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屋主一家三口住了將近20年的房子,是當年流行的美式鄉村風格,如今墻面墻紙已經空鼓開裂,地板也有不同程度的變形。
如今他們的孩子已經出國工作,留下了一間空置的臥室,他們幾乎很少進入。而且在退休之后,他們平時在家的時間明顯增多,也慢慢發現老舊的裝修和戶型的局限,已經不能滿足他們日常的需求,生活動線也不流暢。
原始平面圖
房屋雖然采光條件良好,無論哪個朝向的房間,都自帶窗景。但每個房間各自獨立,光線無法延續,走廊陰暗無光。
他們希望通過對房屋的重新布局和功能區的改善,收獲更充足的光線、更豐富的收納空間,從根本上提高生活的品質。
? 改造重點:
○ 以開放式為架構重新設計空間,不但加強了走廊采光,還重新構建了一條「洄游動線」
○ 圍繞洄游動線,在走廊兩側增加收納柜,滿足更多功能需求
○ 通過材質的混搭,營造親近自然的松弛感
改造之后的新家,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屋主夫妻的生活,從此進入了新的階段。
改造后平面布局
°1
自然松弛
抱樸守拙的生活態度
原本的玄關,正對幽暗的走廊,必須要靠燈光彌補戶型的缺陷。
改造前實拍
在把廚房做成開放式之后,玄關的采光得到了明顯改善。設計師在這里增加了一處玄關端景。
正對入戶門的洞石台面與支撐換鞋卡座的洞石,自帶歲月的痕跡,較低的飽和度使空間更顯古樸親切。入戶的鞋柜一半用來放鞋子,一半作為包和隔夜衣的掛放。挑空的處理讓玄關與其它空間隔而不斷。
1.6m卡座可以滿足二人同時換鞋
玄關左轉就進入了客廳,陽台融入客廳之后,超大的落地窗帶來了充足的光線和沉浸式的窗景。
黑色手工沙發也是窗景的一部分,位于客廳的中心位置。沙發朝向玄關和餐廳的方向,增進一家人的交流互動,也符合新家的動線安排。
客廳墻面增加了5米長的收納柜,據說容量相當于100個20寸登機箱,是對家里收納空間的大擴充。一家人的戶外裝備和將來新增的物品都能存放其中。
柜子的胡桃木飾面溫潤耐看,紋理和色澤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變化,在陽光充足的空間里經久耐看。
水吧柜也隱藏在這里,是屋主每天早上最喜歡的角落,磨一杯咖啡,賞一份晨光,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
大理石茶幾、中式屏風、恰到好處的綠植,共同營造出自然又略帶拙樸的居家氛圍。
開放式餐廚區正對客廳。公區的地面大面積使用水磨石,弱化了地磚與地磚之間的縫隙,讓地面更顯無縫的感覺,強化了全家親近自然的主題。
充滿陽光的廚房,可以盡情用來打發退休后的閑暇時光。原來很少在家做飯的女屋主,現在也愛上了烹飪,在窗前研究做一道好菜,是他們生活中新的主題。
充足的一字型台面和靠近的餐桌,讓他們有了充足的空間施展廚藝,一家人也有了新的互動區。
原木材質的餐桌和藤編的餐椅,把樸素自然的氛圍延續到了餐廳。
°2
彈性空間
享受每一份陽光的饋贈
書房和次臥,是家里變化最大的地方。打破了每個房間獨立「占有」陽光的局限,兩扇推拉門可以讓這兩個空間在開放和閉合之間自由切換,挑空的柜體更具延伸感和呼吸感。
無論是屋主兩個人在家,還是孩子回來需要單獨的臥室,都可以通過口袋門的隔斷來切換空間模式。主臥大套房和次臥小套間,都能自由切換。
兩個朝西的空間,下午兩三點鐘會迎來溫暖舒適的光線,百葉窗可以自由調整光線,在樹影斑駁中收獲絕美的閱讀空間。
在臥室美美地小憩也是零距離感受陽光的另一種方式,最大限度地享受陽光的饋贈,是居家幸福感的源泉。
打開所有空間之后,全屋圍繞衣帽間和衛生間,形成了完整流暢的洄游動線,白天不用開燈就能收獲充足的光線和美妙的景觀。
衛生間安排在全屋居中的位置,進門處是精致的花池小景,走廊的光線可以延伸到這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