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一出場,就讓人"刮目相看"。他從韓玄的刀斧手下救了老英雄黃忠,又打開城門,讓關羽進長沙城。沒有魏延此舉,云長一時攻不下長沙;劉備更得不到老將黃忠。
按常理,這既獻城又救人,就是莫大的功勞。可孔明一見魏延,就"喝令刀斧手推下斬之。"其理由是:
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
亂世投主,別人都是美名曰"良臣擇主而事"。孔明的愛將姜維也是從魏投降而來;老將嚴顏不但獻了自己守的城池,而且將自己管轄下的將領都召降獻地,一樣受到孔明的厚待。
唯獨魏延獻城就是不義!這理由顯然不能讓人信服。
其實,魏延錯就錯在殺了其主韓玄。
這位面如重棗、眼若流星、刀法精通的大將,像關羽一樣性格高傲,敢于直言。其火爆的性格,讓魏延辦事時不免有時過火。
"殘暴不仁,輕賢慢士"的韓玄是個庸主,他不顧眾將求情執意斬長沙頂梁柱黃忠,這才惹惱了魏延,振臂一呼,從者云集。韓玄完全是死于自己的失道寡助。
其實,魏延也可以將韓玄活捉獻城的。黃忠死里逃生后,還出面阻擋魏延殺主。劉備親自召降黃忠后,老將軍還要求厚葬韓玄。當年徐晃被說服降曹時,斷然拒絕殺主作見面禮。毫不猶豫殺主,呂布是最果斷的人物。
呂布戴了個"三姓家奴"的帽子,而魏延竟被孔明冠以"腦后有反骨"一一孔明還能透過頭盔長發看到魏延的腦骨?可見,魏延殺主是犯了大忌的。
魏延對劉備的忠誠是不用懷疑的。當年在襄陽,魏延就要投劉備,可是亂軍之中劉備的人馬被殺散,魏延又與文聘大戰一時不能脫身,這才錯過了早隨劉備。
劉備出面讓孔明釋免了魏延。但魏延耿直傲慢的性格也是難以改變的,他與孔明的合作也總是顯得不十分融洽!
一,詐敗王魏延
因為魏延性格耿直,就以為他打仗時只會猛打猛沖,那就錯了。魏延打仗時可謂是智勇雙全。當年,劉備慧眼識珠,任命他為漢中太守,魏延也不辱使命,將蜀漢門戶守得固若金湯。
魏延是蜀漢將領中的"詐敗王"。他詐敗誘敵,盡顯機智。他先后成功引誘兀突骨、張郃,就連司馬懿也中計險些喪命。
孔明平南時,遇到烏戈國國主兀突骨。這兀突骨就是一太歲金剛。
身長丈二,不食五谷,以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
面對這種異人,不可力敵,只能智取。這誘敵的重任就落到了魏延身上。
孔明吩咐魏延:「汝可引本部兵去桃花渡口下寨。如蠻兵渡水來敵,汝便棄了寨,望白旗處而走。限半個月內,須要連輸十五陣,棄七個寨柵。若輸十四陣,也休來見我。」
雖然,孟獲也提醒兀突骨別中計,但在魏延逼真的表演下,兀突骨逐漸放松警惕,後來連孟獲也相信魏延是真敗了。
魏延且戰且走,連敗十五陣,連棄七個營寨。
藤甲兵追擊越來越歡,兀突骨和孟獲被一時的勝利沖昏了頭腦,以為孔明已黔驢技窮,完全忘了防范中埋伏。
至第十六日,魏延引敗殘兵,來與藤甲軍對敵,兀突骨騎象當先,頭戴日月狼須帽,身披金珠纓絡,兩肋下露出生鱗甲,眼目中微有光芒,手指魏延大罵。魏延撥馬便走。后面蠻兵大進。
魏延終于將兀突骨引進盤蛇谷,一場大火,將三萬藤甲兵燒得灰飛煙滅!
建興九年春,諸葛亮再次北伐兵出祁山,在鹵城伏擊司馬懿,并大敗魏國的西涼援軍,形勢一片大好。
可后方負責供應大軍糧草的李嚴卻因軍糧籌措不齊,害怕諸葛亮怪罪,就假造了東吳要進攻蜀國的消息,派人送給諸葛亮。
諸葛亮得到報告后,只得下令馬上撤軍回國。
二十萬人的蜀軍要撤回,魏軍肯定會追擊。為保障安全撤兵,諸葛亮在撤軍必經的木門道布下了一個口袋,在兩側埋伏了人馬,并堆積了大量的滾木石,準備全殘追趕的魏軍。
這誘敵任務又是魏延擔任。
魏軍先鋒張郃領五千人馬追擊,二萬人馬在張郃后邊跟進。司馬懿也親自帶領三千魏軍隨后策應。
張郃追至三十余里,忽然背后一聲大喊,樹林中閃出一支人馬,為首大將乃是魏延。
張郃大怒,引兵交鋒,戰不幾個回合,魏延就大敗而逃。
張郃引兵又追,又行三十余里,剛轉過山坡,迎面又遇到蜀將關興,雙方交戰不到十個回合,關興也大敗而退,張郃見之,隨后又追。
追到一片密林時,張郃擔心有兵埋伏,就下令士兵四下哨探,哪知一個伏兵也沒有,就又放心追趕上來。
此時魏延已抄在前面攔截,雙方又戰,沒有幾個回合,魏延又被打敗,張郃揮兵急追,卻又被關興抄在前面,張郃一見,更加惱火,拍馬上前來戰關興,關興不敵,大敗而走。
蜀軍還丟棄了許多衣甲輜重,魏兵一見,都下馬爭搶。
就這樣,魏延和關興輪番阻截,且退且戰,一向機智的張郃殺得興起,一時只顧奮力追趕。
到得傍晚時分,追到木門道口,魏延又撥回馬來,高聲大罵道:"張郃逆賊,我本不與你相抗,你卻只顧趕來,現在我就和你決一死相抗。"
張郃聽了,心頭不禁怒火中燒,挺槍驟馬,直取魏延。延揮刀來迎。戰不十合,魏延大敗,盡棄衣甲、頭盔,匹馬引敗兵望木門道中而走。
你看,這詐敗的戲演得多逼真。天色稍暗,張郃正追得起勁時,只聽一聲清脆的炮響,山谷兩邊頓時火光沖天,亂石、木頭滾下來,阻斷了張郃的退路。張郃這才恍然大悟中了諸葛亮的計。
張郃想撤兵返回時,身后的路后已被石塊、木頭等堵了一個嚴嚴實實,山谷兩邊都是峭壁,進退無路。只聽山谷中一聲梆子響,山兩邊萬箭齊發,將張郃及五千士兵全部都射死于木門道山谷中。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