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一篇曠世奇文,徹底道破了無為的真諦,讓人瞬間醍醐灌頂
2024/01/12

ADVERTISEMENT

導讀:人們口中的對與錯,是這個世界上最能引起爭論的話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和立場,我們都想要把自己認為對的觀點強加到對方的身上。

這麼做有時候是為了爭一時之氣,而有的時候卻是真心為了對方能過得更好。但令人無奈的是,這樣做的結果往往總是事與愿違。不管你是出于什麼目的,別人都很難接受你的觀點,更不會承認自己是錯的,甚至還會對你怒火相加。

而對于這樣一個問題,其實早在2000多年以前,莊子就已經給出了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法。只不過一直以來,都被人們在不經意間忽略了過去。

今天我們要聊的主題就是《莊子人間世》。但是由于考慮到純粹的古籍解讀,有些過于枯燥。

所以我們依舊采用穿越的形式,帶大家一起神游戰國,與莊子對話。

與莊子對話

在宋國邊境的一個小湖旁邊,你看見莊子正躺在一張破木椅上,懶洋洋地曬著太陽。這時候旁邊有兩個經過的路人,伸出手來對著莊子指指點點。

口中還不斷議論著:

ADVERTISEMENT

「說莊子是一個沒用的廢人,空有一身所謂的才華,整天待在這里,無所事事的混日子。」

聽了這兩人的議論,你覺得有些氣不過,剛想要走過去理論。莊子卻突然開口把你叫了過去,似乎早就知道了你的到來。

于是你強壓著心中的不滿,有些疑惑的質問莊子:

「以您的治世之才,完全可以做得了一國丞相,又何苦甘愿受這些人的詆毀。

倒不如去世間走上一遭,讓這群無知之人,好好看看您所能發揮出的作用和價值,這樣也好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然而沒想到莊子,卻搖了搖頭說道:

「別人去說什麼,那是他們內心里的想法。人生在世,又豈能如同無根浮萍一樣,隨著世俗的風浪去上下搖擺。如果自己的內心都不能安定,又如何能安定這紛亂的天下呢?」

說到這里莊子微微起身,用手指著西北方向,開始給你講起了故事。

他說從前顏回曾經告訴孔子,衛國的國君年輕氣盛殘暴不仁,過度壓迫國中的百姓,導致尸橫遍野民不聊生。

所以我想要去那里規勸他,讓他改正錯誤實行仁政。但是孔子卻告訴他,你這一去必然是兇多吉少,弄不好還有殺身之禍,所以還是不去為好。

聽到這里你突然問莊子說:

儒家不就是講究舍生取義嗎?孔子怎麼會因為個人的安危,而阻止顏回為天下百姓伸張正義呢?

莊子扭過頭來,看了你一眼說:

舍生取義固然是君子之道,但如果他的死不能取得相應的價值,發揮具體的作用,那豈不是白白送死嗎?天底下還有比這更愚蠢的行為嗎?

顏回看不慣衛國國君的行為做派,想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指責對方。這就好比要通過別人的丑,來襯托自己的美,用別人的惡,來彰顯自己的善。

ADVERTISEMENT

他說的話越有道理,就會顯得衛國的國君越發昏庸無能。

這樣的做法對自己而言是一種褒獎,但對他人來說卻是一種傷害,所以必然會遭到他人的嫉妒和怨恨。

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普通人的身上,他尚且要跟你據理力爭,吵得面紅耳赤,更何況是發生在一個君王的身上呢。

在這種情況下無非就有兩種結果,要麼就是像古時候紂王殺比干,夏桀王殺關龍逢一樣,顏因為直言不諱,觸犯威嚴而被殺掉。

要麼就是迫于壓力,向對方表示屈服,變成助紂為虐的小人。而依照顏回的性格來看,他必然會像古時候的比干和關龍逢一樣,死于暴君之手。那麼既然明知結局如此,何必還要去走上一遭呢?

古時候的圣人都是先把自己的智慧和境界修煉到完美的程度,然后才會深入世間去輔佐他人建功立業。

而顏回自己的心境都尚且不夠圓滿,就急著去賣弄學識規勸暴君。這就好比一個從來沒有養過老虎的人,卻硬要去擔任養虎的職務,實在不是什麼明智之舉。

這時候你聽了莊子的話,忍不住感慨到:

人們常說伴君如伴虎,現在看來的確如此。

ADVERTISEMENT

而且這樣的情況不僅發生在君王和臣子之間,普通人之間也存在著很多類似的事情。

比如我自己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以前經常看不慣別人的很多做法,所以總是忍不住化為人師。但是被我勸說的那些人卻總是不領情,甚至還會跟我爭論不休,最終鬧得不可開交。

于是漸漸地我開始克制自己,跟自己無關的事情就盡量不去過問,也不去指點。這樣做之后雖然少了很多麻煩,但是對于自己身邊那些親近的人,我卻依然控制不住自己。

當他們做出一些在我看來不合理的行為時,我就會忍不住去規勸他們,因為我實在看不得他們去犯錯。可是這樣做的結果,也往往鬧得很不愉快,有時候甚至還會傷了彼此之間的感情。

莊子聽了你的感慨,笑著回答說:

世間蕓蕓眾生,皆是如此,總是難以摒棄自己的主觀成見,喜歡把自己認為正確的想法,強加到別人身上。但是卻不知道,這樣的做法本身就違逆了他人與生俱來的天性。

就好像你打別人一巴掌,卻不讓別人還手,而且還要讓對方笑著感謝你。這難道不是很荒謬的事情嗎?

