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說過:
「結婚之前要睜大你眼睛,結了婚后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那些結婚前,沒能好好考慮對方的人品和性格,頭腦一熱都扎進婚姻的人,結婚后大體會過得不好。
其實,在結婚這件事上,一個人可以不去遵從父母的意見,但絕不可以完全不聽父母的看法;
父母是過來人,在婚姻這件事上,往往很有發言權;
本著對子女好,希望子女過得幸福的初衷,父母會認真地替子女把關;
有遠見的父母,不會愿意跟這3種家庭結親家,非常現實。
結婚,說到底,是為了對抗人生的意外和隨時可能有的麻煩;
兩個家庭結合在一起后,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只要一家人可以內部消化,不節外生枝就好;
然而,這并不代表,我們的婚姻和家庭,理應被其他人際上的瑣事所影響和傷害。
最典型的,莫過于對方的家人關系惡劣,會給子女的小家庭帶來麻煩;
一般來說,一個人很難脫離開自己的原生家庭,也避免不了,要和原生家庭中的親戚打交道;
但凡這些人里,有一個不是省油的燈,在中間挑唆,惡意整事兒,子女的婚姻都可能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而這種情況,誰也解決不了,因為家庭內部矛盾,往往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難以分清誰是誰非;
也真真切切地,打擾到了小家庭的安寧和幸福;
所以,如果對方的家庭,家人之間關系惡劣,矛盾激化,很難轉圜,那麼,為了避免日后問題重重,讓你焦頭爛額,還是不要和他們結親家好。
婚姻,是兩個成年人,在一起的承諾和信用;
有些人,雖然已經符合法定結婚的年齡,但是心理上,卻并沒有與父母分離,還在深深地依戀著父母,父母也在無形中,操控著子女的一切;
例如,結婚前,大到商量買房、裝修事宜,小到生活中的零零碎碎,如果一個人處處聽從自己父母的安排,沒有話語權,那麼一定會和另一半經常發生沖突;
其實,父母在子女有了可以相守的伴侶時,要學會體面地從子女的生活中退出;
不要經常干涉和插手兒女小家庭的事,這樣一方面是鍛煉子女獨立的能力,讓他們自行成長,學會承擔起生活里的風風雨雨,給他們自由的空間;
另一方面,家長介入子女的婚姻,難免會讓子女的伴侶,從開始的敢怒不敢言,逐漸變成委屈、壓抑、憤怒,最終被情緒壓垮,婚姻弄得一地雞毛。
所以,子女和父母太「難舍難分」的家庭,不適合結為親家。
有一項國外的研究顯示,消費觀,能夠很大程度上,影響婚姻的穩定與和諧;
子女對物質的需求和看法,多半受到原生家庭中,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
有些家庭,鋪張浪費,已成為習慣,大手大腳,是生活的底色;
來自這種家庭的人,普遍對錢沒有一個清晰理性的認知,喜歡追求今朝有酒今朝醉,完全不為未來考慮;
而有的家庭,花一分錢,都要權衡半天,不是特別必要的物品,就干脆不花錢,也不消費;
這樣家庭的人,往往曾有過貧困的經歷,且已經把焦慮和自卑,刻在了骨子里;
他們對錢有一種天然的「占有」,很難做到合理消費,讓自己放輕松些;
以上兩種家庭的人,一定過不到一起;
當然,生活中不都是消費觀相差如此之大的人;
相差如此大的家庭,走不到一起,很容易起沖突,能預想到,結婚后的日子,應該都會在吵架中度過,彼此折磨。
結婚是人生大事,有時聽聽父母的話,未嘗不可;
父母身為局外人,往往比子女看得更清楚,他們作為經驗豐富的人,對婚姻也會有更深的體悟和理解。
有遠見的父母,不會和以上三種家庭結為親家,這才是對子女的負責和愛。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