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資優生社群里,有一位媽媽很著急:孩子讀小學一年級,最近做題時,總是會漏掉一些題目。
她給我發了一些圖片,確實如此。很明顯幾道題,孩子真的漏掉了。
之前也有很多媽媽反應,孩子讀書時會漏下幾個字,或者寫作業時6和9不分,b和p看錯。這是粗心嗎?
考試總看錯題、漏答題?真不怪孩子「粗心」,而是另有原因。。。
今天這篇文章幫你找到孩子漏題,看錯題的真正原因,以及如何去避免。
01
「消失的題目」
之前網上也看到了一則新聞:
杭州保俶塔實驗學校,有一位剛工作一年多的鄭老師,她在批改作業時,發現一個「詭異」的現象:
她給班里學生做了一張課堂練習,39個學生中竟然有9個漏做了一模一樣的3道題。
▼下面是鄭老師發來的圖片,你們看看不是感到驚訝,孩子們為何如此同步地漏掉了這3道題。
絕大多數人認為,這是試卷排版有問題,第8題與第9題之間沒有空行,導致這些學生忽視了第8題。
。
我翻閱了一些兒童發展和認知的書籍,找到了其中的答案。
原來我們都錯怪孩子了,粗心真不全是孩子的錯,有可能是孩子造成的。
02
視知覺
什麼是視知覺?
視覺,我們大家都知道,就是指眼睛能看見東西的能力。
視知覺和視覺一樣嗎?不!兩者不是一個概念。
視覺指眼睛看到的信息,而視知覺包含視覺接收和視覺認知兩部分。
它是把眼睛看到的信息傳遞到大腦進行接受、整理、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從眼到腦是一個復雜的轉換過程。
舉個例子:有的孩子經常把6看成9,「bd、pq」這幾個拼音字母總是混淆,抄寫生字的時候錯字、漏字、不是多一筆就是少一筆,各種各樣的「錯」。
其實這些錯,都與孩子的視知覺能力有關系。
每個孩子的視知覺能力是不一樣的,如果一個孩子的視知覺能力達不到同齡水平,就容易出現粗心現象。
不僅如此,做數學題也是這樣。
一道計算題往往包括多項計算,而視知覺弱的孩子,大腦對視覺信息的保留能力弱,使得儲備信息消失或者暫時中斷造成錯漏。
舉例:二年級開始學進退位加減法。孩子在做題的時候,不喜歡打草稿,結果幾次弄丟了進位符號,像512+49=551,他得出的是541。
還有在一年級的時候,根本記不住家庭作業,少做漏做經常發生。
據調查統計,小學低段15~30%的學生,存在視知覺障礙。
03
原因及如何避免
2.后天原因
孩子的視知覺能力,怎麼做呢?
1.早期和孩子玩迷宮,搭積木
2.多戶外活動
3.讓孩子動手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