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幾百年前的風流才子中,西漢的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換來了與卓文君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明朝的唐伯虎點秋香賣身為奴贏得美人歸更是婦孺皆知;而清朝乾隆年間的鐵齒銅牙紀曉嵐以自己的聰明才學上可以哄得皇帝開懷大笑下可以逗僧尼轉怒為喜。
在泰山的斗母宮中紀曉嵐寫了一副對聯:「一筆直通,兩扇敞開」,引來女尼怒罵,他卻不慌不忙地說還沒有完呢,寫完之后尼姑轉怒為笑,那他后面寫下的是什麼字呢?不禁讓人頗為好奇。
大家所熟悉的是電視中滿腹學問伶牙俐齒,而且誰都敢懟的紀曉嵐,真實的他有很多面,但同樣是滿腹珠璣,文江學海。
從小就有歪才的紀曉嵐出生于書香門第,從他往上推七世都是讀書人,家里面非常重視讀書,有「貧莫斷書香」的遺訓。
四歲時就開始啟蒙讀書,八歲考童生試時遇20多歲登科僅三年的主考官,因他巧妙應對主考官的即興出題,神童之譽不脛而走。
當時主考官連出三聯,其中一聯主考官輕視他年幼說:「八歲兒童,豈有登科大志」,紀曉嵐回敬的是:「三年經歷,料無報國雄心」,言語中寸步不讓,考官不禁對他的勇氣和才華嘆服。
也正因為名聲太大,令他自己也有些飄飄然了,忘了督學大人「縣考難、府考難、院考更難,當秀才不易」的警示,第一次參加鄉試有些恃才傲物而名落孫山,而后才痛定思痛最終金榜題名并順利進入翰林院。
才思敏捷的紀曉嵐很得乾隆的賞識,出行經常帶著他,一路上君臣對對對子也消減了很多無聊時間。
一次紀曉嵐隨乾隆登泰山,一行人來到「斗母宮」,斗母宮臨溪而建非常幽靜,站在宮門前,北看:天門依然高掛遙不可及,南望:來路低矮山峰就在腳底下,于是就準備在這里略微休息并用膳。
因為宮中供奉著送子觀音,一些年輕婦人或家中子嗣艱難的豪門貴婦都愿意到這里來尋求神佛的保佑求得一子半女,所以香火非常鼎盛。
前段時間,斗母宮新建的佛塔剛剛落成,佛堂之中還缺了副詩聯,了因師太一直想找個有名望的人寫副對聯,好讓佛堂更添書香之氣。
在得知和乾隆一起來的還有大才子紀曉嵐時很是喜出望外,耐心的等乾隆他們用好素齋,親自把宮中最好的香茗捧到乾隆和紀曉嵐面前,退后一步對乾隆施了一禮說:「皇上,老尼斗膽有個不請之請。
」
乾隆出門游玩于山水之間一般都比較隨和,就笑呵呵的說:「師太有何話盡管說來。」
了因師太心中竊喜,但面上不動聲色地說:「皇上,宮中佛堂新建,還缺少詩聯一副,不敢勞動皇上御筆,久聞紀大人才華橫溢,想請墨寶一副。」
乾隆一聽,看向一旁喝茶的紀曉嵐說:「愛卿,既然師太點名,你就露一手吧。」
紀曉嵐忙站起來謙虛道:「是,皇上,那臣就獻丑了。」
了因一聽乾隆和紀曉嵐都答應了,忙高興地讓身邊的女尼在院子中備好桌案,快速取來早已準備好的文房四寶。
待一切準備就緒,紀曉嵐走到桌案前略加沉吟忽然詭異一笑,鋪開宣紙,一揮而就,只見八個大字躍然紙上:「一筆直通,兩扇敞開」。
了因一看,心中怒罵,覺得紀曉嵐在佛門寫下這樣的對聯太不莊重了,正要開口,旁邊的乾隆也看出不對勁,說:「紀愛卿,字是不是少了點。」
紀曉嵐說:「回皇上,臣還沒寫完呢。」
話音一落,拿起筆刷刷刷,在先前寫的兩句下各加了三個字,一副完整的七言對聯就呈現在眾人眼前。
紀曉嵐問了因:「師太,你看這對聯還滿意嗎?」
