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除了螺螄粉遠近聞名之外,還生活著一批長相別致的神秘猴子。
由于地理的原因,廣西地區多山,重巒疊嶂,茂林里生長著許多野生動物。喀斯特地貌的條件,使得廣西一隅衍生了一批白頭黑身的猴子,它們就是白頭葉猴。
白頭葉猴長相十分狂野,蒼白似雪的頭上還長著「火山形」的沖天小堆,看起來十分喜人。從配色上,可能窺知白頭葉猴的「國寶級」地位,猶如大貓熊般的純黑與赤白交融,顯得白頭葉猴十分高貴典雅。
目前,白頭葉猴的數量在1400只左右,因為其珍貴性,位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名單。
白頭葉猴的棲息地不大,甚至不足200平方公里,僅局限于廣西崇左市境內、左江和明江之間的三角形區域。雖說如此,白頭葉猴在這方獨具喀斯特風貌的地域已生活了近200多萬年。
懸崖峭壁、植被茂盛的自然環境為白頭葉猴的棲息提供了安全的天然屏障,使它們能夠避免天敵的侵擾,安好地繁衍。
跟許多靈長類動物一樣,白頭葉猴活潑好動,喜歡在山間樹枝跳來蕩去。它們過著家族式的生活,一個大家族通常會整整齊齊地分布在樹枝上,或遠眺、或進食、或嬉鬧。
在科學家對白頭葉猴的調查中發現,它們大多以植物為食,比如嫩葉、果實。僅僅是這些簡單的餐食就能使白頭葉猴十分滿足。
長期生活在懸崖峭壁中的白頭葉猴,生存的地方離水源很遠,路程也比較艱險。因此,白頭葉猴通常依靠從果實或者嫩葉中攝取所需的水分。白頭葉猴四肢較為纖細,進食量較少。長期活躍在山間樹杈上,白頭葉猴也鍛煉出較為發達精干的肌肉。
從外形上看,一條極長的尾巴也使得白頭葉猴穿梭巖洞與樹杈之間時,起到較好的平衡作用。據了解,白頭葉猴的尾長平均能達到80厘米
,幾乎占據體長的一半。并且,成年的白頭葉猴與幼年的白頭葉猴在體色上呈現較大的差異。
成年的白頭葉猴通常為黑白配色,而幼年的白頭葉猴則長著金燦燦的毛發。
除此之外,白頭葉猴的社會結構十分井然有序,它們喜歡群居,通常十幾只為一群,但也有例外。群居的生活,使得白頭葉猴的繁衍與生存能夠得到更好的保障。在這個群體里,猴王是唯一的當家之主,負責各種重要決策以及安防。當猴王感知到危險的時候,就會號召群體回穴自保。
20世紀80年代初期,科學家就已探明廣西境內生存的白頭葉猴僅為200多只。而在同時期大貓熊的數量已達到1114只,白頭葉猴的數量比大貓熊的數量還要稀少。其族群處境可謂岌岌可危,因此這種「全憑一口氣吊著」的生存態勢,引起各界廣泛關注。
為了保護白頭葉猴族群,促進其繁衍生息,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對白頭葉猴的生存空間進行監管,設置針對性的保護措施,甚至種上白頭葉猴喜歡吃的食物。通過保護生存環境以及增加食物來源的方式,試圖增加白頭葉猴的數量。
另一方面,由于白頭葉猴大多遵循「一夫一妻」的繁衍制度,由此構成了不小的繁衍阻礙。保護白頭葉猴種群的工作,路途遙遠。雖然白頭葉猴有了充足的人為供給,但是有一部分白頭葉猴的棲息地與人類活動重疊。因此,幾乎每年都會發生白頭葉猴下山被速度過快的過往車輛撞死的事情。
白頭葉猴的重要性不僅是國家層面上的,還是世界層面上的。聰明活潑的白頭葉猴被公認為世界最稀有的猴類。整個20世紀80年代,白頭葉猴的全部數量僅有362只。而經過各方的不懈努力,白頭葉猴的數量已經有了喜人的增長,達到現在的1400余只。
但是白頭葉猴族群曾經遭受滅絕性的「剝皮」,以及近年來的「人禍」,使得人們必須要發動更有力的舉措切實保護白頭葉猴。據了解,僅是2021年4月份,就連續發生了兩地典型的「白頭葉猴致死案」。
地點同樣位于廣西崇左縣,4月19日,曾某某因超速行駛撞死一只白頭葉猴;無獨有偶,4月21日,黃某某所駕駛的小型客車也因為超速誤撞一只準備躍過山間林道的白頭葉猴。由于情節嚴重,二人均被崇左縣林業局告上法庭。
白頭葉猴被剝皮泡酒之事發生在很久之前,但在當時人們對于這種現象已是司空見慣,并沒有料想到殘殺了珍貴的族群。據說,廣西地區曾盛行將動物的尸體浸泡到特制的酒中,做成具有強身健體、活血化淤的藥酒。
山中的蛇曾是經典主角之一。
1952年,動物學家譚邦杰先生前往廣西調研的時候,無意中發現藥酒中侵泡著兼備黑白兩色的動物皮。隨著調查的深入,一種盛行用「白猿」制作藥酒的「古法」被揭露出來。
據說這種當地人口中長相跟黑葉猴神似的「白猿」,就是當今的白頭葉猴。即使近年來,白頭葉猴種群得到較好的恢復,但其千余只的數量,仍位列「瀕危」名單。
廣西崇左市「圈地保護」,建立了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不僅提供700多畝的樹林,還打造了上百處飲水點,以供白頭葉猴生存的需要。今年年初,白頭葉猴家族已經擴大到157個,數量也恢復到了1400多只,群猴佇林,已成為廣西野生動植物中尤為靚麗的風景。
白頭葉猴所存在的歷史悠久,生存在「桃花源」中的它們,其族群數量居然如此之低。這其中撇除不了白頭葉猴繁衍機制的因素,但是人類的無知捕捉、殘忍殺害似乎才是這群神秘猴子離奇銳減的重要原因。感謝您的閱讀。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