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又要點石成金了。
這些年,央視年代劇,日益成為收視王牌。
其實,「年代劇」只是類型外殼,在「年代」這個大殼子下,很多題材都可以囊括進來。
比如刑偵,剛剛在央八以破3 高收視劇終的《南來北往》就是出色的年代刑偵情感劇。
比如「反特」,當年的《誓言無聲》《無悔追蹤》都是口碑出色的年代反特劇。
可惜的是,隨著諜戰劇崛起,「年代反特劇」一度陷入沉寂,口碑劇也有,但爆款太少。
好在,這兩年央媽連續出手,《畫眉》之后,年剛過完,又將這個好久不見的老朋友「撈了起來」——
昨晚央八,《一路向前》。
更準確地說,這是一部年代反特奮斗劇。
既有,諜戰反特的心驚肉跳。
更有,建設新中國第一條鐵路的壯志凌云。
央媽這是要,讓反特劇這瓶陳釀,煥發出新的味道。
觀眾買賬嗎?緊跟《南來北往》大結局開播,首播收視破2,開局不差。
但,后續收視少了《南來北往》的加持,就要看它自己的了。
同樣的反特題材,加入奮斗向前的新元素,又能拍出怎樣的與眾不同?
咱們一起,向前看。
《一路向前》最大的特色,是故事并非完全虛構,而是根據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的建設開通過程的真實故事改編而來。
三萬解放軍,十萬民工, 五百零五公里,歷時兩年。
開啟了中國鐵路修建歷史上的一大奇跡。
要將驚險的反特和建設鐵路的奮斗史結合起來,是一件很難的事。
但《一路向前》,卻通過男主羅向前這個人物串起故事,讓搞建設與抓特務,在故事中并行不悖。
跟著羅向前的「一二三板斧」,結合開局的三場驚險事件,也真正立住了《一路向前》的反特奮斗劇基調。
第一板斧,是「一場救援」。
故事開局,就是男主率先鋒連渡江。
這個江,可不是解放戰爭中的長江天險。
而是解放大西南尾聲的一場渡江戰斗,此時的國軍,已惶惶如喪家犬,大勢已去。
不過,羅向前的先鋒連,還肩負一個更艱巨的任務——不但要渡江,更要快速趕往市內的鋼廠。
因為國民黨留下的特務已經喪心病狂,想要在潰逃之前,炸毀這座大西南最重要的鋼廠。
一場與時間的賽跑開始了,如果羅向前的隊伍不能趕在敵特破壞鋼廠之前殺過去,一切都晚了。
可渡江剛渡過去一半,鋼廠方向槍聲四起,緊跟著,岸邊的國民黨的殘兵開火了!
夜色中,江面被槍火照亮。
羅向前帶領部隊快速過江,就近尋找掩體,狠狠還擊。
敵人意在阻擊,不成氣候,擋肯定是擋不住羅向前的先鋒連,問題是先鋒連前進受阻。
因為工人先鋒隊保衛鋼廠的戰斗,已經打響。
而面對敵特的猛攻,工人兄弟們已經快頂不住了,隊長已經中彈犧牲。
只要敵特沖進鋼廠,下一步,就是炸毀設備,救援任務就失敗了。
緊急關頭,羅向前號令戰士們用竹排當作掩體,一邊推進,一邊開火。
這種打法,也引發了部分網民的質疑:竹排能不能抵擋敵軍的炮火?
解放戰爭時期,敵軍重火力竹排肯定是擋不住的。
但這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在歷史上我軍的戰役中,比如「湖口挽瀾」之戰,就是利用竹排抵擋火力的經典戰例,竹排,是可以作為掩體的。
只是抵擋不了敵人的重火力。
那麼羅向前這一戰使用竹排做掩體推進對不對呢?
我認為沒問題。
因為渡江部隊只有一個連,抵擋的敵人至多兩個排的兵力,最強火力是沖鋒槍,而且根本無心戀戰。
這也是為什麼先鋒連頂住了敵人的第一輪火力,幾輪反擊的火力頂上去,敵人立馬潰散了。
這一戰,打的是士氣,是時間,脫離具體的戰斗情景談戰術對錯,就是紙上談兵。
就在鋼廠工人隊伍已經被敵特殺害殆盡,情況千鈞一發的時刻,羅向前帶隊伍趕到了。
敵特這些蝦兵蟹將,面對沒有經過訓練的護廠工人還能裝腔作勢,一看到我們的虎狼之師,立馬遁了。
來不及走的,被先鋒連就地殲滅,一個不留。
鋼廠守住了。
但護廠工人也付出了巨大犧牲,這一戰,表面與鐵路反特沒有直接關系,實際上是展現了羅向前面對的嚴峻形勢,敵特在大西南還非常活躍,真正的挑戰 ,在后面。
第二板斧,是「一場爆炸」。
前面還只是鋪墊,接下來這場爆炸,就真是沖著鐵路建設來了。
四川已經解放,[鄧.小.平]、劉伯承兩位老總立刻召見兩位干將,馬上按照毛主席的指示,開啟成渝鐵路修建。三萬解放軍將士,迅速到位。
但建鐵路,除了人,還要有人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