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子的人,才厲害?
長了三頭六臂,不算厲害;處處占人便宜,也不算。
厲害的人,善于依靠群體的力量,依托自己的人品。
管住自己的心機,看起來憨憨的,其實很有遠見。
01
心機很重的人,其實是害了自己。
當你耍心機的時候,你是得益了,但是你想一想對方的感受,就會明白「有多討厭」。
清末民初的學者李審言,應邀去安徽古學堂任教,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在當地也很有口碑。
有一年夏天,他準備回老家度假,當地的官員吳棣軒擔心李審言一去不回,就扣押了他的三箱書。
對于讀書人來說,書就是命根子,萬萬丟不得。
可悲的是,戰亂說來就來,吳棣軒不知所蹤,三箱書也毀掉了。
等稍微安定后,李審言到處尋找吳棣軒,卻沒有結果,于是要求安徽都督幫忙尋找,并給予結果。
安徽都督不理不睬。
本以為,事情就此結束,但是李審言卻在上海造勢,迫使安徽都督給予答復。最后,得到了登報道歉,兩百元的補償。
看起來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體現了吳棣軒的狹隘的心胸,引發了一系列的麻煩。自己的名聲不好了,當地的官員也被連累,大家的關系,肯定就亂套了。
古人云:「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心機太重的人,嚴重的情況下,連自己的生命都可能弄丟,其他的壞處,就隨手可見了。
其一,毀掉自己的名聲,被大家貼上一個「心機重」的標簽,從而整個圈子里的人,都會慢慢疏遠他。
其二,費盡心機的事情,一旦不成功,就弄巧成拙,耽誤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要是失敗很嚴重,翻身的可能性也就小了,余生都難以安穩。
其三,傷害了別人,自己的良心也會很痛。畢竟,隨著年紀的增長,對社會、道義的認知,都會發生改變。有的錯誤,需要我們用余生的所有時光來償還。
使用心機,就像拿起拳頭去捶打墻壁,雖然墻壁搖晃了一下,但是自己的手,痛不欲生。何必呢?
02
沒有心機的人,才能借用別人的力量。
沒有心機,那就說明了自己的社交態度:坦誠、信任、接納。
當你看到一個坦誠的人,是不是會張開手臂,表示歡迎呢?大機率會這樣吧。
就算你不敢相信別人的做法的真實的,也會「頭回生,二回熟」,遲早會信任。畢竟,時間會證明一切。
張仲景,東漢時的醫學家。
他還是小伙子的時候,對醫學很感興趣,就到處拜師學藝。
嶺南有一個名醫著羲,醫術高明,但是很保守,不想外傳自己的技藝。
古代,很多醫學知識,都屬于「祖傳秘方」之類,不外傳,也情有可原。
張仲景為了讓著羲收留自己,反反復復去拜見,但是沒有結果。
著羲身邊的一個老奴仆,靈機一動,就告訴張仲景:「著羲這個人,喜歡一個才女,更喜歡才女做的筍筵。
可惜,這個才女英年早逝。不過你可以學一學筍筵,讓先生再次回味美好......」
張仲景說:「失去最愛的人,是最痛苦的事情,我怎麼能夠讓他反復回憶呢?」
過了幾天,著羲得知了張仲景的做法,很受感動,于是斷定「這個人沒有心機」,決定收徒了。
沒有使用心機,其實是另一種「心機」——我早已把你當盟友,都是自己人。
古代的射箭高手,最高的境界,就是「不射之射」。也就是說,悟道,比射箭更重要。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古訓,也在教育我們,只要人心溫暖了,感觸到了真心的愛、互助,就能夠擁有一座城市。
做一個沒有心機的人,人生處處遇貴人,事業有人來幫忙,何愁發展壯大?
03
做一個沒有心機的人,需要搞懂兩個問題。
如何丟掉自己的心機?如何發現沒有心機的人?
說一說第一個問題。
世上一切的好事,都是從自己開始的。你若盛開,胡蝶自來。
始終做一個善良的人,隨時都可以幫助別人。就算被誤解了,也堅持自己的善意。
遇到小人,也可以包容,并且給予對方整改的機會。
把能結交的人,當成自己的家人看待。
一份愛,搖動另一份愛,就是人間的大愛。
再說第二個問題。
通常,沒有心機的人,有五個特征。
其一,說話直來直去,拐彎很少,但是有一點點讓人不太舒服,和阿諛奉承形成了對比。
其二,不計較得失,而是堅持有得有失的道理。在你的面前,他是愿意吃虧的。
其三,過后就不會念叨了,不會翻舊賬。
其四,有些多愁善感,把真實的表情和想法亮出來。掩飾的成分不多。
其五,不貪婪,會為全盤考慮。
自己沒有心機,還能遇到沒有心機的人,形成正能量的圈子,應該是諸事可成了。
04
很多人說:「我有社交恐懼癥。」
事實上,我們不是真的害怕遇見人,而是怕遇見「深不可測」的人。
若是你身邊的人都很坦誠,社交的時候,你就會有安全感,同時也會主動去幫助人,體現自己的好態度。
愚蠢的人費盡心機消磨別人,聰明的人費盡心機做強自己。
誰都不能活成一座孤島,那就做個沒有心機的人,眾人劃槳開大船。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