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為教訓蘇軾,出一個上聯,結果成了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
2023/06/08

ADVERTISEMENT

歷史上的文人墨客都有自己的風格,蘇軾和王安石都是赫赫有名的文學家,后世將兩人都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兩人也在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蘇軾和王安石是同一時期的人,兩人雖然在政見上不同,但文學上交往還是十分密切。

一次,王安石為了教訓蘇軾,就給蘇軾出了一個上聯,沒想到的是,聰明如蘇軾也沒能把這下聯給對出來,王安石出的這個上聯也就成了千古絕對,至今還沒有誰把下聯對出來。

01 兩個文豪,同一時代

王安石,1021年出生在北宋時期的仕宦家庭,他并非紈绔子弟,而是博覽群書,關心社會現實,勤奮好學的他22歲就考中進士。

文學史上流傳最廣的是他的詩歌,如《泊船瓜洲》中的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傳唱千古;

《登飛來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兩句表達了「站得高看得遠」的哲理,這也同樣是眾人耳熟能詳的名詩。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不僅在詩歌創作中有所建樹,其他文體也是信手拈來,他的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

ADVERTISEMENT

考中進士之后的王安石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在職期間政績顯著,于熙寧三年(1070年)任職宰相。

關心百姓生活的王安石深知不能依著舊法制,必須通過改革才能讓社會重新恢復活力,幫助到千萬的貧窮老百姓,于是他推行變法,想要立馬將貧病交加的社會轉變過來。

這次變法以發展生產、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主要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了社會的方方面面,總的目的就是要改善老百姓的生活。

變法宏圖在王安石看來十分美好。

但是一個社會的面貌如何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改變?

事物的發展和變化都需要一個過程,一個很少不跑步的人,即使想要加強身體鍛煉,也不是一天之內就跑個十幾公里,而是以第一天跑幾百米,第二天跑兩公里的方法來進行。

一個人的身體鍛煉尚且如此,要想變革社會,又哪有這麼簡單呢?

王安石的變法涉及了許多人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反對,但認定了一件事的王安石認為不能再拖,于是堅決施行新法。

嘉佑二年(1057年),20歲的蘇軾進士及第,他的文章不僅得到了歐陽修的大力推崇,也和時任宰相的王安石有了聯系,兩人在文章創作方面有頗多交流,生活中也有往來。

但在王安石大力推行變法之后,同樣在朝為官的蘇軾認為王安石的變法過于激進,認為變法應該循序漸進。

ADVERTISEMENT

蘇軾名動天下,恃才傲物,在朝中為官,雖然和身為宰相的王安石的官職差得遠了,但是一心為民的蘇軾也有自己的看法。

百姓貧苦之日不是短期,思想和生活方式幾乎是定型的,突然施行新法要求全部改變,這樣勢必會引起民眾的抗拒。

蘇軾認為,在鋪墊工作做好之前,新法也只能一步步來。

蘇軾便上疏陳說了新法的弊端。

然而蘇軾終究還是年輕。他的出發點固然很好,但措辭卻過于尖銳,在當時各方都反對新法的時候,這麼一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也敢來點評新法,新黨對蘇軾是怒火中燒。

王安石一心為民,沒成想遭到這麼多的阻礙,焦頭爛額之下,他的多年經驗和行事方式讓他堅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王安石回想起在慶歷六年(1046年)的時候,北方遭受嚴重旱災。

那時候王安石在淮南簽判的任職已經期滿,正在回京城的路上,所見之景讓他無法忘懷。

他在《河北民》這一首詩中寫道:「家家養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縣仍催給河役。」

幾句詩的大意是說,老百姓們生兒育女學習耕織技術,糧食布帛都上交給了朝廷,朝廷卻拿這些供奉獻給了敵國。

ADVERTISEMENT

今年的大旱災讓百姓顆粒無收,州縣的官吏們卻依然抓壯丁,讓他們去服苦役。

幾句詩寫出了百姓的水深火熱,所以到了宰相一官之后,王安石就想改變這樣的局面,希冀老百姓能有好一點的生活。

推行變法之時,新法的改革內容觸碰到了朝中保守派的利益,蘇軾也來這麼一個上書,讓王安石十分氣憤,兩人在政治上發生了沖突。

但就跟現代社會許多人一樣,即使兩人政見不同,但同屬于一個時代的兩個文豪,他們在文學上還是互相較量。

02 菊花花瓣落滿地引爭議

一次,蘇軾到王安石的住處去找他,但不巧的是,王安石正在午睡,蘇軾就前往王安石的書房等待王安石。

王安石的書房自然是筆墨紙硯樣樣俱全,房子中間的一張書桌上還擺放著一張展開的紙,似乎是內容還沒有完成就離開了。

蘇軾走近一看,紙上是王安石的筆記,寫著兩句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菊花被風吹落之后鋪滿了地面,描寫出了菊花容易凋零以及風的無情,若是寫完這整首詩,這兩句便帶著一定的隱喻之意了。

ADVERTISEMENT

蘇軾一看,當下就覺得王安石觀察不仔細,菊花的花瓣長得十分結實,一陣風不會把花瓣吹得滿地都是,也壓根沒有菊花會掉花瓣,王安石這不就是在瞎寫嗎?

