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孩子,每一個假期都安排得滿滿當當,一個閑不住的媽媽,帶出來兩個總想出去「浪」的娃娃。
當我抱怨帶孩子很累的時候,閨蜜慧慧總是說:「你陪孩子在家玩,不就輕松多了嗎?」
確實,她也是兩個孩子,每次邀請她一起帶孩子出去玩,她的理由都有很多。
比如,孩子作業還沒有做完,孩子的身體最近不太好,媽媽最近很忙……
她的兩個孩子很聽話,性格比較內向,當我們的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差距就特別明顯。她的小女兒,比我女兒大一歲,但是,很嬌氣。喝一瓶飲料,如果一下打不開,就會眼圈發紅了。
我的女兒比較皮實,她會自己找工具解決,找不到父母幫忙,也會尋求哥哥的幫助……
兩個男孩都是11歲,個頭上我兒子要高半頭,脾氣卻很不好,遇到一點不滿意就黑臉、摔東西,他媽媽也只能是無奈的看著、搖搖頭……
我們經常說現在的孩子不好管,教育孩子是個大難題,教育孩子確實很復雜,因為生活是最好的課堂,而講好這堂課的人,就是我們這些父母。
也許是我們的方法不對,讓孩子的成長受到了阻礙,就拿現在很多孩子都是「
宅男」、「宅女」來說,整天抱著手機和游戲為伍,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個并不是否定在家宅的做法,而是確實宅在家更容易產生一些社交和性格障礙)
把孩子領出家門,帶他們出去「浪」也許很難,但是,我們會發現經常出去「浪」和每天「宅在家」的孩子會有很大的差別。
孩子經常出去浪,反而對他的各方面成長都有好處!
第一,孩子經常出去玩,他的抗挫折能力,會比總愛宅在家的孩子強許多。
我經常帶著兩個孩子出去郊游,帶上一些裝備,準備一些好吃的,去和大自然來一個親密接觸。孩子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雖然會很累,卻是很高興的。
偶爾,我們忘了帶某個工具,孩子們還要絞盡腦汁想辦法,比如上次忘記帶栓賬篷的繩子,他們就去找了一些藤條來代替。
家里總是比較舒適的,沒啥機會磨煉孩子。但出門在外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就算是最簡單的帶孩子出去住賓館,孩子也要鍛煉自己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吧!
所以,經常和父母一起出去玩的孩子,他們會表現出比較強的抗挫折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交流的能力。
如果家長想要培養一個綜合能力比較強的孩子,經常帶他出門絕對是個好方法。
第二,孩子經常出去玩,能鍛煉他們控制情緒的能力。
很多孩子在家都是肆意、隨便的,通常家里沒有定下什麼規矩,但是出去玩可就不是這麼隨便了。
我們出行要遵守交通規則,去游樂場玩,我們要排隊買票,玩的時候,也要遵守園區的規則。孩子在家是和父母打交道,不用收斂自己的脾氣,有時候想發脾氣就發了。
但是,當你家孩子出去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就不能肆意妄為了,就要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和別人打交道,不然別的小朋友不跟你家孩子玩。
所以,我們經常帶孩子出去玩,是提高孩子情商的好機會。
通常跟別人一起玩,能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學會包容理解別人,更能讓他學會換位思考和團結合作。
孩子出去浪得多了,他的情緒管理能力越來越強,共情能力強,將來發展機會也會多一些。
第三,孩子經常出去玩,眼界更寬,處理事情的能力也比宅在家里的孩子強許多。
有一次,在商場里,一個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媽媽了,小朋友很淡定地對服務員說道:「阿姨,我媽媽不見了,你
能不能給我媽媽打個電話,我就在這里等她。」
這麼點兒的小孩子,遇到意外的事情不是哭鼻子,而是想到了給媽媽打電話,又怕媽媽找不到自己,不敢離開走散的地方。
她居然想了很多種方法來保護自己,可見不是一個簡單的小孩啊,一定經常出來玩,所以遇到事不會怕,會有自己的主意。
家長如果可以經常帶孩子出去玩,她會遇到很多不同的困難,需要自己去解決,也會見識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讓他眼界更寬,一旦遇到什麼事情,孩子應變能力也會更強。
但如果你家娃經常宅在家,可能就不知道如何處理突發狀況了。
人生無常,有些事情,總得孩子走出去領略,去試錯,才能找到答案,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經常出去玩的孩子身體更健康,心理更陽光。
現在孩子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比例越來越高了,找一找原因,學習壓力太大是一方面,住在高樓大廈里面,很少與同齡人溝通交流也是另一方面。
我們如果可以經常帶孩子出去玩玩,首先是一種很好的解壓方式,美好的風景和娛樂會讓孩子緊張的心情得到放松。
然后也可以交到一些好朋友,豐富一下孩子的交際圈,釋放孩子愛玩的天性,他們的心理會更陽光的。
像經常宅在家玩的孩子,只能玩手機和電子產品,這樣容易封閉孩子的內心世界,反而容易抑郁。
再說身體也沒得到鍛煉,很可能比經常出去浪的孩子,身體弱一些。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知道帶孩子出去玩確實不輕松,需要父母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
但是每周安排一次外出游玩的機會,還是非常值得的,不一定需要我們花太多的錢,比如去郊外野餐,去公園散步,一家人去游樂場,都是可以的。
生活的多姿多彩,需要我們自己去創造,帶著孩子去認識世界,這才是最正確的成長方式。
互動話題:你家孩子是愛宅家,還是愛出去玩呢?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