了因走上前去念道:「一筆直通西天路,兩扇敞開大千門。紀大人好才情,老尼多謝了。」了因看著眼前這副絕妙禪聯,剛剛的怒火一下子煙消云散了,笑得一臉慈悲。
乾隆和其他大臣也在一旁呵呵大笑搖頭,寫個對聯都要大喘氣的,也就只有紀曉嵐了,看他把這老尼姑逗得心情像坐過山車。
隨后君臣相攜登上了泰山頂,俯覽山下,遠眺東方,氣勢恢宏,霞光萬丈,乾隆即興發揮順口吟道:「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可以語上也。」
在山登絕頂我為峰之時,紀曉嵐忽視了君臣之間的禮儀,隨口續了下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直若登天然。」自然流暢無疵可挑的下聯,乾隆也是被驚到了不得不佩服紀曉嵐的才情。
乾隆皇帝和紀曉嵐君臣兩人還有憑借自己的學識吃免費的午餐賺銀子的趣事。
那天兩人微服在承德大街上閑逛時,見到一家掛著「半聯酒店」四字招牌的酒店,店前圍了一群人,兩人也跟著去湊熱鬧了,只聽掌柜的拱手喊道:「小店屋內有半副對聯,哪位能續上下聯,美味佳肴免費盡用,并贈文銀十兩。」
很多人聽了都走進店內,君臣二人覺著好奇,便也信步跨進店門,見堂屋正中懸的半聯是:「一串無鱗,鰍短鱔長鯰大嘴」。
君臣二人便坐在桌前,繃著臉冥思苦想,許久也對不出適當的下聯來,店內的其他人也在七嘴八舌的爭論著,但還是沒個結果。
恰在這時,酒店的伙計往店內抬一筐大蟹,其中還有只仰面朝天四腿亂蹬黿魚,紀曉嵐看到了靈機一動吟出下聯:「三元有甲,龜圓鱉癟蟹短頭」。
眾人一聽,對得不要太工整了,以三元對一串,以有甲對無鱗,龜圓對鰍短,鱉癟對鱔長, 蟹短頭對鯰大嘴,可以說是天衣無縫,而且意境別致、有趣。
老闆也是個愛才并守信之人,對紀曉嵐是佩服之極,爽快的兌現承諾,給君臣二人上了一桌店內的招牌美味,兩人心情愉悅的大吃一頓,得了十兩文銀揚長而去。
踢館踢多了,難免會踢到鐵板,一日,紀曉嵐家中小妾明軒給下朝剛回家的他出了個對子:「夏布糊窗,個個孔明諸格亮」。
紀曉嵐開始覺得很平常,可仔細琢磨下來卻犯難了,怎麼對都覺得少了點什麼,弄得茶飯不思就想著對著對子,最后沒辦法只好向明軒承認對不上,倒把那小妾給樂壞了。
此聯結構極巧妙,用語雙關,指事字字貼切,而且用了三國蜀丞相諸葛亮的名和字諧音,紀曉嵐把古今人名想了個遍,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來對,不想竟成終身遺憾。
紀曉嵐沒想到的是,這對聯真正湊成一對珠聯璧合的佳對時已經是二百多年后了。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名揚海內時,有人巧妙地用他的藝名蘭芳和字畹華,描繪了梅蘭怒放、香風滿院的情景,把二百多年前的上聯對上了下聯:幽香滿院,郁郁畹華梅蘭芳,後來人們稱之為「二百年才對上的對聯」。
紀曉嵐不單單用自己的學問讓日常的生活多姿多彩,在朝堂上憑借滿腹經綸同樣使跌宕的政治生涯善始善終。
紀曉嵐在鄉試時是劉墉的父親劉統勛為主考官,因成績出色被點為頭名解元,後來進京與他們父子倆同朝為官時都頗得乾隆賞識寵愛。
但眾所周知,乾隆最寵愛的是大貪官和珅,于是紀曉嵐和劉墉聯手坑和珅,在乾隆的眼皮子底下好戲上台,令人拍手稱快。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