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月15日,抗日名將粟裕的遺體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負責火化的老師傅竟在篩選骨灰時,發現了一粒約有黃豆大小和兩粒綠豆大小烏黑色的小東西,他拿起一看,竟是3塊殘碎的彈片。
其子粟戎生看到后特別吃驚,他趕忙把這情況告訴了正沉浸在悲痛中的母親楚青,楚青用顫抖的雙手捧著這3塊彈片,翻來覆去看了無數遍后她喃喃道:
「如果這3塊彈片是他在水南戰役中負傷留下的,算起來在他頭顱里整整54年了,但我們家人竟都不知道,只知他生前經常頭痛欲裂……」
望著手里的這3塊彈片,往事竟像放電影一般在楚青腦子里浮現。
楚青記得,她和他第一次見面,其起因就是他在戰場負傷。抗戰年代里,將帥負傷是常有的事,可偏偏,當時的醫療又經常跟不上。
1938年年底,右臂中彈傷的粟裕前往云嶺軍部后方醫院去看病。因為右臂子彈一直未被取出,所以每到陰雨天或過度勞累時,他的右臂便會麻木疼痛。這對于當時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的粟裕來說,是最迫切要解決的大事。
可因為粟裕中彈位置太特殊,加上粟裕身份又極其特殊,所以戰地醫院里的任何醫生都不敢動手給他取子彈,于是粟裕便只得來到了軍部醫院。
頗為遺憾的是,即便來到了軍部醫院,粟裕右臂的子彈也沒能被取出。無奈之下,粟裕便只得完成他來軍部的第二任務了:到軍教導總隊挑幾個品德好、技術過硬的尖子來加強二支隊司令部機要工作。
聽明白老首長粟裕的來意后,軍教導總隊的領導梁國斌便決定帶著他到處逛逛。就是在這里,粟裕遇到了楚青,當時她還叫詹永珠。
當時,她正在凝神屏氣地寫著毛筆字。她的字寫成啥樣,粟裕全沒在意,他的關注點在她的專注神情上。她提筆寫字時的神情那麼專注,仿佛她手里握著的是一支神筆。
見粟裕呆呆地看著這個女子,梁國斌立馬介紹道:「她叫詹永珠,是總隊第八隊的學員,她平時各種學習表現都很好,前不久還入了黨,要找人,我看粟司令你可以找她談談。」
粟裕聽完后喃喃道:「第八隊的,看來能不錯!」
粟裕如此說,自然是因為他早已對第八隊這個女群體有過了解。他知道,這個女性團體在軍中,十分的引人關注。這不僅因為群體里女隊員顏值高,還因為她們基本都是來自上海、浙江等相對發達地區,因此她們的見識等等也相對更高。
當時的粟裕就對這個女子產生了極大的好感,這也是他活到32歲以來,第一次對一個女人有隱隱的心動。此時的粟裕雖然已經32歲了,可因為一直在忙著戰斗的緣故,他一直未曾考慮過自己的終身大事。
早年時,他的父母曾私自做主給他訂過一門親事,女方是個富農的女兒,比他大了兩三歲。可在聽說這個女子是小腳以后,粟裕便說什麼也不干了。
粟裕雖然不懂愛情,但他也在新思想洗禮后,接觸了「自由戀愛、婚姻自主」等詞了,所以,他自然很反感父母為他包辦婚姻。
粟裕雖是湖南地主家少爺出身,可他卻偏偏對勞苦大眾深懷同情,他甚至還和長工阿陀成了最好的朋友。
他還經常和阿陀一起做事,阿陀一得空就和他將各種除暴安良、殺富濟貧的故事。粟裕最喜歡「一枝梅」的故事,那個每次除霸懲奸后便畫一枝梅花的英雄,一直是他心目中偶像般的存在。
越是聽這些故事,粟裕便越發對勞苦的大眾懷有同情。因此,他慢慢地成長成了地主家庭里的叛逆者了。當然,這些,他的父母渾然不覺。直到兒子粟裕因不滿包辦婚姻和父母要他繼承家產而離家出走時,父母才知道:兒子走上了一條和他們祖輩截然不同的道路。
離家后,時年17歲的粟裕就專門寫信給父母,要求他們解除為自己定下的包辦婚姻。解除了這一切束縛之后,粟裕就慢慢地完全走上了一條革命者的道路。
革命之路注定艱辛,這是粟裕早就想過的。參加紅軍后,粟裕從來沒有和任何女子走得過近過,這并不是因為他不懂愛情,不去想終身大事。而僅僅因為,戰爭時期的環境太緊張了,他若想集中精力干好事業,就不可能顧得了兒女情長。
另一個層面而言,粟裕也期待能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革命伴侶,而這種伴侶,注定可遇不可求。
