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靜夜思》中的「床」,到底是什麼?被誤讀千年
2023/06/08

ADVERTISEMENT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一曲《水調歌頭》,道盡世人對天際懸掛那輪明月的向往和眷戀。

或許正如張九齡所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不管此時此刻,你在何處,我又在什麼地方,只要我們一起抬頭,便能看見同一片月光,就好像你和我從不曾分離那般。

在華夏的古詩詞中,讀者們會發現,「明月」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崇高又微妙的,開心時賞月,不開心也要賞月,思念故人會賞月,和朋友相約同樣會賞月。

似乎,唯有那皎潔的明月,才能真正寄托人們的情感一般。而在此其中,當以李太白的《靜夜思》流傳度最廣,無論年紀大小,只要說上一句「床前明月光」,就可以立刻接出下一句「疑似地上霜」。稱它是一首「國民唐詩」典范之一,也不為過。

但世人讀《靜夜思》,卻常常會生出幾個疑問,一是依照古詩詞的創作規律,緣何身為大詩人的太白會在此詩中重復「明月」一詞?二是「床前明月光」,這個「床」真的是人們睡覺時使用的床榻嗎?

ADVERTISEMENT

01我們熟知的靜夜思,并非原作

首先,先從第一個問題說起,從有關唐詩以及《靜夜思》的相關史料里能看到,宋代時期多數記錄這首詩的文集里,是這樣書寫詩句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它和我們熟悉的詩作有兩處不同,一是首句「明月光「改為「看月光」,二是第三句的「明月」改為「山月」。從詩句的整體效果以及規律上來說,宋版明顯更偏向于詩人原作,理由如上文所講,華夏古詩詞的創作,最忌諱在相鄰、相近段落里重復同一個詞語的,如果一定要出現,詩人則通常會采取相近的詞語代替

再則,從最崇尚唐朝的日本流傳版本里也能看到,李白的原詩作確實更接近于宋朝的流傳版本。那麼,這首詩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不同的,又是如何成為現在人們熟悉的這個版本?答案是明清時期

在明朝刊版的《唐人萬首絕句》和清朝康熙年間的《唐詩別裁》就能發現作者對《靜夜思》的改動,至清朝乾隆年間的《唐詩三百首》,則正式敲定詩句內容,由此流傳世間。

可為什麼人們要改變這首詩的詩句?實際上,從誦讀韻律來講,乾隆年間的版本明顯比宋朝版本更得百姓們的喜歡,因而后一版本流傳廣,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02床不只是床榻,世人誤解千年

ADVERTISEMENT

其次說第二個問題,「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到底什麼意思?它的答案,仿佛已經爭論千年,各種解釋不一,甚至誤解居多。

譬如在多數解讀里,人們最常認為的是床榻,即世人睡覺時使用的工具。

可是,倘若真是床榻的話,那麼這首詩的本身便會充滿不科學的意味。畢竟當詩人躺在屋內的床榻前,想要抬頭、低頭看明月和月光,都是非常困難的動作,更別說,假設詩人所在的屋子地面生有霜的話,他又是怎樣忍受這般寒冷的秋夜溫度的?

故而,「床」等于床榻這種解讀,明顯是不靠譜的。

當然,也有部分人覺得,「床」實際上是「窗」的通假字,也就是說,詩人欣賞明月,思念故鄉的地點,是屋內窗前

可是,從宋代流傳的版本里,我們能看到,詩人見到的明月實則是「山月」,窗前屋內的視野明顯會受到限制,那麼詩人又怎會明知故犯,以山月來形容月亮?

更別說,山月從另外一個方面解讀,也代表著室外月亮,所以可以初步判定,詩人在創作這首詩的時候,是站在屋子外面的,「床」是窗的通假字這種假設不能成立

因而,想要找到問題的答案,不如從「床」字本身的注解入手。

ADVERTISEMENT

一是井欄,它的來源和古人的生活習慣有關,那個時候沒有自來水,所以人們想要飲水,通常是在地上開鑿水井,又由于水井幽深,便會在井口前搭建數米高的護欄,讓它呈現正方形的模樣,把井口整個護住,防止來往人們無意間跌落水井。

