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界發現:能活過80歲的糖尿病人,身上大都有這5個特征
2024/01/17

ADVERTISEMENT

糖尿病是我國患病人數最多的慢性病之一。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發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我國糖尿病發病率高達12.8%,患者人數達1.41億人。

最近小艾就在后台收到粉絲私信,粉絲很年輕,才30歲,說最近經常感覺饑餓,空腹血糖一測在8.5mmol/L,問這是不是得了糖尿病?

一、空腹血糖是什麼?8.5mmol/L嚴重嗎?

空腹血糖指的是至少8至12小時未進食(飲水除外)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測的血糖。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在3.9至6.1mmol/L之間。

值在6.1至7.0mmol/L范圍,則可能存在空腹血糖調節受損的情況。而若空腹血糖值≥7.0mmol/L,則很可能患有糖尿病。

那麼像粉絲私信說的,空腹血糖值8.5mmol/L就一定是患有糖尿病嗎?不一定!

雖然空腹血糖值為8.5mmol/L確實偏高,但不能僅憑這一數值就確定是否患有糖尿病。因為還有很多情況會導致血糖一過性增高,需要進一步確定糖代謝狀態。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分泌科劉建萍副主任表示,如果患者診斷為糖尿病,空腹血糖值在8.5mmol/L左右,建議還是使用降糖藥。

但如果患者本身沒有明顯癥狀,年齡也比較年輕,進一步檢查胰島素功能尚可,

ADVERTISEMENT

優先考慮飲食和運動的方式降糖,要是3個月血糖依舊不能下降,再考慮使用藥物。

不同年齡,不同身體狀況的人,血糖控制的方式不一樣,目標也不一樣。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史素琴表示,血糖控制應該考慮到患者的年齡和健康狀況,使目標更加個體化。

一般而言,年齡在60歲以上的患者,空腹血糖目標可以放寬到6-7mmol/L之間;對于70歲以上的患者,可以考慮將目標設置在7-8mmol/L之間;而80歲以上的患者,將空腹血糖控制在9mmol/L以下已經是很好的控制水平。

二、3個壞習慣,在偷偷升高你的血糖

糖尿病是個長期的麻煩疾病,如果不改變原有的吃飯壞習慣,想要控制好血糖難上加難。這3個不良的飲食習慣正在偷偷升高你的血糖。

1.吃飯先吃主食

吃飯的時候,最好把主食放到最后吃,先吃蔬菜,再吃肉蛋類食物。這樣可以減緩胃排空速度,延長主食的消化吸收時間,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升高的速度。

ADVERTISEMENT

除了改變進食順序,糖尿病患者還需注意控制量。一次吃太多的主食會導致血糖升高。遵循量入為出的原則,多動多吃,少動少吃,一般每天吃200-300克就能滿足需求。

2.喜歡喝大米稀飯

很多糖友習慣喝軟爛的大米稀飯,認為這是在養胃。但事實上,這種稀飯升血糖的速度堪比喝糖水,而且煮得越軟爛,升血糖的速度越快。

如果特別喜歡喝稀飯,可以進行一些改良:在煮的時候加入一些豆類、花生、山藥等中等升糖指數的食材,另外不要將稀飯煮得過于軟爛,少放食材,以水為主,少量食用,小口享用。

3.吃飯速度過快

若是平時吃飯吃得太快,盡管已經攝入足夠多的食物,但血糖還未來得及升高,大腦也就無法接收信號,使得飽腹感的指令無法發出。這會導致進食量過多,進而增加能量攝入,不僅可能導致體重增加,還使血糖難以得到有效控制。

所以糖友在吃飯時,注意細嚼慢咽,這不但有助于增強營養的吸收,而且還給了大腦足夠的時間接收信號,發出「吃飽了」的指令,從而減少食物攝入量。

ADVERTISEMENT

通過上述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促進糖友的健康管理。

三、活過80歲的糖尿病人,身上通常有5個特征

我們都知道,血糖超標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系列的并發癥,嚴重縮短了預期壽命。但生活中不乏有八九十歲的高壽糖友,他們做對了什麼?

