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話世界中,三界分明,天界、人界、鬼界各司其職。地府作為陰間最高權力中心,十殿閻羅掌管生死薄冊,主宰陰曹地府,理應權力無邊。
然而在《西游記》中,十殿閻羅的權力似乎不如表面看起來那麼大。每逢地府發生什麼不得了的大事,十殿閻羅都要請出一個人——地藏王菩薩,請他出面斡旋,才能化解危機。
花果山深處,住著一只聰明的石猴子,它天生就與眾不同,總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它便自學了七十二變,可以化做各種各樣的形象。
一日,它闖進了水簾洞,偷吃了蟠桃仙丹,于是就飛升成了一個石猴精。花果山其他猴子都擁戴他做大王,稱他為美猴王孫悟空。
孫悟空雖已是猴王,但心中仍覺不足。他多次外出尋找長生不老之藥,終于在菩提祖師門下修成正果,得道成仙。孫悟空歡欣鼓舞,立刻回到花果山報喜信,卻不想才站穩腳跟,就被兩個陰差給攔腰抱起,帶到了陰曹地府。
原來,地府中記著每個生命的生死時辰,孫悟空雖已成仙,但生死簿上注定的時辰到了,閻王依然要將他帶走。
孫悟空性急,對閻王大呼小叫,兩眼一翻金睛,一把揪住閻王的胡子就是一通亂打。閻王措手不及,被他打得跌下寶座,叫苦不迭。
孫悟空又一把搶過閻王手中的生死簿,翻到自己的那一頁,憤憤地將自己的名字給勾銷掉了。「我既已成仙,你還攔我做甚!」他氣呼呼地叱責閻王,撂下這麼一句話,提起金箍棒就要走人。
閻王們面面相覷,從未遇到這樣無法無天的情況。按理生死簿是地府的最高法則,任何人都無法違背天道陰曹的判決。可面前這個猴子不僅動手打人,還強行篡改生死簿,根本不將地府放在眼里。
閻王們商議要設法攔下孫悟空,可面對這個亂來的大圣,他們也拿不出什麼好辦法。無奈之下,只能向地府中的另一位大人物求助——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菩薩是西天如來佛祖派駐地府的大弟子,他性情溫和,智慧通達。
閻王將事情說給他聽,地藏王菩薩沉吟片刻,提出一個建議:由閻王擬定一份御狀,寫明孫悟空的所作所為,然后再拿這御狀上天庭去見玉帝。事態嚴重到這個地步,非得請示天帝不可。
閻王們對此建議深感欣慰,連忙按照地藏王菩薩的指點去做。地藏王菩薩作為西天勢力在地府中的代表,本不應過多干預地府內部的事務,所以他選擇給出謀略,而由閻王自己去執行,將問題反饋給天庭最高統治者玉帝做出裁決。
這一次孫悟空大鬧地府的事件,地藏王菩薩沒有直接出面制止,而是遵循「聯合辦公」的原則,通過謀略化解了危機。他的智慧讓局面不至于徹底失控,閻王也得以全身而退,可見地藏王菩薩強大的幽冥教主權力已初步展現。
孫悟空和唐僧師徒們一路西行取經,途中遭遇了無數魔難。有一回,唐僧不知道犯了孫悟空什麼天條,激怒了這位大圣。孫悟空氣呼呼地在一旁生著悶氣,心想唐僧你欺負我,那我就欺負欺負你!
他運用了變化的本事,變出了一個一模一樣的自己,取名「六耳獼猴」,與真身作對。一個護駕,一個搗亂,讓唐僧左右為難,苦不堪言。
唐僧求助觀音,觀音卻也辨別不出孫悟空真身。無奈之下,唐僧只得帶著兩個孫悟空去找十殿閻王。十殿閻王掌管陰曹地府,對三界萬物了如指掌,指不定能看出兩個孫悟空的區別。
十殿閻王讓兩個孫悟空走近些,端詳片刻,也確實分辨不出哪個是真的孫悟空。他們對視一眼,心里都在想,要真正看出一個人的本性不是外表能夠迷惑的,那就只有地府的護法——地藏王菩薩能洞察先機了。
于是十殿閻王帶著兩個孫悟空去求助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露出慈眉善目的笑容,把兩個孫悟空叫到跟前,拿起佛珠在手中把玩。佛珠在陽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地藏王菩薩瞇起眼睛,似乎在傾聽什麼。
過了一會兒,地藏王菩薩睜開眼睛,看向兩只猴子:「你們兩個都聰明伶俐,我分辨不出誰是真孫悟空。」十殿閻王們聽了,一頭霧水,地藏王菩薩明明通曉三界萬物,怎會分辨不出呢?
