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次越高的人,越「冷漠」?
2024/04/15

ADVERTISEMENT


素交更能體現出友誼的骨髓。一個「素」字,把純潔真樸的交情的本體形容盡致。素是一切顏色的基礎,同時也是一切顏色的調和,像白日包含著七色。真正的交情,看起來素淡,卻自有超越生死的厚誼。假使交往不淡而膩,那就是戀愛或者柏拉圖式的友情了。—— 《讀者》2015年第3期《路過你人生的朋友》

人際關系無疑是我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們生來渴望連接和互動,但這種渴望有時會讓我們忘記自己的需求和邊界。

我們可能會犧牲掉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情感,迎合別人,以求得到認可和愛。

然而,當我們在人際關系中與別人發生了太多的深度鏈接時,很有可能會卷入到一場「社交災難」。

所以,在人際關系中,保持健康的邊界至關重要。

在與別人交往時,做到以下三點,我們才可以更快樂、更滿足地生活,并建立持久的,有意義的人際關系。

來源:視覺中國

親密中不失有間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最理想的人際關系是什麼樣的?」

ADVERTISEMENT

有這樣一個回答很有意思:

「最理想的人際關系就像人和貓的關系,它跟你做伴但不干擾你,你又要尊重它的空間和獨立性,不要過分騷擾它,大家的界限還是存在的。」

我很認同他的說法。

太親近,容易因為小事互相埋怨;太疏遠,又會失去相處的樂趣。

早年間看《讀者》,記下一則錢鍾書先生的交友觀,他推崇「素交」:

「素交更能體現出友誼的骨髓。一個‘素’字,把純潔真樸的交情的本體形容盡致。素是一切顏色的基礎,同時也是一切顏色的調和,像白日包含著七色。

「真正的交情,看起來素淡,卻自有超越生死的厚誼。假使交往不淡而膩,那就是戀愛或者柏拉圖式的友情了。」

攝影:芝逸

他和國畫大師黃永玉便是如此。他們兩家相距不過200米,但在做鄰居的20年里,彼此拜訪的次數卻兩只手都數得過來。

即便家里做了什麼新菜式想給對方送去,也一定事先打個電話,問詢是否方便。

黃永玉說:「我不是不想去,只是自愛,只是珍惜他們的時間,錢家夫婦是真的忙著寫東西,人應該諒解和理會的。」

但這樣看上去冷淡的相處方式卻絲毫不影響兩家的交情,彼此有個麻煩事都會第一時間出來幫忙。

作家蕭紅就是一個不太冷淡的人,她剛逃難到上海的時候,魯迅正生著病,但她還經常找師傅魯迅傾訴。

不提前約,也不注意時間,許廣平作為蕭紅的師母很是照顧她,但她後來在文章里埋怨蕭紅道:

ADVERTISEMENT

「蕭紅先生無法擺脫她的傷感,每每整天地耽擱在我們公寓里。為了減輕魯迅先生整天陪客的辛勞,不得不由我獨自和她在客室談話。因對魯迅先生的照料,就不能兼顧,往往弄得我不知所措。」

不僅許廣平如此,一向待人和善、不拘小節的魯迅也有點煩蕭紅了,對她說:「你的抱怨是不是太多了,你去日本靜靜心吧。」

言辭之間,怎麼都有一種送客的味道。

而許廣平在文章里,描寫到這一段的時候,她的原話是:「她終于離開去日本了。」

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保持清晰邊界感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教養。

古語云:「頻來親也疏,久住令人賤。」

生活當中,無論兩個的關系有多好,過分親近,就會心生一種疏離感。

就好像一個人前期寄居人家屋檐,早晚會讓人覺得輕賤,令人嫌棄。

所以,人與一切最好的狀態,就是保持距離,保持邊界感。

沒有邊界感的人,注定會過著混亂不清的生活,最終陷入一地雞毛的狀態中。

唯有保持邊界感,生活,人生,才能走向美好。

熱情中不失清冷

我以前有個同事蔡姐,心眼不壞,為人也挺熱情,但就是一說話就給別人添堵。

有一位同事的父母自駕西藏游,午餐時大家聊起來,蔡姐不合時宜地蹦出一句:「讓你父母注意點高原反應,很多人去了就回不來了。」

那位同事的臉色立刻變了,說:「別說這種不吉利的話,我父母一行很多人,不會有什麼危險的。

ADVERTISEMENT

蔡姐這時候還沒察覺到自己言語失當,依舊在旁邊喋喋不休。

還有一次,公司里一個小姑娘正在為家里人催婚苦惱,蔡姐拽著人家小姑娘說了一番「為她好」的話:

