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前,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于五行山之下;三百年前,為商議取經事宜,如來召開靈山盂蘭盆會,毗藍婆與如來不和,戳破其金身......故事發生在大唐玄奘西天取經的路上,一場看似小小的金針破鐘罩,卻牽扯出了一個驚天秘密。
這場秘密的啟示何在?一位菩薩與一位佛祖,道阻且長,積怨已深,卻都在最后關頭明哲保身,原諒了對方。他們沒有為了一時之氣就把大局攪和了,這對我們普通人也許具有借鑒意義。
唐僧師徒四人歷經艱險,來到了花果山腳下,準備繼續西行。此時,他們遭遇了一個極大的險阻——蜈蚣精。蜈蚣精自稱百眼魔君,法力高強,它設置的五行山大陣困住了唐僧,還用毒氣重創了孫悟空。情急之下,悟空只能暫時離隊,尋找能破解蜈蚣精法陣的高人。
蜈蚣精可不是小角色,在佛教世界里它也算得上是一方妖王。百眼全身上下布滿了精密的眼睛,360度視野無死角,看穿一切虛實。
更為厲害的是,它能釋放出一種金色的光芒,形成一個厚厚的鐘形罩子,把自己與外界完全隔絕開——這正是蜈蚣精的死穴所在,它太過自負,覺得自己閃爍的金光罩無人能破。
而這一招,對孫悟空等人造成了極大的困擾。他們打不進去,蜈蚣精也打不出來。僵持許久,唐僧師徒已經陷入絕境。
在花果山云棧洞,孫悟空求見了黎山老母。老母聽聞唐僧師徒遇險,立刻點化了迷津:「你去萬花洞請毗藍婆菩薩,只有她的金針能救你師父。
」黎山老母乃是上古真仙,見多識廣,指點孫悟空如此篤定,想必她是知根知底。然而,老母又吩咐道:「你救了師父,千萬不要說是我介紹你去找毗藍婆的。」
孫悟空對此很不解。黎山老母的身份非同小可,她與如來佛祖旗鼓相當,又豈會畏手畏腳,有所隱瞞?而她口中的毗藍婆菩薩,也名聲在外,并非什麼神秘人物。一位大德高僧,有何事需要遮遮掩掩?
黎山老母態度堅決,說:「這位菩薩脾氣有些怪,你千萬當心。」
孫悟空雖不解其意,但也只能遵命前往。他決定暫時保守這個秘密。畢竟一位老母的囑托,定有她的道理在。
毗藍婆脾氣古怪,一個菩薩怎會有脾氣?這其中定然有隱情。
原來,三百年前,毗藍婆曾應如來之邀,前去靈山參加一次盂蘭盆會。那是如來特意召集的會議,商討大事。可毗藍婆卻在會后閉門不出,整整三百年沒有現身。
一個受邀參加如來盂蘭盆會的上客,卻能拂袖而去,足見當日定有不愉快之事。毗藍婆這三百年的退隱,不是在修行,分明是在與如來賭氣。
到底是什麼事,讓圣潔的菩薩與萬善的如來反目成仇?
對于這段異常反常的種種跡象,孫悟空百思不得其解。毗藍婆與如來,都是大德高人,各施神通,都有過人之處,又豈會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就生嫌隙?而且佛祖廣積陰德,度化眾生,又怎會與人計較。
難道毗藍婆犯了什麼天條,激怒了如來?亦或是毗藍婆做了虧心事,不想面對如來審視?
種種疑問縈繞,孫悟空不得其解,只能繼續前行,親自問個明白。
原來,三百年前,如來召開盂蘭盆會,一是商議西天取經;二是部署剿滅西域的妖怪力量,其中就包括鐵扇公主和毗藍婆麾下的妖精。
如來心計縝密,他知道單憑自己的力量難以平定西域諸妖,那麼,不妨順水推舟,借西天取經之機,穩固西天佛教陣營,一舉收服西域妖魔。
為此,他特意留下道教神仙黎山老母作為見證,并與毗藍婆商議收服羅剎一族的事宜。
當日靈山盂蘭盆會之事,歷歷在目。
那日靈山煙霞繚繞,五百羅漢誦經念佛,數千菩薩談笑風生。空中飛鸞鳳凰,山下走獸繁花。一派喜慶熱鬧的景象。
然而高層會談的內容,卻絲毫不含糊。
如來言辭懇切地向毗藍婆闡述,西行取經可以借機鏟除西域妖族,壯大佛力。這對佛家弘法利民大業非常有利。況且,妖魔若不除,終究為害一方。不如趁現在,順勢引導他們皈依佛門,改惡從善。
毗藍婆一聽如來的計劃,心中就不滿起來。她認為如來圖謀已久,言語中的善意不過是假象。其真正目的無非是鏟平異己力量,擴充自身勢力。否則,何必事先瞞著她召開盂蘭盆會商討這種大事。
可毗藍婆不同意如來的作為。在她看來,大家本是和平共處,何必滋事生非?她認為如來此舉只是為擴大佛教勢力,并不合道理。
兩位義正言辭,各持己見,毗藍婆與如來爆發了激烈爭執。
見毗藍婆態度堅決,如來也暴露出強勢一面。他放出金光罩,要將毗藍婆收入掌中!這就是傳說中的「掌中佛國」,一種專門用來降伏異己的神通。
它可將對手困在掌心,任由擺布。當年孫悟空就是中了招,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如來也想用同樣的手段收服毗藍婆。誰知,毗藍婆從懷中取出一根金針,輕輕一戳,竟破開了如來的金光罩!
原來,這金針乃是毗藍婆的殺手锏,傳說中能破盡天下金剛之物。它來歷雖然神秘,但毗藍婆一直藏在身邊,以防不測。
這一刻,它終于派上了用場。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