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剛看完郭剛堂和妻子抱頭痛哭,轉頭就刷到了這個問題。
有很多問題并不是非黑即白。更不會符合常情常理。
很多事情,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旁人不過只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罷了。
先說郭麒麟。
郭德綱23歲生下郭麒麟,這對本來就處境困窘的郭德綱來說,無異于加劇了生活負擔。
此時的郭德綱如果沒有野心,沒有成名成角的理想,過個普通人的日子應該不成什麼問題,但他是郭德綱,是恃才自傲的郭德綱,是不甘心一生只做個小演員的郭德綱,他勢必臥薪嘗膽忍辱負重,哪怕受盡凌,哪怕走投無路他都想闖出一片天地來。
黎明明前的暗黑時刻總是很漫長,也最難熬。
而郭麒麟正是在郭德綱最艱難時出生,直到四歲時郭德綱依舊難以出人頭地,郭麒麟生母和郭德綱之間的矛盾也激化至頂點,最終二人失婚,郭麒麟媽媽遠走日本,郭麒麟留在了奶奶家。
郭德綱繼續行走江湖尋找出路,看看能否得遇貴人,將他送上坦途。
後來我們知道,他等到了侯耀文,拜在侯門之下成為侯門徒弟之后,郭德綱風生水起,而此時,四處漂泊的他,已經好幾年沒有見到郭麒麟。
郭麒麟說:六歲之前,我不認識我爸爸,第一次見他,我不認識。
很多家庭的親子關系其實很淡漠,淡漠的比和陌生人相處都尷尬別扭。
郭麒麟和郭德綱之間就是這種很不自然很不親密的父子關系。
長期的疏離使郭麒麟和郭德綱之間有一種客氣的有些陌生的感覺。
太禮貌太客氣就是一種生疏。
這是郭麒麟對郭德綱的感情,冷淡又疏離,想親近又無法沖破從小就形成的壁壘,只能保持一種對于父親的尊重。
反之郭德綱亦如此,作為父親,他不能說一點都不愛郭麒麟,更不能說刻意把對前妻的怨恨撒在郭麒麟身上,只是因為多年的離家。缺少和郭麒麟的相處,此次之間沒有建立起如同他對郭汾陽的那種不由自主的父愛。
郭德綱舍得讓郭麒麟吃苦受難,卻舍不得郭汾陽受一點委屈。他對郭麒麟的愛,有但不多。
初為人父時,郭德綱自己還是個孩子,他更多的把心思放在了成名立腕出人頭地上,父性對當時的郭德綱開講,是累贅,是負擔,那時的他并不知道未來的自己在哪里,他自顧不暇,又如何能顧及年幼的郭麒麟?
等到他發跡后回頭再看郭麒麟時,孩子已經長大,但父子間的疏離感已經形成,有些東西,是歲月促成,是朝夕相處同悲同喜的日子里養成的情感習慣,這種習慣是由無法通過后續的相處改變的,類似于故鄉情。
是刻在記憶里的習慣,是生命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相互陪伴的父子之間的饋贈。
沒有童年的陪伴,就沒有這種親密感。
親情的濃度是用長期的愛熬制出來的。
有人說愛屋及烏,恨屋也及烏。郭麒麟大機率是充當了郭德綱對他親媽怨恨的替代品。
他可能有不自覺的成分,但不會刻意如此,畢竟他把郭麒麟留了下來。
我在生活中見到很多相隔多年生二胎的人,幾乎都更加寵溺二胎,問他們原因,笑答:生下老大時,我也還是個孩子,哪里懂得愛孩子?當時只顧著四處奔波掙錢,并不清楚為人父母的概念,稀里糊涂就養大了孩子,等懂得時孩子已經長大。
那些留守兒童大都和父母比較疏離,沒有親密感。
郭德綱在前期打拼時,連郭麒麟也被他當成了工具人,郭麒麟就是郭德綱管理兒徒們使的一招苦肉計:我對我親兒子尚且如此,爾等還有什麼屁話可說?
只是苦了郭麒麟,活脫脫一個肉靶子。
但郭德綱對郭汾陽則不同,有著濃到抹不開的父愛。他們的相處是符合正常親密關系建立的條件的,日子富裕且安逸,沒事干生個孩子玩玩,享受一下天倫之樂。
有后媽就有后爹。
王惠枕頭風一吹,桃的心就跑了偏,要把法人過給郭麒麟,股份就給郭汾陽。
他也不過五十來歲,郭汾陽還沒長大,還不知道是龍是蟲,現在就這樣,郭德綱也是失了智。
子女之間的關系如何,取決于父母能不能一碗水端平,父母在子女的關系中,起著平衡作用。
想讓兩條原本相安無事的狗打起來,只需要扔一塊骨頭給它們。
子女們不和,大都因為財產和父母之愛分配不公。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人的本性,你不能要求郭麒麟大度,雷劈的時候郭德綱也容易被連累。
就說郭德綱,你這樣做事你死不死啊!
照著他現在的行事,這哥倆,關系好不到哪里去。
好在郭麒麟自己爭氣,早早看穿一切,自己及時抓住機會,借用父親的人脈影響力,脫離郭德綱,給自己打下了一片天地。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