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內心深處都藏著對烏黑秀發的向往,那不僅是外在的魅力體現,更如同青春的畫筆,在我們的年華上描繪出絢麗的色彩。
但時光如同流水,悄無聲息地帶走了我們的青春,也帶走了那份頭髮的烏黑,當白發開始在黑發間穿梭,如同冬日的雪花在綠意中飄落,它們不僅改變了我們的外在形象,更在某種程度上賦予了我們一種歲月的痕跡,一種成熟的韻味。
細心的人會發現,白發的出現并非隨意而為,它們似乎在頭部的每一個角落都有自己的位置,它們或許在后腦勺默默生根,或許在前額傲然挺立,又或許在兩鬢之間低聲細語。
這一現象不禁引發了人們的無限遐想,有人甚至將白發的位置與身體的健康狀況聯系在了一起,仿佛白發就是身體的小信使,告訴我們哪里可能潛藏著疾病。
那麼,白發在后腦勺、前額以及兩鬢的出現,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深意呢?它們是否真的是健康的預警信號?
01少白頭是病嗎?
少白頭,這個現象在許多文化中都被視為一種特殊的標志,常常與智慧、早熟或是某種神秘特質聯系在一起。
然而,當我們從醫學的角度去審視它時,這個問題便不再那麼浪漫。首先,要明確的是,少白頭并不是一種疾病,它更多地是一種生理現象的變異,與個體的遺傳、營養狀況、生活習慣等諸多因素有關。
有些人天生就有這種特質,可能是由于家族遺傳;而有些人則是在經歷了重大的生活壓力、營養不良或是長期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后,出現了少白頭的情況。盡管少白頭并不直接等同于疾病,但它卻可能是一些潛在健康問題的反映。例如,長期的營養不良或是某些內分泌系統的疾病,都可能導致頭髮過早變白。
因此,對于那些突然出現少白頭的人來說,及時就醫,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是非常必要的。
02長白發患癌風險會降低?
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曾提出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白頭髮的生長是身體自我保護的機制之一,暗示著黑色素干擾細胞基因被破壞和清除,進而可能降低患癌風險。
然而,這一觀點真的站得住腳嗎?福建附一醫院皮膚科的鄒穎副主任對此表示懷疑,她強調,截至目前,科學界尚未有確鑿的證據支持這一觀點。
白頭髮的出現,其實與黑色素顆粒的減少緊密相關,黑色素顆粒是賦予頭髮顏色的關鍵因素,其數量的減少或功能的減弱會導致頭髮逐漸變白。
但這一過程與患癌風險的降低并無直接聯系,在臨床實踐中,醫生們并未發現白頭髮多的人患癌風險明顯較低的情況。
事實上,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共有406.4萬人被確診為癌癥,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其中60-64歲和50-54歲是患癌人數最多的年齡段,而85歲人群的發病率更是達到高峰。
這明確表明,老年人群實際上是癌癥的高發群體,這一數據與「白頭髮不容易患癌」的觀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得該觀點的可信度受到質疑。
因此,盡管白頭髮的生長可能與身體的某些生理變化有關,但目前尚缺乏科學依據支持其與患癌風險降低之間的直接聯系,在面對這樣的觀點時,我們應保持理性,以科學的態度去理解和評估。
03白發長在哪,病就在哪出?長在前額、兩鬢、后腦勺,分別說明什麼
白發長在前額——脾胃失調
前額白發涌現,常常被視為脾胃失調的顯性標志,這一觀點在《黃帝內經》中得到了印證,書中明確指出:「前額屬于陽明,陽明主脾胃。」這就意味著,當陽明衰弱時,頭髮便會變白,這實際上是脾胃功能出現問題的表現。
在中醫的理論體系中,前額恰恰對應著脾胃的反射區,它像是一面鏡子,映射出我們脾胃的健康狀況。當身體出現這樣的癥狀時,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而應當給予高度的重視。
前額的白發,就像是身體發出的警報,提醒我們必須盡快調理脾胃,以免病情進一步惡化。
脾胃失調,這是一種在現代社會非常常見的疾病,它的成因多種多樣,往往與我們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不合理的飲食結構、情志的抑郁不暢,都可能導致脾胃功能紊亂,濕熱蘊阻,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癥狀。
白發長在兩鬢——肝臟疾病
白發這一象征著歲月痕跡的標志,在人體的不同部位出現,往往暗示著不同的健康信息,當白發悄然出現在兩鬢時,它可能是肝臟疾病的無聲預警。