原來,地藏王菩薩已經用通曉三界的諦聽之力分辨出真假,但他看出假的六耳獼猴法力高強,十殿閻王難以對付。為了維護地府的穩定,他不便直接點破真假,只能含糊帶過,讓閻王自己去對付這場烏龍鬧劇。
地藏王菩薩做到了不越俎代庖,他能洞察先機,卻不會妄動地府的內政事務。他的智慧保全了大局,也保全了十殿閻王的顏面。這次事件中,地藏王菩薩再次展現出權變與智慧的完美結合,充分發揮幽冥教主在關鍵時刻的作用。
唐僧師徒們在取經路上,受到一個好心人寇員外的幫助。寇員外熱情招待,盡心盡力為他們準備飲食住所。不僅如此,他還發宏愿要齋僧一萬人,以積極的善舉來延壽長壽。
然而好景不長,寇員外卻被一伙惡人所害,失去性命。唐僧和孫悟空為他打抱不平,四處奔波的結果卻是寇員外的尸骨無處尋覓。這下可難倒了他們,要為一個失蹤的人申冤似乎是難上加難。
孫悟空靈機一動,提議去地府找十殿閻王。閻王掌管陰曹地府,對來去人命了如指掌,指不定能找到寇員外的下落。
于是他們幾個又一次來到了陰曹地府,孫悟空把寇員外的事說了一遍,十殿閻王卻搖了搖頭:「寇員外已經不在陰曹地府了,他被地藏王菩薩的金衣童子引去了。」
原來,地藏王菩薩單獨開了一本「善緣簿」,專門記錄了那些積德行善的人。寇員外生前做了許多善事,便被地藏王菩薩盯上,派人將他直接帶走。
地藏王菩薩還封他為掌管善緣簿的小官,另外賜他12年陽壽,不受十殿閻王管理。
這一層操作令孫悟空目瞪口呆。原來地藏王菩薩不僅有自己的人才庫,還可以操縱某些人的生死,這在十殿閻王看來簡直是難以想象的強大力量。地藏王菩薩完全可以自主遴選人才,開設專屬系統,不需要通過十殿閻王的生死簿。
通過這三次事件,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在地府管理權力上,地藏王菩薩的權限遠超過十殿閻王。
他有制定策略的能力,有洞察先機的智慧,更有自主選擇人才的專屬系統。地藏王菩薩強大的幽冥教主權力在這三次事件中充分彰顯。他可謂地府中另一個至高無上的存在,三界鬼神,無人能比。
地藏王菩薩三次插手地府事務,每一次都展現出非同一般的強大權力。他通過出謀劃策化解危機,用智慧穩住大局,并擁有超越十殿閻王的自主選擇人才的能力。
地藏王菩薩作為西天佛祖派駐地府的大弟子,與十殿閻王可以說是「聯合辦公」,但當兩者發生矛盾時,地藏王菩薩的權力明顯更大。他可以靈活運用權勢,做到不越俎代庖,又可以在關鍵時刻指點迷津。
《西游記》中,地藏王菩薩的故事展現了一個智者形象。他總是審時度勢,明辨大體,既不輕舉妄動,也不畏回避,永遠站在大局和最優策略的高度。地藏王菩薩可謂完美詮釋了「智者」的境界,讓人對他刮目相看。
三界眾生,能有地藏王菩薩這般胸懷和睿智,運籌帷幄之中,做出英明決斷,這就是佛祖弟子的凜然風采。地藏王菩薩展現的鬼神本領,足以令人心悅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