在軍部遇見這個叫詹永珠的女子后,粟裕隱隱覺得:她定然與普通女子不同,他已經從她提筆時給人的極其文靜感覺里覺察出,她是一個意志堅定并且很有自己主見的女子。
但這個女子能否成為自己的革命伴侶?這個問題的答案顯然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思索再三后,粟裕決定遵從梁國斌的建議:先讓姑娘和他見面了解一下。
是在很久以后,當時還叫詹永珠的楚青才知道,她練字那天竟是他和她的第一次見面。因為對一切渾然不覺,所以領導通知她下午去教導總隊時她很詫異。
梁國斌見狀便對她解釋說:「二支隊的粟副司令員在東面的屋子里找你有事要相談,你去了要認真對待。」
詹永珠接到通知后很是納悶,她實在不明白,自己這個小角色何以會被副總司令傳喚呢。粟裕這個名字,她自然是知道的,但除了知道他是抗日英雄外,她便也并不知曉其他了。
那天下午,詹永珠是帶著疑惑敲開教導總隊大門的。第一眼見到粟裕時,她只覺眼前的人和自己想象中的抗日英雄有些不一樣。她以為將軍都是人高馬大的,可眼前的粟裕個頭不僅不高,而且皮膚還有些黝黑,雖然穿著戎裝,但他看起來竟還是有些難掩的書生氣。
當詹永珠出現在教導總隊門口時,粟裕才清楚地看清她的容顏,她有一雙靈動的大眼,她的面容清秀可人,只一眼,他便感覺自己被她深深迷住了。
詹永珠見粟裕呆呆地看著自己,不禁有些害羞地低下了頭。粟裕見她這般才終于回過神笑著讓她坐下。
接下來的談話就非常關鍵了,正是這段談話,讓粟裕確定:這個女子正是自己要找的革命伴侶。因為她在談話中告訴他:她自己雖然出生優越,是銀行家的女兒,但她卻對革命有極大的熱情,她更加痛恨日本帝國主義。
也是基于此,她才放棄學業投筆從戎。
當粟裕問到她對接下來的一切有什麼想法時,年僅15歲的她想都沒想便答道:「我想去前線,最好能去當個偵察員。」
粟裕聽完后很激動地說:「去前線,好啊,那就去我們二支隊吧,我們那就是前線」。
世間的「一拍即合」大抵如此,就這樣,詹永珠便在不久后進入了粟裕所在的新四軍第二支隊。
也是在這天,粟裕還親自幫助詹永珠改了名字。她告訴粟裕,因為怕自己參加新四軍后連累家人,因為敵人專門騷擾新四軍的家人,所以她準備換個名字。可思來想去,她又想不到好名字。
粟裕聽了便當即拿起紙筆為她想了二十幾個名字,可這個小姑娘竟一個也沒能看上,直到粟裕寫出「楚青」二字,她才表示滿意。
拍定「楚青」這個名字后,粟裕卻開玩笑地說:「你上當了,我的家鄉湖南古時是楚國,青是親的諧音,楚青就是:你是我們家鄉的人嘍!」
粟裕回到新四軍第二支隊一個多月后,楚青已由教導總隊調到速記班。一天,政治部主任王集成前往新四軍教導總隊辦事。
那天,王集成完事準備離開時,粟裕竟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決定請王集成帶一封信給楚青。
王集成拿到信后也不管信是什麼內容,只一口應承后便出發了。之后,他翻山越嶺來到了教導總隊駐地派人找到了楚青。
楚青來到隊部后,王集成一邊給她信―邊高興地說:「詹永珠同志,你要感謝我呀!我給你帶來了粟裕同志的信。」
楚青拿過信后沒多想便打開了信,拆開信后,她竟發現信里夾了一張粟裕的近照。看到信的內容后,她更是臉上一陣紅一陣白了。
原來啊,這封被翻山越嶺送到她手里的信,壓根兒就是一封情書。只見信上寫著:
「詹永珠同志:我們已經一個多月不見面了。自從上次長談之后,你在我的心目中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從內心講,我很喜歡你,不是由于別人的強迫,也不是虛榮的動機。而是一個新四軍指揮員對一個真正的女戰士忠誠的愛……」
只看到這兒,楚青便當即當著王集成的面把粟裕的近照和信件撕成了碎片,撕完后,她還氣鼓鼓地把碎片扔到了垃圾桶。一旁的王集成看了早已目瞪口呆,他雖然不知道信里的內容,但此時他已然明白了幾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