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在QQ群或者某些網絡媒體見到有人提「孟德爾理論」以及「多重回血就是克隆」等等總是讓我久久不能平靜。這無異于用牛頓力學體系解釋量子力學,用R&B演繹《蘇三起解》,用民謠翻唱《五丈原》,咋聽咋想咋寬容和包容都覺得就似得了腳氣偏偏對面又坐著自己心儀的女孩,撓不得,叫不得,真真叫人難過。
實驗結果證明孟德爾理論更適合豌豆而不太適合鴿子
不能否認孟德爾對遺傳學的貢獻,更不能否定孟德爾的偉大。翻開孟德爾生平,我們很清楚孟德爾理論都是建立在自花授粉的被子植物上的,最著名的是孟德爾系列的豌豆實驗。為了搞清楚顯性和隱性遺傳孟德爾以及其他幾位同時期的科學家發明了「測交法」,我認為「測交法」是對后世最大的貢獻。恰恰測交法也證明了脊椎動物的遺傳特點絕非豌豆可比。
如果把中長途鴿和中短途鴿的基因定位成「一對等位基因」,那麼中長途鴿配中短途鴿,子代按照孟德爾理論應該有如下幾種可能。第一種可能——中長途特征,第二種特征——中短途特征,第三種可能——短長皆宜。
如果子代都是第一種情況或者都是第二種情況,這就說明中長途和中短途確實是一對呈現「顯隱性」的等位基因。如果子代是第三種情況,這說明這對等位基因在遺傳上是雙顯性。但問題是,事實上通常子代表現為「長短皆末」,而這并不符合孟德爾理論。
下面我們用測交法來進一步驗證中長途基因和中短途基因。「測交」,顧名思義就是「以測驗為目的的交配方法」。我們用中長途配中短途鴿子出的子一代分別和中長途鴿以及中短途鴿再進行交配,按照孟德爾理論,配中長途出的小鴿子應該具備中長途能力,配中短途出的小鴿子應該具備中短途特征。
但結果并非如此。
猶記得,讀國中時利用暑假倒賣蔬菜賺錢買書,讀的第一本正式遺傳學讀物就是孟德爾的遺傳定律,偏巧家里就有鴿子。那時候通過鴿子羽色遺傳證明了孟德爾理論在鴿子上是不成立的,當時和母親聊天時我給孟德爾起了一個綽號「豌豆先生」。真正驗證孟德爾理論在賽鴿上不成立是2014年的事了,別人做的實驗,我做的記錄整理和分析,當時中長途鴿選的是迪爾巴,中短途鴿選的是詹森。
我們不能因為鴿子遺傳特點不符合孟德爾理論,而否定孟德爾在遺傳學上的啟蒙和奠基人地位。這就像我們不能「因為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不能解決一元三次方程問題」,就否定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正確性。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孟德爾理論在鴿子上不適用呢?從分子基因學角度看,非常好解釋,影響豌豆花或者豆粒性狀的基因只有一個片段,而影響鴿子定位的基因不是一個片段,這就導致孟德爾理論在鴿子上不成立。
1000美金與鴿子遺傳研究
在過去,大家公認當「全基因重測序成本降到1000美金」的時候,分子基因學將迎來真正的跨越式發展。例如,目前我們決定給麻雀做全基因測序,測序芯片成本在40萬左右,有了這個芯片,每只麻雀的測序成本就可以控制在1000美金左右了。正是因為測序成本降到了1000美金這條線,這才迎來了目前分子基因學的大發展。
測序就要采集DNA樣本,如果想測得精確,那麼血液采集量至少要5毫升。人采5毫升血沒問題,但鴿子采5毫升受得了麼?更何況,每羽鴿子測序成本就1000美金,測完序之后的分析呢?這個世界,目前沒人能準確說清楚到底哪幾段基因決定了鴿子定位和還巢。