從外觀上來看,這種護欄同古代最傳統的架子床有點兒相似,故而人們喜歡把井欄稱作「銀床」

而從《靜夜思》的創作背景和內容上來看,深夜思念故土的詩人,獨自一人走到室外,看到月光傾撒在井欄上,從而生出點點感傷,其實是非常有可能的,更別說,井欄附近有霜凝結,同樣是常理內的現象。

此外,太白也有另外一首和床有關的詩句,能證明「床」即是井欄。那首詩便是同樣深受世人青睞的《長干行》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詩作本身說的是一對青梅竹馬嬉笑玩鬧的場景,但是從古人遵循的禮儀來說,女子的臥室通常不允許男子進入,因而,竹馬想要在青梅的床榻前和她玩鬧,這種設想是完全行不通的,唯有「床」是「銀床」,兩個人是在有水井的院落里嬉戲,方才符合當時的風俗禮節

二則是一種傢俱,名叫胡床它流行于唐朝時期,和太白生活的時代正好相符。

而這種傢俱雖然以床為名,實際上從外形來講,更接近于我們現代的小馬扎,非常輕便,可以隨身攜帶,不管去哪里,都不會給你的出行造成麻煩,甚至在你需要的時刻,能夠及時給予你休息幫助。

ADVERTISEMENT

所以,如果《靜夜思》里的「床」是胡床的話,那麼可以想象這樣一個畫面,深夜失去睡意的詩人,帶著一把胡床,獨自一人走到院落中,靜靜坐下來凝視月光,思念故土,是不是也算在情理和常理之中?

但如此一來,又有一個新問題產生,即窗的通假字和床榻不成立,可銀床和胡床,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床」?在筆者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大抵只有太白本人知曉了吧。

不過,不管是胡床,還是銀床,其實只是詩人當時所在的一種環境罷了,于詩作本身來說,并不會對詩人想要表述的情感有任何影響,不是嗎?

同時,從這樣的爭論里,也能得出一個道理,即賞析一篇作品時,作者想要傾述的感情才是關鍵,其余皆屬于旁枝末節,勿要避重就輕

ADVERTISEMENT

給《周處除三害》演員演技排名:「香港仔」第3,「尊者」排第1
2024/03/26
圈內6大奇葩婆媳關系,有的婆婆極致偏心,有人婚后13年沒見公婆
2024/03/26

ADVERTISEMENT

深度解讀《周處除三害》女醫生:為何她要騙陳桂林患了肺癌?
2024/03/25
守寡42年!婚後「一直做家庭主婦」丈夫留下十億 在她手上「變成百億」最後把家產傳給「二女兒」
2024/03/25
深挖《周處除三害》細節:陳桂林和程小美從小就認識?
2024/03/24
深度解讀《周處除三害》最難懂情節:為何尊者和女領唱都不怕槍?!
2024/03/24
深度解析《周處除三害》最難理解的鏡頭,看完才真正明白!
2024/03/24
深度解讀《周處除三害》細節:陳桂林和程小美的另類關系
2024/03/22
《傳聞中陳芊芊》2年演員今昔對比,女主躋身一線,男二被爆丑聞
2024/03/22
陳思誠又有大動作!《解密》有望成諜戰天花板?主演一個比一個猛
2024/03/22
《功夫貓熊》前三部贏麻了!在中國狂賺18億,第四部點映后差評一片
2024/03/21
一口氣放出全集,這部新劇太有底氣!笑點密集,三觀正,值得看!
2024/03/21
虧大了!《周處除三害》賣4.6億,投資方要哭死,僅僅分到150萬
2024/03/21
尊者和香港仔,《周處除三害》兩大通緝犯誰演的?原來大有來頭
2024/03/21
《周處除三害》這6個秘密只有三刷的時候才能看的懂!
2024/03/21
《周處除三害》深度解析,電影中3種動物隱喻,會讓你豁然開朗!
2024/03/21
砸了2.6億,票房不到1億,寧浩和劉德華這次合作栽了?
2024/03/19
Selina曬6月大兒子近照,盤腿坐姿神似老大爺,體重超標引發擔憂
2024/03/18
失婚後被情人兩度背叛!看透人生出家為尼「卻仍沉迷男色」大口吃肉 特立獨行的修佛行為「備受爭議」絲毫不以為意:活到99歲
2024/03/18
鄧麗君遺體之謎:脖子9處針孔,遺體遍布紅斑,男友不許解剖
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