「現在的小姑娘一個個嬌滴滴的,嫩得可以掐出水來。你再不抓緊點,以后找個失婚的男人,可能直接給人家當后媽了。」

蔡姐發表完她的肺腑之言后,小姑娘明顯被她的話嚇了一跳,找借口走掉了,大家在旁邊也都一臉無奈。

蔡姐是故意戳同事的痛處嗎?其實并不是。

不過她對同事的好言相勸并沒有起到關心、安慰的作用,反而讓對方心生厭煩,關系越來越疏遠。

來源:視覺中國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晦暗與皎潔。

與人交往,審時度勢的沉默,遠勝于不合時宜的熱情。

蔡康永說:「其實我鼓勵大家,做一個比較冷淡的人。」

他的話其實有兩層含義:

一層,朋友間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閡;

另一層,熱衷于交際會浪費大量的精力去應付人性,哪還有時間和精力給自己賦能。

其實適度的冷漠,是在經歷了一些事情,看清了一些人性,有了一些力量之后,更加成熟睿智的處世之道。

保持適當的分寸感,不是冷漠疏遠,而是一份難得的人間清醒。

太過熱情會灼傷彼此,有溫度,不過度,才能讓彼此有進退自如的舒適感。

ADVERTISEMENT

珍惜中不失理解

在《孔子家語》中,記載著孔子的一則趣事:

孔子雨天想外出,當時還沒有雨傘,只有士族用的昂貴的蓋,和平民用的蓑衣。

孔子沒有蓋,有人建議他找徒弟子夏借。

孔子聽后說:「不行啊,子夏這個人比較小氣。我向他借,他如果不給我,別人會覺得他不尊重師長;他若借我,肯定又會心疼。」

是啊,哪怕你們關系再好,對方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強迫人家去做;對方不想幫的忙,也不要硬逼人家幫。

只有學會了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只有學會去理解別人,別人才會理解你;也只有彼此互相珍惜,才能讓關系更舒服和長久。

世界這麼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我們不能用自己的立場去評判他人的對錯,更不能強迫他人按照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去生活。

如果做不到完全理解,就請試著去尊重,去包容。

允許別人做別人,允許自己做自己。

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就是從不高估自己在別人心里的分量。

《無聲告白》里說:

「我們終其一生,就是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別人如何評價你的選擇,那是別人的課題,你根本無法左右。

而關于你人生的選擇,你能做的就是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道路。

減去過度的熱情與無謂的社交,給彼此留出舒適的空間。

唯有刪減就繁,適當冷漠,尊重理解,才是最好的相處之道。

與君共勉。

作者:淺墨歲余,愿所遇皆熱愛,以歡喜之心,慢度不可知會的際遇。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ADVERTISEMENT

給《周處除三害》演員演技排名:「香港仔」第3,「尊者」排第1
2024/03/26
圈內6大奇葩婆媳關系,有的婆婆極致偏心,有人婚后13年沒見公婆
2024/03/26

ADVERTISEMENT

深度解讀《周處除三害》女醫生:為何她要騙陳桂林患了肺癌?
2024/03/25
守寡42年!婚後「一直做家庭主婦」丈夫留下十億 在她手上「變成百億」最後把家產傳給「二女兒」
2024/03/25
深挖《周處除三害》細節:陳桂林和程小美從小就認識?
2024/03/24
深度解讀《周處除三害》最難懂情節:為何尊者和女領唱都不怕槍?!
2024/03/24
深度解析《周處除三害》最難理解的鏡頭,看完才真正明白!
2024/03/24
深度解讀《周處除三害》細節:陳桂林和程小美的另類關系
2024/03/22
《傳聞中陳芊芊》2年演員今昔對比,女主躋身一線,男二被爆丑聞
2024/03/22
陳思誠又有大動作!《解密》有望成諜戰天花板?主演一個比一個猛
2024/03/22
《功夫貓熊》前三部贏麻了!在中國狂賺18億,第四部點映后差評一片
2024/03/21
一口氣放出全集,這部新劇太有底氣!笑點密集,三觀正,值得看!
2024/03/21
虧大了!《周處除三害》賣4.6億,投資方要哭死,僅僅分到150萬
2024/03/21
尊者和香港仔,《周處除三害》兩大通緝犯誰演的?原來大有來頭
2024/03/21
《周處除三害》這6個秘密只有三刷的時候才能看的懂!
2024/03/21
《周處除三害》深度解析,電影中3種動物隱喻,會讓你豁然開朗!
2024/03/21
砸了2.6億,票房不到1億,寧浩和劉德華這次合作栽了?
2024/03/19
Selina曬6月大兒子近照,盤腿坐姿神似老大爺,體重超標引發擔憂
2024/03/18
失婚後被情人兩度背叛!看透人生出家為尼「卻仍沉迷男色」大口吃肉 特立獨行的修佛行為「備受爭議」絲毫不以為意:活到99歲
2024/03/18
鄧麗君遺體之謎:脖子9處針孔,遺體遍布紅斑,男友不許解剖
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