即使你肯花1000美金/羽的測序費,你舍得把鴿子抽血抽死,你拿得出大價錢請最好的鳥類分子基因學分析師,但結果可能依然是謬誤。
如果想把鴿子定位還巢基因找準,按照目前的理論和操作,首先就要測大量的成績鴿和天落鳥,進行大量的基因比對,然后一群人去分析「基因比對結果」,進而得出初步結論。拿大量的天落鳥和成績鴿,再測序去驗證結論的正確性。這一套循環下來,即使錢再省著花,也上億了。
如果想省錢還能達到目的,那需要基因采集技術以及《比較基因學》再發展一段才有可能。用鴿子羽毛不是不能測序,但測序結果準度不夠。每當看到破案片根據頭髮就能比對出罪犯基因我就忍不住笑,太科幻和不負責任了,至少目前毛發測基因的準度是遠遠不夠的。準度不夠的原因我就不細解釋了,有興趣的鴿友可以去看PCR基因擴增技術以及基因轉錄知識。
總之,現階段的分子基因技術或許只能用在鴿子的親子鑒定上。對賽鴿遺傳和育種,并沒有實際可操作性。
變異是一定要發生的,只不過這種變異是不是我們想要的,或者對我們的目標是否產生影響。既然變異發生的機率是百分之百,又何來的母子配或父女配就可得到親本的75%血統呢?這是一個并不好笑的冷笑話,雖然傳統育種方法確實大量采用親子配,但那是建立在很大的群體基礎上的,就咱那點兒鴿子,還是算了吧。如果確實想保留親本,那就走「一奶同胞」配,試試運氣吧,至少這種方式是有機會產生和親本高度近似的子代的。
我沒有上傳染色體在形成配子時的重組圖片,因為能看懂的我沒必要傳,看不懂的傳了也沒必要。
遺傳不是做算術那麼簡單,所謂「保種」,真的不是只看外表。
到底該聽誰的
按理說任何一個公棚老闆,一個賽季接觸的好鴿子可能比很多鴿友一輩子接觸的好鴿子都多。我無意去冒犯各大公棚老闆,更何況我還得往你們那里交鴿子呢。中信網有各地公棚專欄,你找個知名度高的公棚打開他的網頁,我們通常會找到中國一流公棚名字的交鴿記錄。你從集鴿一路看到決賽,你自己計算還巢率。
舉個例子,你在開創的集鴿名單上可能會找到百鴿園的交鴿記錄,你在百鴿園的集鴿記錄上可能也會找到BOb。你如果堅持認為中國這些頂級公棚的老闆不夠鑒鴿大師水準,那我也沒話說。你如果認為他們手里沒好鴿子,那我更沒話說。
從遺傳學角度看,我們把目前的鑒鴿理論稱作「實驗性理論或經驗理論」,這種理論壓根就不具備推廣價值。所以養鴿子喜歡就好,真沒必要看這摸那的。
如果確實喜歡比賽,而且也不希望丟光了,那我個人的做法,是找到還巢率高的養鴿人,詳細了解他的起棚過程和留種過程,然后一次性買入一小群仔鴿。他說哪羽能留種,那就留哪羽;他說哪羽該比賽,那就比賽;他說哪羽該吃肉,那就哪羽吃肉;他說尾羽邊條出白就做種,那我出了這樣的就做種;他說白眉種賽皆宜,那我出了白眉就壓指定;他說黑皮了就吃肉,那我就吃肉。人家十幾年對自己鴿子的經驗總結,一定是成功率最高的鑒鴿術。
寵物和情懷
正如歐洲詩歌里說的,「鴿子是住在閣樓上鞋盒子里的小精靈」,在我眼里,鴿子恰是那飛舞的小精靈。
兒時的記憶里喘著粗氣的火車,空氣中的酒糟味兒,飛過沙俄建筑的鴿子,以及翻唱的《brotherlouie》。
那時候誰家有羽腳上帶箍的鴿子可是不得了的事情,誰的鴿子如果能從學校飛到家里,那是會轟動一陣子的。在我讀大學的日子里,夢中時常出現鴿子伴隨著教堂的鐘聲飛在灰暗的空中,那鴿哨聲低沉而充滿力量。
我知道我這一生離不開鴿子,我也知道我有非常要好的鴿友。我有千公里當日歸的小老頭,也有還巢率穩定在六成以上的種鴿隊伍,更有一群用來做實驗的可憐蟲。這就是我最大的業余愛好,也是我一生割舍不去的兒時記憶,和成年之后對鴿子還巢的敬畏。
責任編輯: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