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載:十一月中,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
「冬至」的「至」有兩層含義
一是「到達」,二是「極點」
冬至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長
自此以后,晝夜短長開始變化
夜消晝長
直到九九八十一天,轉入春天
時至冬至
即將進入最為嚴寒的時節
即民間所說的「三九天」
在如此天寒地凍的氣候下
如何養生保健呢?
湖北省腫瘤醫院醫生為您支招
↓↓↓
一、起居調養
冬季,人應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遵循「冬三月,早睡晚起,必待日光」的古訓,待太陽升起后再起身活動,早睡可養人之陽氣,晚起能助體內陰氣;此外,還應該避寒就溫,不可過度出汗,導致陽氣耗損。
1
早睡晚起
年輕人要避免睡覺過晚,老年人要避免晨練起得太早。
古人在夏至、冬至這兩個陰陽轉化的日子,會睡「子午覺」,即子時(23~1點)和午時(11~13點),認為這是大補,所以晚上切勿熬夜,11點前入睡(小孩子宜9點前),中午也可以午睡,但不宜超過1小時,午睡太久反而不利于陽氣生發。
2
衣著合宜
青年人:代謝能力強,體溫調節能力強,穿衣不宜過厚。嬰幼兒:體溫調節能力差,要注意保暖。老年人:抵抗力降低,應以防寒保暖為主。3
藏好頭頸腹
三九天,頭、頸、腹部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
頭部受涼容易造成頭痛、頭暈,并且刺激毛細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嚴重可能會誘發腦卒中;頸部受涼會刺激呼吸道,造成咳嗽、咽喉痛,引發哮喘、急性氣管炎、支氣管炎等疾病;腹部受涼則會誘發胃腸痙攣性收縮,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所以,外出前一定要戴好帽子、圍好圍巾,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二、運動宜適度
運動養生要順應自然規律,冬至時節不宜做過于劇烈的活動,而應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
從運動強度上來說,大家應盡量避免跑步、打球等劇烈運動,以免消耗腎精。從運動時間上來說,冬天運動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后,下午三四點鐘最為適宜,以免陽氣過度消耗。運動結束后,要注意補水,防止身體水分消耗過多,導致血液濃稠度升高,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另外,有慢性病的人運動時出現不適,要趕緊停止,及時去醫院就醫。
三、飲食調養
冬至時節,飲食進補應溫腎陽、暖脾陽,北方人有吃餃子的習俗,而南方人有吃湯圓的習俗。推薦節氣膳食:
羊肉胡蘿卜餡餃子
冬至時節天氣越來越冷,要以溫熱性的食材為主。羊肉具有健脾溫中、補腎【壯*陽】、益氣養血的功效;胡蘿卜性溫,非常適合冬季食用。
黑芝麻湯圓
糯米有健脾益氣的功效,黑芝麻入腎。
四、三九灸驅寒助陽
冬至是人們常說的「數九」嚴寒天的開始,即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此時天寒地凍、陰盛陽衰,人體陽氣最弱,人體功能最易受干擾,但也是一陽初生之時,陽氣開始萌芽,所以從冬至起,每九天為一九,三九天是一年中艾灸、穴位貼敷的黃金時期,三九天在相應的穴位或患處施灸貼敷,能達到「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效果。
三九天艾灸、穴位貼敷是對三伏天貼(灸)療效的補充和鞏固,前者是冬病冬防,后者是冬病夏治,均是扶陽補虛療法。順應此時自然界陽氣初生的規律,進行三九灸以助人體陽氣的生成,可以達到身體有寒則驅寒,有瘀則化瘀,有濕則祛濕的作用。
但需注意三九灸切勿貪熱:1.溫灸時間不可過久;2.溫灸后需配合養陰潤燥之品,以免陽氣發散太過。
提醒:三九灸需前往正規醫療機構進行,切勿自己在家操作,以免灼傷皮膚。
審稿專家:湖北省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醫師 陳煥朝
來源:健康湖北
供稿/湖北省腫瘤醫院
作者/王絢璇、柯梓
編輯/簡玉琴、吳良慧
責編/鄧睿、翟祥宇、張龍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