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武俠世界觀里,那些頂尖高手往往到最后都是拼內功,可若是一位高手的外功招式與輕功不及對方,或許都等不到拼內功之時就已經敗下陣來了,尤其是輕功,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輕功越好,一個人的身法也就更靈敏。
(韋一笑劇照)
而談及金庸筆下輕功最強之人,多數人可能會想到「青翼蝠王」韋一笑,畢竟那是金庸欽點的「輕功第一人」,但韋蝠王的輕功真的算得上是全書最強嗎?
未必,至少有三人不弱于他。
韋蝠王的輕功到底有多強?
書中的確是有幾處細節能夠展現他的輕功之高,比如韋一笑在沙漠中帶人狂奔,書中是這麼寫的:「好在韋一笑輕功雖佳,手上抱了一個人后,總不能踏沙無痕,沙漠之中還是留下了一條足跡。」張無忌認為自己三天三夜便能追上他。
還有抹黑趙敏的臉那一次,書中是這麼說的:「韋一笑忽然伸出手掌,在掌心吐了數口唾沫,伸手在鞋底擦了幾下,哈哈大笑,眾人正不知他搗什麼鬼,突然間青影一晃一閃。趙敏只覺自己臉頰上各給一只手掌摸了一下,看韋一笑時,卻已站在原地,只手中多了兩柄短刀,不知是從何人腰間掏來的。趙敏心念一動,知道不好,不敢伸手去摸自己臉頰,忙取手帕在臉上一擦,果見帕上黑黑的沾了不少泥污,顯是韋一笑鞋底的污穢再混著唾沫,思之幾欲作嘔。
」
(趙敏劇照)
這速度著實是快,仿佛瞬移一般,韋一笑便將唾沫和黑泥抹在了趙敏的臉上。
但僅僅只是憑這樣的表現,是絕不足以被稱為「輕功最佳」的,他這瞬移的絕技,那不以輕功見長的歐陽鋒也能做到,畢竟他也有一招「瞬息千里」。
要論金庸全書輕功最強之人,應是下文提到的這三位。
不少人如今都會用「掃地僧」來形容那些大隱隱于市的高人,而能讓「掃地僧」成為一個形容詞,可見金庸筆下的這個角色被塑造得有多成功。
不過掃地僧到底強在哪?多數人可能只注意到了他在藏經閣中使用的那無形氣墻,不可否認,那氣墻確實厲害,無論是鳩摩智的小無相功,慕容復的斗轉星移還是蕭峰的降龍十八掌,打在那氣墻之上都會被消散于無形之中,但你可能注意到掃地僧的輕功也遠勝在場群雄?
當掃地僧被蕭峰打了一掌之后,他并沒有戀戰,而是選擇拖著蕭遠山與慕容博的「尸體」飛身離去,在旁人看來,一個受傷的老者如何能跑得過蕭峰,然而事實卻是蕭峰也追不上他。
(掃地僧劇照)
書中是這麼寫的:「(掃地僧)竟如凌虛而行一般,走了幾步,便跨出了窗子……便如紙鳶般向前飄出數丈,雙手仍抓著兩具尸身,三個身子輕飄飄的,渾不似血肉之軀……那老僧輕功之奇,實是生平從所未見,宛似身有邪術一般。蕭峰奮力急奔,只覺山風刮臉如刀,自知奔行奇速,但離那老僧背后始終有兩三丈遠近。」
與其說掃地僧是在用輕功奔跑,倒不如說是像風箏一樣在飄,那場面著實駭人。
《書劍恩仇錄》作為金庸的第一部作品,無論是對角色的刻畫還是故事整體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如「射雕三部曲」和《天龍八部》等作品的,再加上故事是以清朝為背景,這時代高手凋零,相對于雙雕時代和天龍時代而言,著實顯得有些無趣。
但一個時代的平均水平低,并不代表著這個時代沒有鶴立雞群的存在,而那阿凡提就是這個時代最深不可測的高手。
(阿凡提劇照)
書中他就上演過扛著一頭驢跑過騎馬的人的操作,原著道:「李沅芷回頭一望,見那毛驢一跛一拐,遠遠落在后面。她哈哈大笑,加緊馳驟,突然之間,一團黑影從身旁掠過,定睛看時,竟是那人把驢子負在肩頭,放開大步,向前飛奔。她這一驚非同小可……但那人奔跑如風馳電掣一般,始終搶在馬頭之前。
不到片刻,兩人奔到沙丘,終于是騎人的驢比人騎的馬搶先了丈余。」
阿凡提這操作簡直不像是武俠小說中的橋段,到有幾分仙俠或者魔幻的意思了,一個正常人別說扛著驢跑,甚至就連將驢扛起來,也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務,從這個細節來看,阿凡提的輕功已是超凡入圣了。
武當派祖師張三豐被后世之人視為古今第一宗師,但他眼中最強的宗師卻不是自己,而是少林派的達摩。
畢竟他曾說過這麼一句:「紅花白藕,天下武學原是一家,千百年來互相截長補短,真正本源早已不可分辨。但少林派領袖武林,數百年來眾所公認……」
至于達摩祖師有多強,則很難說了,且不說少林七十二絕技都是他一人所創,至少其中大部分都是由他所創,連載版中,甚至金庸將九陰九陽兩本經書的作者也設定為達摩,只是後來這一設定被刪改了。
(達摩劇照)
但有一點是沒改的,那就是達摩的輕功,《俠客行》中,武林后輩就提到過達摩祖師的輕功:「向來只聽說少林派是武林中的泰山北斗,達摩祖師一葦渡江,開創少林一派,想必是古往今來武功最高之人了。」
所謂的一葦渡江,便是指達摩在渡過長江時,只立身于一根蘆葦之上,試問除了達摩之外,書中可有人能做到這一點?要知道靜立于蘆葦之上與那裘千仞的水上漂功夫可不是一個概念,裘千仞是通過多次踩踏水面達到穿水而過的效果,而達摩則是靜立不動,難度明顯更高,這等境界,韋一笑自然又是不如了。
所以要論金庸全書輕功最強之人,當是掃地僧、阿凡提和達摩這三人。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