肝臟作為人體內的「化工廠」,承擔著解毒、代謝、儲存等重要功能。然而,當肝臟受損時,其功能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全身的健康狀況,肝臟疾病的表現多種多樣,而白發長在兩鬢則是其中的一種表現。
當肝臟受到損害時,其解毒功能會減弱,導致體內的毒素積累,這些毒素會干擾正常的生理代謝過程,影響黑色素的合成和分布,黑色素是決定頭髮顏色的關鍵因素,其合成和分布的異常,會導致頭髮變白。
而兩鬢部位的毛囊對肝臟健康的敏感度較高,因此,肝臟疾病往往首先在這里表現出白發的癥狀,除了白發,肝臟疾病還可能表現為面色晦暗、眼睛發黃、疲勞乏力等癥狀,這些癥狀的出現,提醒我們要關注肝臟的健康狀況。
白發長在后腦勺——腎氣不足
在中醫的理論中,腎是人體的重要臟腑之一,主藏精,為先天之本,腎氣不足,則人體各項機能都會受到影響,其中之一就是頭髮的健康。
后腦勺的白發,正是腎氣不足的直觀表現,它們不僅僅是一種生理現象,更是一種健康警示,提醒我們要關注身體的內在平衡,及時調整生活習慣,以養腎護腎。
當然,白發長在后腦勺并非絕癥,只要我們認真對待,積極調整,完全有可能改善這一現象。
比如,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避免熬夜勞累;合理飲食,多吃補腎的食物,如核桃、黑芝麻、黑豆等;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提升腎氣。
04長白發的原因還有哪些?
生理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毛囊會逐漸萎縮,黑色素合成減少,導致頭髮變白,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無需治療。
遺傳因素
一些遺傳性疾病,如白化病、早老癥等,會導致頭髮變白,這些疾病與基因突變有關,導致黑色素不能正常合成。
疾病因素
一些慢性疾病,如惡性貧血、結核病、傷寒、痢疾等,以及內分泌疾病,如甲亢、腦垂體病變等,可能影響營養吸收或導致內分泌紊亂,從而引起白發。
此外,皮膚疾病如白癜風、斑禿等也可能導致頭髮變白。
精神因素
長期處于抑郁、焦慮狀態,情緒波動大,緊張等,可能導致頭髮變白,這是因為精神因素可能導致機體內分泌與免疫紊亂失調、血管及血液循環障礙,從而影響頭髮的營養供應。
營養物質缺乏
缺乏某些營養物質,如鋅、B族維生素等,可能導致頭髮變白,鋅是黑色素合成的必要元素,而B族維生素的缺乏也可能導致白發。
05「白頭髮拔一根,長十根」的說法是真的嗎?
頭髮的顏色主要由黑色素決定,隨著年齡的增長,黑色素合成逐漸減少,導致頭髮變白,這是一個自然的生理過程,與拔不拔白頭髮并無直接關聯。其次,頭髮的數量是由毛囊的數量決定的,而毛囊的數量在成年后基本保持不變,拔掉一根頭髮,并不會導致毛囊數量增加,因此也不會導致頭髮數量增多。
更何況,拔掉一根白頭髮后,新的頭髮長出來后,其顏色仍然是白色的,因為毛囊中的黑色素細胞數量并未因此增加。因此,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白頭髮拔一根,長十根」的說法是不正確的,白發的增多主要是由于年齡、遺傳、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與拔不拔白頭髮無關。
06長白頭髮吃什麼好?精選3種食物幫你恢復亮麗黑發
猴頭菇
猴頭菇富含蛋白質、17種氨基酸以及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物質,有助于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并有益于頭髮的生長。
紫菜
紫菜富含碘、B族維生素、蛋白質等多種營養成分。碘能刺激甲狀腺分泌,使頭髮烏黑秀美。
枸杞
枸杞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C、胡蘿卜素等,能改善肝功能,促進細胞生成,使皮膚細嫩,明目烏發。
07閱讀延伸:一夜白頭是咋回事?
一夜白頭,這個詞匯似乎充滿了詩意和神秘,然而,它實際上是一種罕見的生理現象。當我們在形容某人因為突如其來的打擊或過度的悲傷而一夜之間白了頭時,我們往往是在借用這個成語來表達強烈的情感沖擊。一夜白頭的科學解釋是,人體在遭遇極端的精神壓力或情感波動時,可能會引發內分泌系統的劇烈變化。
這種變化可能導致黑色素細胞的功能受到抑制,從而使頭髮在極短的時間內失去色素,呈現出白色的外觀。值得注意的是,一夜白頭的現象并不常見,而且其發生機制也尚未完全明了,目前的研究還無法確切地證明一夜白頭是由于精神壓力直接導致的。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