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馬上就要大禍臨頭了,咱們快跑吧」沈萬二拉著沈萬三就要回屋子收拾東西。
「跑什麼,當今皇上是我哥們,哥哥你莫怕」沈萬三甩開沈萬二的手,說道。
這個人是誰?他又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要急忙逃走呢?想要知道這個人是誰,必須要知道一個成語叫「富可敵國」。
富可敵國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財富達到了可以和國家抗衡的地步,從古至今又有多少人可以達到富可敵國的地步呢?
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沈萬三,在朱元璋當皇上的時候,這個沈萬三可謂是名揚四海,名震大江南北。
這個沈萬三為什麼這麼出名?難道是大將軍?難道是才高八斗?都錯了,沈萬三出名就是因為一個字:富!
當年朱元璋要大修南京城的城墻,朱元璋把這個事情在朝堂之上一說,沈萬三直接站出來,上奏皇帝說,這個修城墻的錢我為您掏。
當時朱元璋的表情微微有些不妙,隨后沈萬三又說,我替您掏三分之一吧,洪武門到水西門的這二十里路我替您出錢。
朱元璋一聽沈萬三說掏錢,自然是高興的,朱元璋還在替國家高興,覺得有「忠義之士」為國家效力了,朱元璋此時要將沈萬三當成好兄弟了。
定好了修路計劃,沈萬三打算和朱元璋來一場修路競賽,朱元璋欣然答應了,到最后沒想到沈萬三的工程比朱元璋還要提早三天完成。
古時候大型工程順利結束之后,一般都會進行大型慶功宴,修路之后,朱元璋為沈萬三大辦宴席。
宴席之上,朱元璋還親自敬沈萬三喝酒,從古至今能有幾個人讓皇帝親自敬酒?這可是至高無上的榮耀,簡直是讓整個九族熠熠生輝啊。
可沈萬三卻是個不知好歹的人,不但不恭敬地接受皇上的敬酒,反而讓皇帝沒了臉面,這是發生了什麼?
原來,皇帝向沈萬三敬酒的時候,笑著說沈萬三是「白衣天子」,這句話可是把沈萬三嚇得一哆嗦,這是為什麼呢?
「白衣」在民間俗稱布衣,布衣就是平民的意思,那「白衣天子」不就是說是民間的天子嗎?
皇帝說沈萬三是民間的天子,這可不得把沈萬三嚇得一哆嗦嗎?
大家是知道的,朱元璋可是平民出身的大明開祖皇帝,這沈萬三被稱為「白衣天子」,這不是公開挑釁皇帝嗎?
沈萬三發現自己犯錯了,沒有別的辦法,沈萬三只能選擇哄好皇帝了,那沈萬三能怎麼哄呢?怎麼能巴結巴結皇帝呢?
沈萬三什麼都沒有,就只剩下錢了,那沒有辦法了,就只能用錢來解決問題了。
當時,沈萬三就命令手下給朱元璋進貢了兩千錠銀子,大概有四萬多兩銀子,除此之外還有200斤黃金。
之后的時間里,只要朱元璋一有動向,沈萬三立馬拍上馬屁,可謂是朱元璋指哪,沈萬三就打哪。
在這之后的沈萬三似乎是有些「飄」了,朱元璋為了表揚沈萬三的修路事件,將沈萬三的第三個兒子沈榮封為王。
在一般人看來,朱元璋這麼做是為了給沈萬三臉面,表揚沈萬三的這種為國家出錢、出力的表現,同時也是為了安撫人心。
皇帝的目的是讓底下大臣覺得,只要是為國家出錢、出力,以后自己的后代就會有出路,所以才會進行嘉賞和封王。
但是偏偏經商的沈萬三不這麼覺得,沈萬三單純地覺得朱元璋沒有錢,國庫里沒有錢,連修路都需要大臣掏錢。
這個時候的沈萬三覺得自己太牛了,連皇帝都朝自己借錢,沈萬三覺得自己在皇帝面前太有面子了,之后沈萬三的行為更是變本加厲了。
這個時候的沈萬三竟然開始出錢犒勞軍隊士兵,您說,這沈萬三是不是有一些大膽?
沈萬三恭敬地站在朱元璋旁邊,朱元璋問:「朕有百萬軍,汝能遍濟之乎?」
沈萬三:「每一軍搞金一兩」。
沈萬三竟然對朱元璋承諾說軍隊里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兩黃金,大家想一想整個大明朝有多少軍隊?有多少人呢?
雖然沈萬三很富有,在民間稱為首富,但是畢竟只是個大臣,有什麼資格出錢犒勞皇帝的軍隊呢?
在皇帝眼里,那軍隊可是朝廷的重中之重,那沈萬三竟然敢直接打賞軍隊?
朱元璋越想越生氣,于是說出了「匹夫犒天子軍,亂民也,宜誅」這句話。
這句話證明了朱元璋真的震怒了,立馬下令將沈萬三壓入天牢,隨時準備處死沈萬三。
日子又過了幾天,沈萬二急忙來找到弟弟沈萬三,于是就出現了文章最開頭的對話。
沈萬三要大禍臨頭,那沈萬二又是如何知曉的呢?難不成沈萬二是個算命先生?還是說沈萬二可以洞察一切事情?
都不是,不要把沈萬二想得過于「神仙」,沈萬二也是和沈萬三一樣都是經商的人,只不過頭腦比弟弟沈萬三要稍稍差一些。
兄弟兩個人在商界混得很出色,最后兩個人的下場卻是不一樣的,一個家庭美滿且幸福;另一個家破人亡,死相凄慘。
而造成這樣的結果,都是沈萬三自己「作」出來的。開頭說到沈萬二拉著弟弟就要跑路,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沈萬二和朋友在酒樓吃飯喝酒,本來是兩個人在閣樓上怡然自得地看著街道,這時從街道上傳來了孩子們的詩句。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貴人,日高五丈猶披被。」
起初,打油詩被孩子們稚嫩的語音說出來,沈萬二并沒有多想,然后沈萬二將打油詩又默念了一遍,暗聲道,不好!
沈萬二起身關上門窗,同好友喝了口酒,向好友詢問道:「李兄,你見多識廣,又總出入京城,這要發生什麼事了?」
「沈兄,不必多慮,這首打油詩也只是皇上在京城做的一首打油詩罷了。」
「這首打油詩在京城都傳開了,沒想到這麼快就傳到這里了,來來,沈兄喝酒,不必多慮了。」
民間的人都想不到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會做這樣一首打油詩,而打油詩里寫出了對江南富商的羨慕之意。
雖然身為皇帝,但是比文武百官起得還早,比文武百官休息得還晚,不如江南的富人家老頭,太陽曬屁股還可以蓋著被子睡覺。
詩句雖然是表達皇帝對江南富商的羨慕之意,還有自嘲之意,但是仔細一想又不是這麼回事。
沈萬二想到這里,馬上辭別好友,來到弟弟沈萬三家里,對著弟弟講了一遍打油詩,弟弟沈萬三依舊不以為然。
「皇帝表面上是首打油詩,實則是盯上了咱們江南這一帶啊,咱們以后的日子估計不會好過的」沈萬二語重心長道。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