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美。最近疫情還是比較嚴重的,我們村很多人都感染了,癥狀倒也不是很嚴重,就是咳嗽得厲害,喉嚨癢,吃了一些西藥也沒有什麼效果,去問了問村里的老中醫,他告訴我有一種草藥專治肺熱咳嗽,還能解毒,我們村里人稱它為「止咳草」,有時候嗓子不舒服了就去山上采幾株煎水喝,一般都是馬上見效的。
這種植物一般生長在山坡、耕地、路邊及灌叢叢林中,在南方十分常見,北方地區則相對少一點,在福建、廣西、云南這些省份都有分布,在我們農村這里,老人經常采收以后將它洗干凈,切成段或片,然后曬干就可以留著備用了,特別是像現在季節性流感咳嗽高發,老人最喜歡這種植物了,看見就要摘一些回家。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種被譽為「止咳草」的植物。
「止咳草」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植物,在農村隨處可見,但經常被人忽視,它的學名叫做烏蘞莓,別名五葉藤、五爪龍、牽牛花。烏蘞莓以前在農村長的非常多,在山坡、路邊、圍墻上都有,路過隨手摘一朵喇叭花,特別好看。
在農村,人們不知道它的價值珍貴,經常把它當野草除掉,但是一咳嗽、咽喉腫痛,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它,效果特別好,而且還不花錢。
它的味甘,性寒,所以體質虛寒的人不太適合服用。它主治肺熱咳嗽,小便不利、淋病、水腫,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利尿止血的功效,可以內服也可以外用,內服的話可以煎水、浸酒、搗汁,或者是磨成粉末狀用溫水沖服,如果外用就直接將適量五葉藤搗碎后敷在患處,十分方便。
烏蘞莓是葡萄科烏蘞莓屬植物,草質藤本。小枝圓柱形,有縱棱紋,無毛或微被疏柔毛。它的果實近球形,是紫藍色的漿果,直徑約1厘米,有2-4顆的種子,種子是倒三角狀的卵圓形。烏蘞莓喜光照充足的生長環境,耐旱不耐寒。如果想要種植的話很簡單,因為烏蘞莓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平常的菜園土,腐殖土都可以,要保證它的光照時間,記得及時澆水,同時也要記得松土,避免土壤出現板結,及時清除花盆內的雜草,避免發生病蟲害。由于它的植株比較小,我們可以在一個花盆里移植兩三株,這樣看起來會更美觀一些。
烏蘞莓通常由五片葉子組成,它的葉片邊緣有鋸齒,果實成熟時為紫黑色的球形,像葡萄似的,一串串的掛在枝頭,以前的小孩子沒有零食吃,就喜歡摘一些野果來吃,但是這種果實卻沒人敢吃,因為大人跟小孩子說這種黑黑的果實有毒,吃了會肚子疼。但實際上它確實不能吃,烏蘞莓的果實有一定的毒性,食用的話會中毒,出現腸胃不適以及嘔吐的癥狀,雖然這種果實雖然不能直接進行食用,但是我們可以將它制作成抑菌的藥物來使用。
看似普通的烏蘞莓,其實價值可不小,除了我們上面講到的功效,烏蘞莓還能治療風濕痛、毒蛇咬傷。下次看到記得采一些帶回家曬干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