,得到盛家兩位大家長支持,這就好過于大多數古代女子了。
04
能夠活成爽文大女主的柳氏,她一直都是清醒的。
婚事上栽跟頭,與英國公嫡女張桂芬頗為相似。
婚后的張桂芬曾過了一段非常抑郁的日子,英國公夫人還四處找女眷去國舅府開導女兒。
幸好英國公夫人將張桂芬罵醒,讓她想通了好好過日子。
只是,張桂芬從來不依仗沈國舅,也不愛他。甚至,她還對明蘭說:「傻妹子,聽我一句,少替男人操心,修養好身子最要緊。男人精著呢,身邊有的是狗頭師爺,替他們算計功名利祿,苦的只有女子……」
她還能夠深刻闡述對婚姻的不信任,以及悲觀的前景展望。
柳氏卻與對婚姻充滿負面情緒的張桂芬不同。
與蔣家的婚事黃了后,作為堂堂世家嫡女下嫁盛家庶子,本來就是委屈了。可她卻沒有自怨自艾,柳氏輕笑,反而鼓勵自己:「我也不貪心,不該我的,我半點不惦記,老天垂憐,念我姻緣不易,叫相公用功進學,將來咱們自己掙下家業。」
而且,柳氏知道盛家老太太與盛紘才是真正的當家人,她也明白
再寵愛的妾室,天長日久,也會愛淡情馳,只有名分和子嗣才是牢靠的。
所以,柳氏從來不與長楓的妾室爭風吃醋,哪個不安分的有了小動作,她也從不親自動手,只「無意」讓盛紘發現,自己做「寬厚賢惠,為夫婿求情」的妻子就好。
可見,自己清醒,不管身處何地,都能把日子過好。
05
原著中的女子都是鮮明有個性的,雖然身處古代,卻有自己的眼界與見識。
而所有過得幸福的女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頭腦清醒。
不過,不得不說,柳氏的一生,不僅贏過了大多數的古代女子,就是現代的很多女子,也都拍馬也趕不上她。
因為她有父母的疼愛,婆家的支持,夫婿雖然軟弱卻能聽勸說,自己又格外清醒。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