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非常杰出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時期雖然出現過一些差錯,但總體來說還算不錯,為之后漢武帝痛擊匈奴打下了堅實基礎。
漢景帝在位時期曾重用過一位能力非常不錯的將領,此人名叫周亞夫。
但有一天兩人心生嫌隙。
漢景帝某次請周亞夫吃飯,他故意沒準備筷子,結果等吃完飯漢景帝就說:「此人留不得啊!」
期間究竟發生了什麼?明君和忠臣為何到最后發展成了這樣?
周勃是西漢一位非常重要的開國功臣,他曾擔任過西漢太尉、宰相等職位,當時被劉邦親自封為絳侯,妥妥的一位朝中重臣。
周亞夫就是周勃的第二個兒子,出生于這樣的家庭,周亞夫從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
受父親經歷的影響,周亞夫從小就對軍事知識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他年幼時期讀了大量兵書,有著豐富的兵家知識。
周亞夫和他父親一樣,為人非常誠懇,對待工作兢兢業業。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周亞夫的見識也越來越寬廣。有一天他聽說了一位非常厲害的相面老太太,據說她看過面相后說的話,之后都能得到驗證。
聽說有這麼一位能人,周亞夫也便請老人家過來一看。
觀察周亞夫的面相時,老太太的表情是先驚訝后失落,之后他便說道:「三年后你會成功繼承爵位,八年后你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只不過……」
一聽老太太這麼說,周亞夫頓感不妙,但這最后一句才是最吸引人的。
雖然知道可能是一些不太好的話,不過周亞夫表示老太太但說無妨。就算是再不好的結果,他也不會說什麼,而且錢也照樣給。
隨后老太太繼續說道:「先生雖然生得尊貴,但最后的結局卻是活活餓死……」周亞夫聽后哈哈大笑起來。
周亞夫并不是在嘲笑自己最后的結局,而是他覺得老太太說的一點兒也不對。
首先是爵位,這個就和太子以后成為皇帝的道理非常相似,爵位也是由嫡長子繼承的。也就是說,周勃的爵位是由他的長子,也就是周亞夫的哥哥來繼承。
這是其一,然后就是周亞夫最后的結局,他質問老太太:「既然我生來尊貴,而且還會成為那‘萬人之上’的宰相,那最后又怎會餓死呢?這太矛盾了。」
周亞夫說得的確在理,不過老太太沒有反駁,而是說道:「信不信由你。」
由于老太太說得非常矛盾,周亞夫并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沒想到幾年后,周勃的爵位竟真的傳到了周亞夫身上,這是怎麼回事?
面相完后按照正常發展,周勃的確是將爵位傳給了自己的長子,但沒多久便出現了問題。
周勃的長子周勝之後來因惡意殘害他人被剝奪了爵位,那時還是漢文帝在位時期。
文帝本想著趁機收回這個爵位,但他覺得周勃為大漢王朝立下過不少功勞,這不是一般的人家,于是便打消了收回爵位的想法。
既然不收回,那肯定得找周勃的其他兒子來繼承爵位。
經過漢文帝一年左右的考察,他發現周亞夫這小子不錯,為人誠實、工作勤懇,應該能配得上這個爵位,于是周亞夫成功繼承爵位。
這一切實在是來得太突然了,周亞夫突然想到老太太的面相之言。
「難道老太太說得句句屬實?」周亞夫心中不禁疑惑。
面相學也是我們華夏的優秀傳統文化,雖然說傳到現在可能已經沒有那麼準了,但它剛誕生的時候還是有些準頭的。
看面相并不是盯著人臉亂看,都是有說法的。
比如我們常說的「五官」是一個看點,除此之外還有「三停」和「十二宮」等,這些都是重要的依據。
老輩子傳下來的東西,總是充滿著一些神秘色彩。
在唐朝時期有一位著名的能人叫袁天罡,此人也是精通相面。當時唐朝許多官人都找他相過面,而且都得到了驗證。
後來袁天罡來到了著名的武家,當時武曌還年幼,其家人說這是一個男娃,讓罡子看看「他」以后會有怎樣的成就。
看著在地上慢慢走動的武曌,其面相讓袁天罡大驚道:「此子非凡人也,不可窺測,如果‘他’是一個女娃的話,那將來必定是天下之主。」