正所謂神人無己,至人無功。一個人不走路容易,難的是走了路,卻不能在地上留下痕跡。

一個人不做事情也很容易,但在做事情的時候不抱有任何執著的目的,才是難能可貴的境界。

而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你就必須忘記自己的成見,忘記自己的立場,甚至忘記自身的存在。

ADVERTISEMENT

這時候你有些不解地問:

怎麼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忘掉呢?

莊子看你有些糊涂,于是又反過來問了你一句:

你可曾聽說過什麼叫做心齋?

心齋

聽到莊子的反問,你茫然地搖了搖頭說:

我只聽說過你們古人在祭祀之前要舉行齋戒,不飲酒不吃肉食,而且還要沐浴更衣,使自己盡量有種潔凈的感覺。

莊子聽了你的話,輕輕嘆了口氣:

普通人的齋戒,是為了掃除身體上的習氣,而我所說的心齋,是為了掃除內心里的習氣。

人的身體上之所以會有習氣,是因為人們平時吃一些味道比較濃烈的食物,做一些玷污身體的事情,因此需要通過沐浴齋戒來掃除。

而一個人的內心里其實也同樣會藏污納垢,導致自己的心神受到污染,不得安寧。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摒除雜念,專一心思封閉外在感官,停止接收外界的信息,并且掃除內心當中的污穢。

不要用你的主觀思維去判斷是非,而是應該用一顆純凈的大道之心,來體悟世界的本源真相。

唯有如此,天地之間的大道,才能匯集于凝寂虛無的心境。而這種虛無空明的心境,就叫做心齋。

ADVERTISEMENT

說得再直白一點,就是讓你忘記自己所執著的是非對錯,用一種超脫在外的境界,來理性看待世間萬物。

因為你一旦執著,內心就會與外物交合,而內心一旦與外物交合,你就會被后天的情緒所影響。

如此一來,就失去了那種虛無空明的心境,墜入紛亂的塵世之中。這樣就會導致你跟其他的人或者事物,站在對立的一面。

而一旦有了對立,你心中就會出現固有的成見,于是你和他人之間的矛盾就會逐漸被激化。這樣下去最終就會導致你覺得整個世界都太過于污濁,根本容不下自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DVERTISEMENT

給《周處除三害》演員演技排名:「香港仔」第3,「尊者」排第1
2024/03/26
圈內6大奇葩婆媳關系,有的婆婆極致偏心,有人婚后13年沒見公婆
2024/03/26

ADVERTISEMENT

深度解讀《周處除三害》女醫生:為何她要騙陳桂林患了肺癌?
2024/03/25
守寡42年!婚後「一直做家庭主婦」丈夫留下十億 在她手上「變成百億」最後把家產傳給「二女兒」
2024/03/25
深挖《周處除三害》細節:陳桂林和程小美從小就認識?
2024/03/24
深度解讀《周處除三害》最難懂情節:為何尊者和女領唱都不怕槍?!
2024/03/24
深度解析《周處除三害》最難理解的鏡頭,看完才真正明白!
2024/03/24
深度解讀《周處除三害》細節:陳桂林和程小美的另類關系
2024/03/22
《傳聞中陳芊芊》2年演員今昔對比,女主躋身一線,男二被爆丑聞
2024/03/22
陳思誠又有大動作!《解密》有望成諜戰天花板?主演一個比一個猛
2024/03/22
《功夫貓熊》前三部贏麻了!在中國狂賺18億,第四部點映后差評一片
2024/03/21
一口氣放出全集,這部新劇太有底氣!笑點密集,三觀正,值得看!
2024/03/21
虧大了!《周處除三害》賣4.6億,投資方要哭死,僅僅分到150萬
2024/03/21
尊者和香港仔,《周處除三害》兩大通緝犯誰演的?原來大有來頭
2024/03/21
《周處除三害》這6個秘密只有三刷的時候才能看的懂!
2024/03/21
《周處除三害》深度解析,電影中3種動物隱喻,會讓你豁然開朗!
2024/03/21
砸了2.6億,票房不到1億,寧浩和劉德華這次合作栽了?
2024/03/19
Selina曬6月大兒子近照,盤腿坐姿神似老大爺,體重超標引發擔憂
2024/03/18
失婚後被情人兩度背叛!看透人生出家為尼「卻仍沉迷男色」大口吃肉 特立獨行的修佛行為「備受爭議」絲毫不以為意:活到99歲
2024/03/18
鄧麗君遺體之謎:脖子9處針孔,遺體遍布紅斑,男友不許解剖
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