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形容一個人病無可治時,人們常會使用「病入膏肓」這個成語。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膏肓穴 其實是人體上一對重要的穴位。
這麼好的穴位到底是什麼呢?如何用呢?
「病入膏肓」這個成語想必大家都聽過吧,它源于《左傳》中的一段典故。晉景公患了病,太醫經過診斷,對景公說:「病入膏肓,藥物已無濟于事,無法治了。」後來景公不治而亡。于是后人常用「病入膏肓」來指病重難治。
藥王孫思邈後來評論時說:「時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難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無疾不愈矣。」孫思邈所指的「此穴」就是膏肓穴。
藥王孫思邈的意思是:這些人醫術低,只要找到膏盲穴,并灸它,任何病都會好!
這個穴位真的那麼神奇嗎?
歷代醫家多認為:
膏肓穴有補益虛損、養肺調心的作用,臨床上多用于治療肺氣虛弱所致的咳嗽、氣喘、骨蒸盜汗、肺癆等病癥;心氣不足、心火上擾所致的癲狂、健忘、遺精等病癥;各種原因所致的羸瘦虛損。
膏肓這個穴位比較隱蔽,針不方便扎進去,手也難以按到,想要活動膏肓,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艾灸和自我鍛煉。
取穴方法
膏肓穴是人體膀胱經上的一個大穴,在后背肩胛骨旁。
取穴時,病人坐位,雙手交叉緊抱雙肩,肘關節貼近胸前,將肩胛骨打開,從大椎穴向下找到第四胸椎棘突下,再旁開三寸處。
艾灸膏肓穴,可以把最深層的風寒濕毒瘀血灸出來。
艾灸膏肓穴的療效很明顯,也會讓人很愿意去做:艾灸三兩天肚子會咕咕響,氣很足;體質偏寒的,可能有排寒反應,比如肚子或腿發涼。
還有的可能會發汗或嗝氣。如果灸一個星期,一點動靜都沒用,說明身體很干凈。
當然打開膏肓穴的方法不只有艾灸,平時的自我鍛煉很重要。
開合膏肓穴的方法
運動膏肓穴,除去一身疾!!!
01雙肩旋轉法——防治心、肺疾病
按揉方法
①兩手自然下垂,中指貼住大腿兩側的「風市穴」,以肩為軸,雙肩一起往前轉動10次,這就是在「開膏肓」;
②然后,仍舊以肩為軸,兩肩往后轉動10次,這就是在「合膏肓」。
作用
①這個動作可以把膏肓活動開,充分松開肩背部,長期練習,能有效解決肩背痛的問題;
②而反復的前后拉伸又能使胸腔得到擴張,這也能有效防治心、肺疾病。
02反拳捶脊法——緩解肩背痛,疏通血脈
按揉方法
①「反拳捶脊」也是一個開膏肓的好方法。
②具體的做法是:把手放在人體背部,反拳沿著脊柱敲打。這樣做可以把膏肓振開,又叫振髓法。
作用
①久坐后可依此法經常敲打自己的背部,緩解肩背痛,疏通血脈。
②這些方法既可益壽延年,還對肩周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頸椎病、乳腺增生等都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03像扇子一樣開合——肩背疼痛明顯減輕
按揉方法
①兩腳平行站立,兩膝微曲,腰直,胸平,兩手握拳,兩臂緩緩抬起到胸前與肩平;
②然后用力向后拉至極限,使肩胛骨盡量向脊柱靠攏,擠壓兩側膏肓穴,略停1至2秒鐘,再恢復原姿態。
③后拉時深吸氣,回收時呼氣,動作在水平面緩慢進行,動作到位,使背后有酸脹、出汗的感覺。
作用
這個動作可打開和擠壓膏肓,做完幾次后,人會感覺周身清爽,肩背疼痛明顯減輕。
04椅子反過來坐
按揉方法
腋把椅子反過來坐,人趴在椅背上,充分展開兩個肩胛,而兩個肩胛骨向后擠壓,就是在擠壓膏肓穴。
作用
① 每日如此反復幾遍,既可益壽延年,還對肩周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頸椎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膏肓灸法有講究
膏肓穴艾灸,很有講究!
膏肓灸法是中醫針灸學中最為獨特的灸法,它是一種特種灸法,有專門的古書介紹他,簡單來說膏肓灸法的獨特之處有三點:
膏肓灸法操作注意事項:
①膏肓灸法強調取膏肓穴的體位姿勢,不像其它穴位那樣大概取穴灸,膏肓穴位艾灸一定要找準穴位,務必使兩肩胛骨充分分離!
②施灸的灸量宜多,即艾灸時間要長、艾灸的溫度要適當更高,這樣才能充分刺激膏肓,只有灸透了它,才能起到通治百病的效果。
基礎好一點的學員,可以用火功沖擊代替艾灸操作,不僅更滲透,而且也不出現燙傷,煙熏等情況!
③灸完膏肓穴后必須灸氣海、足三里,以引火下行 ,防氣火氣上頭!
雖然膏肓灸法操作略為繁瑣,且可能有燙傷、艾煙熏燎的不便,但對于其它療法沒辦法調理的頑疾,仍不失為良法。
操作方法:
首先膏肓穴重灸,30-50分鐘,再取氣海、足三里,各灸20分鐘,也可以同時灸三穴。
并且要記住,艾灸時間可以循序漸進延長,但要控制好頻率,每天一次,一個禮拜內休息1-3天。
膏肓穴的取法:
患者平坐床上,屈膝抵胸,前臂交叉,雙手扶于膝上,低頭,面額抵于手背,使兩肩胛骨充分張開。
在平第四胸椎棘突下,肩胛骨內側緣骨縫處按壓,覺胸肋間困痛,傳至手臂,即是膏肓穴,掐痕做標記。
中醫博大精深,學會自己鍛煉膏肓穴,遠離大病惡疾,防治百病就靠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