內心這樣一想,蘇軾骨子里的創作氣息就萌動了,想著給他接一句詩出來,也讓王安石明白,菊花花瓣不會落得滿地都是。

蘇軾想了一想,在那兩句詩的下面接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蘇軾前一句詩的意思就是秋天開的菊花不像春天開的花兒一樣會落得滿地花瓣,后一句詩的意思是讓王安石這個「詩人」多加考慮再來下筆。

這樣兩句詩留在了紙上,蘇軾又等了一會兒之后,有事就先走了。

王安石醒來之后,沒見著蘇軾,倒是看到了紙上多出來的兩句詩。

前一晚刮風下雨,王安石便想到了某年秋天在京師外任職的一天,同樣是風雨大作,把院子里的菊花花瓣都吹落了,于是靈感一來就寫下這兩句詩,但因為一時間沒有合適的詩句接上,又到了午休時間,便先去午休了。

沒想到,醒來之后這個新進后生竟然如此自大無禮,不僅在自己的詩句下面補上兩句,還是帶上諷喻之意的兩句,

ADVERTISEMENT

王安石心里想著日后再來教訓一下這個自視甚高的年輕人。

變法施行之后,蘇軾被王安石一派的人在皇帝面前說了他的過失,皇帝也聽信了新黨的話,不似之前對蘇軾一樣了。

蘇軾認為得不到重用,便請求出京任職。

相對于出身于仕宦之家的王安石,蘇軾的官路走得十分坎坷。

從熙寧四年(1071年)起,蘇軾都是在外任職,歷任杭州通判、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徐州知州等職,革新除弊,為民著想,作出了不少成績。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DVERTISEMENT

給《周處除三害》演員演技排名:「香港仔」第3,「尊者」排第1
2024/03/26
圈內6大奇葩婆媳關系,有的婆婆極致偏心,有人婚后13年沒見公婆
2024/03/26

ADVERTISEMENT

深度解讀《周處除三害》女醫生:為何她要騙陳桂林患了肺癌?
2024/03/25
守寡42年!婚後「一直做家庭主婦」丈夫留下十億 在她手上「變成百億」最後把家產傳給「二女兒」
2024/03/25
深挖《周處除三害》細節:陳桂林和程小美從小就認識?
2024/03/24
深度解讀《周處除三害》最難懂情節:為何尊者和女領唱都不怕槍?!
2024/03/24
深度解析《周處除三害》最難理解的鏡頭,看完才真正明白!
2024/03/24
深度解讀《周處除三害》細節:陳桂林和程小美的另類關系
2024/03/22
《傳聞中陳芊芊》2年演員今昔對比,女主躋身一線,男二被爆丑聞
2024/03/22
陳思誠又有大動作!《解密》有望成諜戰天花板?主演一個比一個猛
2024/03/22
《功夫貓熊》前三部贏麻了!在中國狂賺18億,第四部點映后差評一片
2024/03/21
一口氣放出全集,這部新劇太有底氣!笑點密集,三觀正,值得看!
2024/03/21
虧大了!《周處除三害》賣4.6億,投資方要哭死,僅僅分到150萬
2024/03/21
尊者和香港仔,《周處除三害》兩大通緝犯誰演的?原來大有來頭
2024/03/21
《周處除三害》這6個秘密只有三刷的時候才能看的懂!
2024/03/21
《周處除三害》深度解析,電影中3種動物隱喻,會讓你豁然開朗!
2024/03/21
砸了2.6億,票房不到1億,寧浩和劉德華這次合作栽了?
2024/03/19
Selina曬6月大兒子近照,盤腿坐姿神似老大爺,體重超標引發擔憂
2024/03/18
失婚後被情人兩度背叛!看透人生出家為尼「卻仍沉迷男色」大口吃肉 特立獨行的修佛行為「備受爭議」絲毫不以為意:活到99歲
2024/03/18
鄧麗君遺體之謎:脖子9處針孔,遺體遍布紅斑,男友不許解剖
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