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大講堂:孩子對學習恐懼,不自信,父母怎麼辦?
2023/12/12

ADVERTISEMENT



對學習恐懼、不自信、焦慮的孩子,一般都把自己學習好壞作為衡量自己好不好,是否被他人認可的標準,他人包括父母、老師、同學等。如果他認為自己學習不好會讓父母、老師失望,讓同學看低或不喜歡,當然他們會對學習恐懼、焦慮,對自己不自信。而孩子這種標準體系的建立來自于家庭、社會。社會因素我們無法改變,但是家庭影響我們是可以改進的。

那麼我們首先家長要思考,在從小到大的教育中,尤其是上小學以后,自己有沒有把學習好壞作為衡量孩子好不好、孩子未來好不好的標準,或者作為自己成不成功的標準。如果這是家長的標準體系,那麼在孩子學習不好時,家長就會不滿意、就會焦慮、沮喪和失望,孩子感受到這些情緒,就會內化到自己心里,形成內在的思維模式——我學習成績不好,他人就會失望,我就會不被喜愛。因此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標準體系,改變自己的標準體系,減少自己的焦慮,自然也能減少孩子的焦慮。當孩子學習成績下滑的時期時,父母還能一如既往地保持欣賞孩子的心態,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所以父母需要去學習與練習。

另外,我們要思考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ADVERTISEMENT

孩子熱愛學習,一定是在學習中有收獲,有成就感。比如成績好,孩子能得到父母和老師的表揚,同學的羨慕,這是成就感,但是這種成就感只在考試成績好的時候才有,而成績不可能一直好,總有上下波動的時候,所以這個成就感很短暫。一旦達不到,會產生挫敗感,很快淹埋了這種唯一的成就感。

要讓孩子體會自己在學習中的收獲和成長,才是真正學習的內驅力。其實,學習的過程是既是積累知識的過程更是培養能力的過程,也許小學、中學的具體知識在以后的生活中不一定會用到,但是我們所獲得的能力是終身會用到的,能力是我們終身的財富。教育的方法很多,我分享我的一個方法。我在孩子上國中之前跟孩子說了這番話:語文帶你看世界,知道世界上有哪些情感,哪些事物和人;學會掌握如何從大量信息中提前關鍵信息;如何表達自己。數學培養邏輯思維,讓我們學會梳理、分析和總結信息,學會讓信息為自己所用。外語讓我們能學到最先進的知識,能更廣范圍的交流。學習中我們學到如何安排時間、如何面對成功、失敗和挫折,如何與同學、老師合作。我讓孩子去體會,學習后與學習前有何不同,考得好是什麼感受,考得不好時什麼感受,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自己有什麼收獲,有何成就感,這樣不斷強化下,孩子能真正體會到自己的收獲,才會覺得充實,不反感學習。


本文指導專家: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精神醫學一科副主任 副主任醫師 舒暢

來源:科普大講堂

責編:夏天

編審:王俊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ADVERTISEMENT

給《周處除三害》演員演技排名:「香港仔」第3,「尊者」排第1
2024/03/26
圈內6大奇葩婆媳關系,有的婆婆極致偏心,有人婚后13年沒見公婆
2024/03/26

ADVERTISEMENT

深度解讀《周處除三害》女醫生:為何她要騙陳桂林患了肺癌?
2024/03/25
守寡42年!婚後「一直做家庭主婦」丈夫留下十億 在她手上「變成百億」最後把家產傳給「二女兒」
2024/03/25
深挖《周處除三害》細節:陳桂林和程小美從小就認識?
2024/03/24
深度解讀《周處除三害》最難懂情節:為何尊者和女領唱都不怕槍?!
2024/03/24
深度解析《周處除三害》最難理解的鏡頭,看完才真正明白!
2024/03/24
深度解讀《周處除三害》細節:陳桂林和程小美的另類關系
2024/03/22
《傳聞中陳芊芊》2年演員今昔對比,女主躋身一線,男二被爆丑聞
2024/03/22
陳思誠又有大動作!《解密》有望成諜戰天花板?主演一個比一個猛
2024/03/22
《功夫貓熊》前三部贏麻了!在中國狂賺18億,第四部點映后差評一片
2024/03/21
一口氣放出全集,這部新劇太有底氣!笑點密集,三觀正,值得看!
2024/03/21
虧大了!《周處除三害》賣4.6億,投資方要哭死,僅僅分到150萬
2024/03/21
尊者和香港仔,《周處除三害》兩大通緝犯誰演的?原來大有來頭
2024/03/21
《周處除三害》這6個秘密只有三刷的時候才能看的懂!
2024/03/21
《周處除三害》深度解析,電影中3種動物隱喻,會讓你豁然開朗!
2024/03/21
砸了2.6億,票房不到1億,寧浩和劉德華這次合作栽了?
2024/03/19
Selina曬6月大兒子近照,盤腿坐姿神似老大爺,體重超標引發擔憂
2024/03/18
失婚後被情人兩度背叛!看透人生出家為尼「卻仍沉迷男色」大口吃肉 特立獨行的修佛行為「備受爭議」絲毫不以為意:活到99歲
2024/03/18
鄧麗君遺體之謎:脖子9處針孔,遺體遍布紅斑,男友不許解剖
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