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新行長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燒向了趙輝。
李森當著所有分行、支行負責人的面,把趙輝手里最賺錢、最有前景的項目給搶走了。
趙輝沒有反駁李森,直接表示自己無條件服從,服從領導的雷厲風行。
趙輝的這句雷厲風行,表面上是夸李森效率高,其實是在諷刺李森剛上位就搶項目的不要臉作風。
諷刺完李森之后,趙輝就拿著本子直接走了,甚至都沒有等到李森宣布會議結束。
回到辦公室之后,趙輝就給周琳打了電話,讓它通知謝致遠說遠舟信托的那個項目可以聊聊。
看起來趙輝是因為李森的排擠和打壓,才下定決心和謝致遠合作的。但其實,李森的打壓,頂多只能算是導火索,真正讓趙輝妥協的是,是歐陽老師的那番話。
歐陽老師在知道戴行長之死的真相后,主動把趙輝叫到家里說了這樣一番話:
「我知道老戴是怎麼死的了,你是老戴最得意的弟子,你們都是有抱負、負責任、重感情的人。要是受了挫折,受了委屈,一定要說出來,不要自己生扛。
有些事,太近了你會看不清,那就退后一步吧。要是看到一個朋友跳到泥坑,你想救他,那你就一定要跳進去嗎?老戴要不是這次因為情誼犯錯誤,他現在依然堂堂正正地當著行長。」
歐陽老師的話,可以分為兩部分理解。
前面一部分,說的是戴行長的死因。從戴行長的死因,延伸到讓趙輝受了委屈和挫折要說出來,不要自己扛。
歐陽老師說的挫折和委屈,看起來說的是趙輝沒有當上行長,其實也是暗指趙輝在戴行長死亡這件事情上的情緒。
趙輝下定決心從拒絕和總行負責人力資源的宋行長吃飯時,就應該已經預料到了自己當不成行長了。
只不過,趙輝還是抱著點僥幸心理在的。
再者說了,趙輝自己也說了自己走的是中庸之道,他也是一個成熟的職場人,還沒有幼稚到被領導打壓了立馬就要報復回去。
包括蘇見仁也提醒了趙輝,說李森上位后肯定第一個打擊的就是他。
這種種細節表明,趙輝對于李森對自己的打壓,是有心理預期的。
而關于戴行長之死,前面有一個細節,趙輝從苗徹那里知道戴行長的死和謝致遠脫不開干系后,他很憤怒,說要把真相公布出來。
當時苗徹用要保護戴行長的清白勸住了趙輝,趙輝才答應不去找謝致遠麻煩。
後來在醫院趙輝遇到了給戴行長老婆兒子送錢的謝致遠,兩人吵了一大架,趙輝當時說自己就應該去告謝致遠的。
這兩個細節說明趙輝對于謝致遠害死戴行長這件事情一直耿耿于懷,只不過因為一些特殊原因不方便去幫戴行長報仇。
這其中的特殊原因,除了維護戴行長的清白名聲以外,應該還包括不想讓歐陽老師知道真相。但事情一旦鬧大,必然是瞞不過歐陽老師的。
但這次,歐陽老師自己主動跟趙輝說了,她已經知道老戴是怎麼死的了。這就讓趙輝少了一層顧慮。
歐陽老師也說了,趙輝和戴行長一樣,都是重感情的人。
一個如此重感情的人,怎麼可能在自己最敬重的老師剛剛被害死沒有多久,就去跟害死老師的仇人合作呢。
所以,趙輝主動提出和謝致遠合作,真實的目的肯定不是為了錢。
再說說歐陽老師那段話的后半部分。
歐陽老師說有些事情太近了,會看不清,那就退一步吧。
歐陽老師的意思很簡單,就是遇事不要一根筋一個想法,要學會換一個角度去思考,看清事情真相后,再去做判斷。
當時戴行長就是因為和曹嘉祥太近了,所以沒有看清這是個局,被曹嘉祥的感情牌給迷了眼,一股腦兒栽進去了,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趙輝現在的情況,和當時的戴行長很相似。
只不過,戴行長是因為和曹嘉祥站得太近,所以才看不清上了曹嘉祥的當。
而趙輝現在的情況,是自己一個人在中間的孤島上,四面八方都有人在圍著他試圖拉他下水。
趙輝想的是與其自己一不留神被拖下水,到時候像戴行長一樣搞得滿身泥。倒不如自己先主動下水去探探虛實,至少主動權還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下定了這個決心之后,趙輝把電話打給了周琳。
在電話里趙輝直接點名道姓說讓周琳通知謝致遠,周琳這個時候還在裝傻,問了一句「通知誰?」
趙輝沒有跟他客氣,直接點破了周琳和謝致遠的關系「就是你認識的那個男人,遠舟信托的總裁謝致遠」。
趙輝明明可以直接通知謝致遠,也可以通過蘇見仁,甚至可以找吳顯龍,但趙輝卻放棄了這些人,而選擇了一個局外人周琳。
趙輝不通過謝致遠和蘇見仁,而是通過周琳,其實也是在警告謝致遠和周琳。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