這袁天罡也是膽子大,如此重要的機密都敢說出來,如果被皇帝得知可是要掉頭的。
武曌便是後來著名的皇帝武則天,她的傳奇故事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由此不難看出,面相學真的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
周亞夫能碰到這樣一位非常厲害的老太太,也算是比較幸運了。「天機」雖然已經讓他知道了,但卻沒有因此改變。
後來周亞夫堅守崗位,還成功打退了來犯的匈奴士兵。之后他還改良了傳統的守城之法,漢文帝對他大加贊賞。
後來漢文帝更是把京城的兵權交給了他,讓他負責保護自己和皇室成員的安危。
漢文帝臨終前曾對太子說道:「周亞夫是一位很不錯的將領,到了關鍵時刻,你可以放心地重用他。」
劉邦在建國后曾分封了不少王和侯,由于世襲關系,這些藩王們在自己的封地權力越來越大,直接威脅到了京城的皇權。
在一位大臣的建議下,漢景帝開始了削藩。自古以來削藩是個大坑,只要跳進去就容易出不來。
面對漢景帝的削藩政策,那些實力比較強大的藩王們很不服氣。于是他們聯合其他藩王開始起兵反抗,這便是漢朝歷史上有名的「七國之亂」。
漢景帝見狀直接讓周亞夫當了太尉。周亞夫不負所望,他僅僅用了三個月就成功結束了這次聲勢浩大的叛亂。
這可是大功一件啊!也正是因為有這次事件的功勞,周亞夫成功當上了宰相,真的成為了那「一人之上萬人之下」。
本以為這將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開端,豈料出現了幾件讓君臣心生嫌隙的事件,第一個就是關于太子的問題。
自古以來都是嫡長子為太子,這沒有什麼好說的、太子也的確是漢景帝的長子,但突然有一天漢景帝更換太子。
一般來說沒有什麼特殊情況是不會隨意更換的,比如太子實在是無能或者不像個人;又或者他提前身死,這種比較極端的情況下是可以換的。
漢景帝之所以想換太子,是因為太子母親不受寵了。周亞夫聽后極力勸諫萬萬不可,但景帝沒聽。
就是因為反對更換太子,導致周亞夫和漢景帝之間的間隙越來越大。
之后有幾個匈奴將軍投降了漢朝,景帝想給他們封侯。周亞夫聽后再次勸諫,這件事不妥,畢竟誰知道這群人是不是誠心歸降呢,萬一是匈奴派來的臥底怎麼辦?
僅僅因為他們歸降就封侯,這讓那些屢建奇功而未封侯的將領們作何感想?
但景帝還是給這些人封了侯。周亞夫見狀也是非常生氣,于是他就說自己病了無法繼續工作,意思就是說我要辭職。
周亞夫的意思景帝自然明白,但這畢竟是一個忠國為民的好大臣,景帝自然是非常不舍。于是他決定宴請周亞夫,也就是給他個台階下。
但當食物端上來后沒有筷子,景帝故意,沒給筷子,就是想看看周亞夫有沒有變化。
周亞夫非常不滿地朝太監要筷子,很顯然他還對之前的事跟耿于懷。
周亞夫走后,漢景帝搖了搖頭說道:「如此心性,以后怎會輔佐好太子?留不下他了呀。」
漢景帝這個「留不下」并不是說要殺了他,而且無法繼續重用他了。
後來周亞夫病重,他的兒子就偷偷買了500個甲盾。
周亞夫是一代名將,死后有這些武器陪伴也符合那時的禮法。不過武器是禁止私人買賣的,所以此事泄露后周亞夫家就被搜查了。
他們認為周亞夫是要早飯,但周亞夫對此絕不承認。
見周亞夫如此執拗,漢景帝便把大漢最高司法官派去審問他了。
在周亞夫看來,這是自己以后下葬用的東西,提前買來并沒有什麼不妥,但司法官就說他是要謀反。
周亞夫在漢朝為官多年,與他結怨的人也是大有人在。
所以在某些人的指使下,周亞夫被陷害進了大牢。想想自己一路走來的經歷,有過巔峰也有過低谷,最后周亞夫選擇了絕食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清白。
在五天五夜的不吃不喝下,周亞夫最終吐血身亡,一代名將就這樣隕落了。
周亞夫最后之所以會落得如此結局,并不是說他按照老太太劇本走的。后世對他的評價有這麼四個字:「過剛易折」。
就連皇帝都放下面子了,他卻依舊無法面對過去。忠誠雖然是件好事,但周亞夫忠誠過頭了。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