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40年6月27日,午夜。
新四軍挺進縱隊駐地——郭村,突然出現一位渾身濕透,身著白色旗袍的女子。
該女子是來自泰州的國軍中尉。
要知道,就在同年三月份,挺進縱隊與國民黨的韓德勤部多次交火,4月9日才剛剛結束了半塔集保衛戰,兩方關系正處于緊張狀態。
這個國軍女中尉此時出現,到底有何用意?
更為奇怪的是,她執意要求要見新四軍挺進縱隊的副司令員葉飛,這是為何?
1940年6月28日,寧靜的郭村傳來陣陣槍聲,一場郭村保衛戰悄然打響。
交戰雙方是國民黨李長江和李明揚的「兩李」部隊,以及葉飛、管文蔚領導的新四軍挺進縱隊。
自4月9日取得半塔集保衛戰的勝利后,根據黨中央的指示,葉飛的挺進縱隊接到了在蘇北擴大部隊,建立政權的任務。
于是,為完成任務,葉飛、管文蔚率部轉移至郭村休整。
二十一世紀的江都市郭村鎮繁華富饒、環境優美,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戰爭年代的郭村同樣是兵家必爭之地。
在戰爭年代,郭村是一個適于革命發展的地方,因此這里分布著新四軍、日偽軍、國民黨三方勢力。
也因此,郭村各方勢力矛盾極深。
最為明顯的是同為國民黨軍隊的韓德勤部以及「兩李」部隊。
韓德勤為蔣介石嫡系部隊,一直堅持「消極抗日,積極反共」,而李長江、李明揚手中的「兩李」部隊卻與桂系聯系緊密,對共產黨持中立態度。
所以,陳毅根據各方力量對比,制定了「擊敵、聯李、孤韓」的方針。
然而,在韓德勤的挑撥之下,李長江和李明揚走向反共,為郭村之戰埋下隱患。
此時李長江的「兩李」部隊共計13個團,與之相比,由葉飛和管文蔚領導的新四軍挺進縱隊,共計四個營的兵力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在這種敵眾我寡的情況下,葉飛決定以智取勝。
1940年6月26日下午,葉飛佯裝帶領部隊渡過通揚河,做出增援陳玉生部的假象,等到李長江中計后,又暗中回到了郭村。
隨后,根據「兩李」部隊內部派系紛雜,人心不齊的弱點制定了「積極防御,以陣地前的短促突擊擊退敵人進攻,穩定郭村陣地」的作戰方針。
6月28日拂曉,李長江部十三個團向郭村發起圍攻,第一次總攻開始,郭村保衛戰打響。
葉飛率領縱隊頑強抵抗,首戰告捷。
29日,天剛剛微亮,李長江再次發起總攻,為激發部隊戰力,李長江下令打下郭村后可任意燒殺搶掠三天。
「兩李」部隊陳中柱、陳才福攻勢猛烈,挺進縱隊奮力抵抗,雙方激戰一天,最終,陳中柱、陳才福部被擊退至王家莊。
29日夜,接到陳毅急電的蘇皖支隊陶勇、盧勝,率部趕赴郭村,郭村兵力得到補充。
而在李長江「任意燒殺搶掠」的命令下,郭村百姓群情激憤,全村男女老少隨新四軍部隊一同投入戰斗,在軍民同心協力下,李長江的第二次總攻最終以失敗告終。
此后兩天,雙方又多次交火,戰況膠著。
1940年7月3日,陳毅抵達郭村。
按照陳毅的指示,葉飛等人始終堅持「擊敵、聯李、孤韓」的策略,以防把「二李」逼到日軍和韓德勤一方。
至7月4日,李長江的「兩李」部隊潰敗而逃,歷時七個晝夜的郭村保衛戰宣告勝利。
此次戰役,我軍重創李長江部隊,并繳獲大量槍支,可謂是大獲全勝。
這場以少勝多的郭村保衛戰,也為新四軍在蘇北建立政權奠定了基礎。
而這場戰爭能夠取得勝利,除了我軍的頑強抵抗之外,還和一個人的到來密不可分。
1940年4月27日午夜,正在熟睡中的葉飛被值班參謀叫醒,報告說營地出現了一名女同志,點名要見他。
隨后,葉飛見到了這個身著旗袍,看上去有些狼狽的女子。
與他一起的還有值班科長彭德清、蘇北特委書記韋一平、挺進縱隊司令員管文蔚以及參謀長張藩。
在她的敘述中,葉飛等人得知她叫李欣,是國民黨二縱隊的中尉政訓員,同時她也是我黨的地下工作者,一名紅色特工。
李欣帶來了李長江部隊將要提前進攻的消息,也帶來了有關敵人兵力部署的情報。
在李欣的提前預警下,葉飛和管文蔚有了緩沖的時間,對敵軍的進攻作出了相應的計劃,這份情報的及時出現,為郭村保衛戰的勝利提供了一個大前提。
那麼李欣是如何成為一名隱蔽戰線的戰士?又是為何成為了「鄭少儀」?
這便要從一年前說起。
1939年,泰州,國民黨魯蘇皖邊區李長江、李明揚的「兩李」部隊中突然多了一名女軍人,隨后,這個年紀輕輕的女兵一路升到了二縱隊中尉政訓員的職位。
這名女中尉正是李欣,江蘇揚州人,到部隊時才不過十九歲。
然而,沒人知道,這個在國民黨中官至中尉的女兵還有著另一個身份——中共隱蔽戰線的情報員。
李欣對革命事業一直充滿向往,1939年,李欣加入了陳文的部隊,在抗日英雄的隊伍中,她深受熏陶,不久后就加入了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蘇北地區形勢復雜,李欣被組織派遣至泰州,在「兩李」部隊中進行潛伏,她的本名叫李振芳,李欣是為潛伏而取的化名。
1940年6月,郭村保衛戰前夕,在敵人中間潛伏一年有余的李振芳偶然發現李長江部隊提前發軍餉了,戰爭年代,軍餉總是與打仗掛鉤。
意識到不對的李振芳,多方打探,終于得知李長江將于28日拂曉對郭村發起攻勢,獲得情報的李振芳,卻發現上線已經撤離,情報無法送出。
是否要親自傳遞情報,成了擺在李振芳面前的一道難題。
送,就意味著她的身份即將暴露,潛伏工作將無法進行;不送,則會讓本就兵力懸殊的挺進縱隊再受重創,加劇敗勢。
幾番思慮后,李振芳還是選擇了去往郭村,傳遞情報。
于是,李振芳找借口支開了身邊的勤務兵,換掉軍裝,穿上旗袍,從后門出發,趁著夜色一路急行趕往郭村。
在蹚過一條又一條河后,李振芳見到了挺進縱隊的副司令員葉飛,送出了情報。
這份情報使得葉飛等人提前得知了敵軍的動向,并就此做了充足的準備,為郭村保衛戰的勝利贏得了先機。
郭村保衛戰結束后,李振芳留在了新四軍,沒有繼續執行潛伏任務,而「李欣」這個名字也不再安全,所以,李振芳又改名為「鄭少儀」。
江都郭村保衛戰紀念館陳列著鄭少儀的照片,這位「夜送情報」的女英雄受到人們的敬仰。
而當年郭村保衛戰中的挺進縱隊的副司令員葉飛對于鄭少儀也是印象深刻,贊不絕口,時常會提起鄭少儀的英勇事跡。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