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琴默出賣華妃有功,由貴人晉升為襄嬪,很快又被皇帝和太后用慢性毒藥給殺死。然而你知道嗎?真正想讓曹秦墨死的是甄嬛,皇帝和太后只不過做了甄嬛的刀,為什麼這麼說呢?
曹貴人一直跟在華妃的身邊,她實名舉報華妃,讓皇帝很輕松地扳倒華妃。從大局上來看,曹貴人舉報華妃對皇帝很有利,但是皇帝并不高興。皇帝對華妃的感情很復雜,處理華妃前,皇帝曾經對太后說:「兒子與世蘭到底是多年的夫妻,許多事也是兒子對不住他,兒子日后會給他個貴人的位份。」所以皇帝是想把華妃留在宮中養老的。
而對于曹貴人,皇帝也對太后說:「兒子不是不知道曹貴人背叛舊主的惡行,只是這時候需要她去做這些事。」皇帝和太后在如何處理污點證人曹琴默的問題上達成一致,像這樣的人給襄嬪的位份已經算是恩寵。但也不能給的太多,這種背主求榮的人,跟她睡一起,腦中想想什麼都不知道,太危險了。所以假如曹琴墨從此安分守己,那麼她會在襄嬪的位置上,終老一生,頂多得不到圣寵而已,生命安全是沒問題的,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直接把她送上了死路。
曹琴默帶著女兒溫儀公主遇見甄嬛,說話間,溫儀公主滑倒在雪地里,被恰好路過的端妃救起。看到端妃的衣裳臟了,甄嬛建議端妃去碎玉軒換件衣服。端妃走后,曹琴默對著甄嬛感嘆,倘若能像端妃娘娘這樣,能有個妃位就好了。曹琴墨心知肚明,舉報華妃等于背叛舊主,皇帝雖說給了她嬪位,但未來是不可能再有晉升機會了。
接下來,甄嬛就開始給曹琴默挖坑了。她對曹琴默說,襄者,助也,皇上給姐姐選此封號頗有深意,文化水平欠佳的曹琴默不懂,于是甄嬛又給她認真解讀了皇帝的意思。甄嬛告訴曹琴默說,皇帝賜給她封號襄,是因為需要有人出面將華妃扳倒,恰好曹琴默十分貼心的舉報了華妃,提供了華妃的犯罪證據。甄嬛接著引導曹琴默說,只可惜現在年世蘭還是答應,皇上礙于情面,大概也不能太為難她了。
曹琴默自作聰明的腦補了圣意,原來皇帝給自己賜了襄位,這個封號是暗示自己做得不到位,其實皇帝想搞死華妃,但這件事需要有人去做。接下來,曹琴默真的去搞事情了,她當著皇后和欣貴人的面,果斷向皇帝進言,年答應屢屢犯上,皇上一再寬讓,她卻變本加厲,不知悔改,實在有負皇恩。皇帝問曹琴默,那你說應該怎麼辦?曹琴墨說,年羹堯已死,皇上留年答應一命,已屬法外開恩,既然年答應不知悔改,皇上不如嚴懲年答應,殺之以平后宮之憤。
此時皇帝的臉已經掛不住了,放下正抱在懷里的溫儀公主,起身就離開了。皇帝離開后徑直去找太后,太后聽說這件事后,對皇帝說,皇帝既然覺得襄嬪忘恩負義,還是不必留在身邊的好。皇上其實知道年世蘭的本性并不算太壞,所以猜測年世蘭之所以會犯錯,肯定是曹琴默在背后出謀劃策的緣故。
其實皇上至死不知道,后宮中真正想殺華妃的是甄嬛。當然,甄嬛并不指望曹琴默能讓皇帝對華妃痛下殺手,甄嬛早就清楚皇帝不舍得殺死華妃,甄嬛給曹琴默挖坑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借皇帝的手除去曹琴默,那麼甄嬛和曹琴默又有什麼仇怨呢?
雖說曹琴默出賣華妃,給了皇帝一個處罰華妃的理由,這個結果是甄嬛喜聞樂見的。然而甄嬛對于曹琴默出賣舊主這件事內心十分忌憚,曹琴默跟了華妃那麼長時間,都能毫不猶豫的將華妃出賣,若她繼續活著,遲早有一天會想明白甄嬛給她挖坑的事,以曹琴默的節操,隨時可以出賣自己。畢竟在曹琴默出賣華妃這件事,甄嬛也出力不少,甄嬛算是個慫恿者,是幫兇。
所以從甄嬛此時的處境來看,曹琴默必須怎麼死,要怎麼死,那就把她送到皇帝那里,讓她親自在皇帝面前作死吧。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