同濟大學醫學院肥胖研究所教授鄒大進表示,高壽糖友通常有這5個特點。

1.體重相對標準,不胖不瘦

研究發現體重指數BMI與壽命存在U形關聯,即太胖或太瘦都可能影響壽命。糖友最好將BMI保持在20~24之間,男性脂肪百分比不超過25%,女性不超過28%。

2.控好血糖、血壓、血脂

對于大多數預期壽命較長、無低血糖風險的老年2型糖友,糖化血紅蛋白一般要小于7%;而對于80歲及以上的老人,該標準可適度放寬至8%。

在降壓和降脂方面,高齡、健康狀況較差的糖友也要適當放寬標準,將血壓控制目標設定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目標值可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降至低于2.

ADVERTISEMENT

6、1.8、1.4毫摩爾/升。

3.心臟好、循環好、手腳溫暖

統計數據顯示,約6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發癥或相關病癥。為了保護心臟功能,必須控制每個心血管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心動過速,更需要監測心率。

糖尿病患者的最佳心率范圍是60~70次/分鐘,如果靜息心率超過80次/分鐘,最好根據醫囑使用藥物進行控制。另外糖尿病容易導致微血管病變,影響末梢循環,糖友可以多進行踮腳運動,以提高下肢循環速度。

4.適當運動

高壽糖友通常都有每天進行運動的習慣。對于糖尿病患者,防止肌肉流失是重中之重。進行踮腳、深蹲等鍛煉可以增強下肢力量,而舉小啞鈴有助于激活上肢肌肉。

有條件的話,糖友最好每天進行至少半小時以上的散步,日常中避免連續靜坐超過1小時,時不時要站起來活動身子。

5.心態豁達

保持豁達的心態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糖友盡管患病已有三四十年,但保持健康并不成問題,關鍵就在于管控各種因素,并以樂觀的態度對待疾病。

個性化的健康管理和醫生的專業建議對于每位糖友都至關重要。通過合理的飲食、運動和心理調適,可以有效提升生活質量,延緩疾病進展,使糖友能夠享受健康的晚年生活。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ADVERTISEMENT

給《周處除三害》演員演技排名:「香港仔」第3,「尊者」排第1
2024/03/26
圈內6大奇葩婆媳關系,有的婆婆極致偏心,有人婚后13年沒見公婆
2024/03/26

ADVERTISEMENT

深度解讀《周處除三害》女醫生:為何她要騙陳桂林患了肺癌?
2024/03/25
守寡42年!婚後「一直做家庭主婦」丈夫留下十億 在她手上「變成百億」最後把家產傳給「二女兒」
2024/03/25
深挖《周處除三害》細節:陳桂林和程小美從小就認識?
2024/03/24
深度解讀《周處除三害》最難懂情節:為何尊者和女領唱都不怕槍?!
2024/03/24
深度解析《周處除三害》最難理解的鏡頭,看完才真正明白!
2024/03/24
深度解讀《周處除三害》細節:陳桂林和程小美的另類關系
2024/03/22
《傳聞中陳芊芊》2年演員今昔對比,女主躋身一線,男二被爆丑聞
2024/03/22
陳思誠又有大動作!《解密》有望成諜戰天花板?主演一個比一個猛
2024/03/22
《功夫貓熊》前三部贏麻了!在中國狂賺18億,第四部點映后差評一片
2024/03/21
一口氣放出全集,這部新劇太有底氣!笑點密集,三觀正,值得看!
2024/03/21
虧大了!《周處除三害》賣4.6億,投資方要哭死,僅僅分到150萬
2024/03/21
尊者和香港仔,《周處除三害》兩大通緝犯誰演的?原來大有來頭
2024/03/21
《周處除三害》這6個秘密只有三刷的時候才能看的懂!
2024/03/21
《周處除三害》深度解析,電影中3種動物隱喻,會讓你豁然開朗!
2024/03/21
砸了2.6億,票房不到1億,寧浩和劉德華這次合作栽了?
2024/03/19
Selina曬6月大兒子近照,盤腿坐姿神似老大爺,體重超標引發擔憂
2024/03/18
失婚後被情人兩度背叛!看透人生出家為尼「卻仍沉迷男色」大口吃肉 特立獨行的修佛行為「備受爭議」絲毫不以為意:活到99歲
2024/03/18
鄧麗君遺體之謎:脖子9處針孔,遺體遍布紅斑,男友不許解剖
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