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替別人身份,即使是在身份核驗如此精細的現代社會,依然存在,比如將他人的大學聯考成績、大學錄取通知書占為己有。
如果說,這類罪行折射的是既得利益者對于底層學子十年寒窗的侵害,那麼韓國新劇《安娜》剛好相反,講的是一個出身貧寒的女孩,如何頂著豪門名媛的虛假身份,一步步往上爬的故事。
該劇豆瓣評分8.3分,雖尚未達到神劇分值,但已是這段時間最值得一看的韓劇。
01
故事要從1986年韓國一家平民裁縫店說起。
女主角李誘墨時年6歲,父親是這家裁縫店的小老闆,而母親則是一個失聰失語的殘障人,幫著父親打打下手。
某天,一對美國軍人夫妻的光顧,徹底改變了小誘墨的性情。那位美國軍人的妻子看到誘墨聰穎靈動,便時常邀請她到家中做客,并教誘墨彈鋼琴、玩撲克,和學英語。
不僅如此,美國女人曾告誡誘墨,做人需時刻擺出一幅撲克臉,不能讓別人猜出自己心里到底想些什麼。
此后成長過程中,誘墨對外界刻意保持距離,也總向往著更「高級」的生活,譬如讓父母支付高昂的學費,學習芭蕾舞。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大學聯考前。
文化課成績優異的誘墨,非要學習繪畫,走藝術生道路,目的是為了「更優雅的形象」。同時,她也和年輕帥氣的音樂老師談起戀愛,為班上其他女孩所羨慕。
直到東窗事發,誘墨和音樂老師的接吻場景被人告發到學校管理層,誘墨的整個人生開始急速轉變。
她先是被學校強制開除,轉學到首爾的另一所高中。隨后,在緊接而來的大學聯考中失利,未能考上預期的好學校,即使是在後來的復讀中,她依然無法實現名校夢想。
正是在這一節點中,誘墨開始不斷撒謊,用虛假的身份和學歷滿足自己空虛失落的內心。
她先是欺騙父母,聲稱自己考上了好學校,并利用這一謊言混入了該大學的學生聯誼會中,和一名家境不錯的男孩談起了戀愛。
正當誘墨以為能瞞天過海,和男孩一起到美國留學深造時,她的這一虛假外殼被男孩的母親戳破,在臨上飛機前狼狽返回。
與此同時,父親的驟然離世,也讓誘墨的內心備嘗苦楚。
這一年是2002年,李誘墨正值青春,卻相繼失去了學業、愛情和父親。孑然一身的她,打算放棄所有幻想,從頭來過,此后五年間,她受制于高中學歷,只能在餐館、停車場和便利店打著零工,漂泊度日。
直到某天,她面試了一家生產頂級傢俱的家族企業,成為富豪小姐的助理后,李誘墨的命運才稍有起色。
一開始,她以為終于可以和上層階級接觸,逐漸擺脫底層疲乏腌臜的生活,但她後來發現,這些上流人只會一味地剝削苛待她,連一天的探親假期都不給放。
心灰意冷之下,誘墨帶著店鋪的現金和富家小姐的美國護照及身份資料逃往故鄉。
此后,李誘墨改頭換面,用起了富家小姐的名字——李安娜,借助讀書時結交的人脈,她一步步攀爬進上流社會的圈子中。
她先是用富家小姐耀眼的留學背景,在一家輔導機構做老師,以出色的工作表現讓不少學生進入國外名校。
緊接著,她又在「校友」的引薦下,擔任了大學講師一職,并在該校老師的牽線下,和一位金融行當的青年才俊結為伉儷。
可以說,經歷過底層生活的李誘墨,更懂得怎麼偽裝自己的名媛身份,并利用它一步步獲得更高層的人脈。
然而,這一謊言真的如此牢固,不遭受別人的懷疑嗎?劇集第二集的最后,為我們留下了懸念:那位正主李安娜和誘墨在她那高檔小區的電梯中邂逅,并且認出了后者。
李誘墨將會如何應對?她又能否在此后的人生中繼續偽裝呢?
02
其實,如同《安娜》這類「身份偷竊」題材的影視劇,走的便是都市奇情路線,用匪夷所思的人物設計,編織出一則光怪陸離的故事。
前幾年的國產電視劇《獵場》,便有過類似的情節設計。胡歌飾演的獵頭鄭秋冬,便有過一段「偷竊」他人身份的灰色履歷,便因此在職場上付出了信譽代價。
當然,《獵場》對于「身份偷竊」這一話題更多是劇情上的把玩,而非探討其內里隱藏的人性糾葛。
知名度更高的此類題材,乃是由美國女作家派翠西亞·海史密斯所寫的小說《天才雷普利》。該書在影史上被數次翻拍,既有名導雷內·克萊芒在1960年執導的《怒海沉尸》,同樣也有馬特·達蒙主演的經典之作《天才雷普利》。
尤其是在后者中,底層窮小子對于浪蕩富二代的癡迷,以及對其浮華生活的向往,有著菲茲杰拉德的小說《大亨小傳》中的奢靡氣息。
而片中,有關雷普利如何一步步陷入身份迷局,并為了隱藏殺人真相而展開連環兇殺的跌宕故事,堪比希區柯克的懸疑片。
但《安娜》在這一「身份偷竊」的設定下,并非純然為了劇情反轉,引起觀眾的好奇心。更為準確地說,這部劇有著奉俊浩在《寄生蟲》里所表達的社會批判色彩。
饒有趣味地是,后者同樣摻雜著「虛假身份」的元素,金家四口人通過偽造身份進入樸家豪宅的過程,極富戲劇性,帶有濃烈的諷刺效果。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