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為了讓子孫后代坐穩這來之不易的江山,不惜殺害了許多有功之臣,希望大明王朝能夠在子孫手中能夠世世代代傳遞下去。
然而在朱元璋誅殺的功臣中,有一名叫做宋濂的人,同時還是他的兒子朱標的老師,朱標和朱元璋性格不同,他看不慣父親的殘暴,對父親苦苦哀求。
但朱元璋只是對他說「他們便像荊條上的刺,將這些‘刺’都一一拔除,留給你們一根光滑的荊條不好嗎?」
同時還告訴朱標若是想要替他的老師求情,就等他即位后再赦免他,最終還是馬皇后在其中說盡好話,才放過宋濂一馬。
不過這件事也看出朱標和他的父親兩人之間的秉性不同,就連為政理念也不同,但是誰也不曾想,朱標不僅沒有登基,反而還讓朱元璋白發人送黑發人。
就在朱標死前一年,背部生瘡,而這和朱元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作為兒子的卻在臨死之前還在為自己的父親分憂,那麼這其中有什麼難言之隱?
朱標正是朱元璋和馬皇后所生,也是嫡長子,在朱標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朱元璋此時正在率軍攻打集慶。
朱元璋對于自己迎來了人生中第一個孩子,給他帶來莫大的欣喜,哪怕還深處在戰爭中,卻也非常激動。
甚至激動的在當地的一座山上刻下了一句話:「到此山者,不患無嗣。」在興奮之際,也對這位嫡長子寄予了厚望。
畢竟朱元璋就是一個窮苦百姓出身,甚至還當過和尚,做過乞丐,只為討一口飯吃,人生中也是有著諸多不易。
窮人家的孩子總是更渴望讀書的,但是在亂世之中,又怎麼會有機會讀書,朱元璋也是在一邊經歷戰亂,一邊在馬背上學習,更懂得讀書的不易。
因此對于孩子的教育也更加重視,在1360年,朱元璋便讓宋濂等名儒作為老師傳授經學,盡早讓朱標學習,接受教育。
在1364年,朱元璋在應天府自立為吳王,而朱標也被確立為世子。三年后,朱元璋便讓朱標前往臨濠老家祭祖。
希望通過這次告慰先祖的方式鍛煉他將來作為人君的本領,在臨行前,朱元璋便對朱標說:「在古時候像商高宗、周成王,都能體會到民間疾苦,所以當上皇帝后,也是一個勤儉節約的君主。」
「而你出生于富貴的家庭,更安于享樂,如今趁此次外出的機會,可以在沿途進行瀏覽,以便于觀察民情,知道百姓生活的不易和艱難,體會社會的好壞,回到老家后,也可以探訪周圍的父老鄉親,從中便可以得知我創業的艱難。」
從此可以得知,朱元璋確實對朱標寄予厚望,同樣也從這一番話中,看到朱元璋對兒子的諄諄教誨。
直到洪武元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而朱標也被確立為太子,于是朱元璋對朱標更為愛護,并選拔功勛道德極高的老師輔導太子。
從此看來,無論是朱元璋對太子的教導,亦或是請德高望重的老師教導都沒有問題,那麼又是什麼原因,導致太子朱標英年早逝?
從朱元璋對朱標的教導來看,在朱標回鄉祭祖的時候,他對朱標的叮囑,確實是為朱標著想,畢竟朱標日后是要接他的班,所以朱元璋此舉也不過是想讓朱標盡早的了解民情。
再加上請德高望重的老師來教導,也是因為朱元璋更明白讀書的重要性,也希望朱標能夠成為一個真正有才能的人。
朱元璋對朱標的希望,對于朱標來說反而成為了一種無形的壓力。尤其是在朱標剛被立為太子不久后,朱元璋便開始為了明王朝的穩固,大肆殺戮。
這讓朱標非常反感,對于父親的殘暴,朱標可能是因為從小便接觸儒學的原因,懷有一顆仁愛之心。
曾經就有一次朱元璋曾和朱標的對峙,當時擔任都督史的詹徽是湖廣人士,此人性情殘暴,朱標就曾和詹徽一同審核一些重案。
但是在犯人的定罪上卻發生了分歧,朱標認為這些罪犯都應該釋放,可詹徽并不認同,兩人爭論不休,最終朱元璋卻贊成了詹徽的想法。
朱標便說:「應該以仁厚的心胸治理天下。」朱元璋則說:「那就等你當上皇帝后,施行仁政。」這樣看來,作為父親的朱元璋并沒有給朱標一點面子。
朱標見根本沒有辦法說服自己的父親,同樣自己的觀點也得不到父親的認可,想要從這種困擾中解脫,于是便被這種情緒沖昏了頭腦,跳入了金水河中。
身邊的是侍從見此則趕緊跳下水救人,雖然朱標沒有死,卻也因為跳水而身患重病,背上生瘡,命不久矣。
除了這件事情之外,還有許多事情,可以從中看出朱元璋和朱標早有分歧,就在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謀逆一案,牽扯甚廣,其中就有朱標的老師宋濂。
胡惟庸本是同朱元璋一同打天下的開國功臣,后一步步做到了左丞相的位置,對于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并沒有滿足他的野心。
他想要做的便是取代朱元璋,做到皇帝的位置,便發生了叛亂,最終失敗,胡惟庸及其黨羽都被處置,而宋濂也是其中之一。
朱元璋便要將其殺掉,但朱標卻不忍心,便跑到朱元璋面前替宋濂求情,于是朱元璋便對他說:「等你當上了皇帝再赦免他吧。
」
最終還是在馬皇后的勸諫下,平息了此事,但是後來朱標投河,背部生瘡,在當時這種病就是如今的細菌感染,本來涂藥也許會好。
但是這和病人的心理也有關,病人的心情好,病也就好的快,但偏偏在朱標患病期間,朱元璋的教導等像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壓在朱標身上,這就逐漸加重了朱標的病情。
此前朱元璋還派朱標前去陜西考察,但在返回京都途中偶感風寒,后又落水便患病了,但在病中仍然想要為朱元璋分憂,并上書給朱元璋關于籌建都城的相關事宜。
最終朱標還是沒能除掉惡疾,再加上此前外出染上了風寒,這病更是愈發嚴重,朱標也不治而亡。
朱標患病,與朱元璋有著莫大的聯系,朱標和朱元璋父子二人的理念不同,分歧也多,再加上患病期間,朱元璋的帶給朱標的無形壓力,加重了朱標的病情。
但在朱標患病期間依然心細朱元璋所交代的事情,想要為自己的父親分憂,可見其孝心,但最終還是讓朱元璋白發人送黑法發人,令人心痛。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