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探長(共1857字,閱讀約4分鐘)
在很多幼兒園里,老師常常會組織一些幼兒活動,比如集體游戲、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換禮物 等等。
這種活動不僅能夠增進孩子們之間的友誼;
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分享精神和財商意識,很有利于他們的成長。
不過,有些孩子送出去的禮物,可是會讓家長嚇出一身冷汗……
5歲男娃,把11萬禮物送女同學
一位寶媽表示,女兒放學回家之后,開心地神神秘秘地拿出來了一個東西并告訴媽媽,這是她的一個男同學送給她的禮物。
起初女孩兒的媽媽并沒有在意,覺得就是孩子們之間交換禮物的小游戲,沒想到,女兒打開盒子之后,媽媽簡直震驚了。
紅色禮盒的里面,居然放著金燦燦的大金條!
媽媽難以置信的喊道:「你確定這是你同學送給你的禮物?」
女孩兒得意地笑著點了點頭。
媽媽簡直苦笑不得,表示一定要送還給人家。
隨后就聯系了對方孩子的家長,一問才知道。
原來,男孩子曾經問過他的爸爸媽媽這個金條是用來干什麼的,爸爸媽媽就開玩笑地說,這是送給未來兒媳婦的。
沒想到,這孩子自己就想到了班里心儀的同學,提前把禮物悄悄送了出去。于是,就發生了這一幕。
只因男孩兒寶媽的這句玩笑話,網友評論炸了鍋:
「時代變了,小時候送辣條,現在送金條,要不然以后結婚這兩根金條都不夠彩禮的,這是個投資天才。」
「咱們定個娃娃親吧,省得以后孩子們再費勁找了,你說對吧,親家?」
「這200克的大金條,怎麼著也得11萬呀,我滴個天,這個男孩子前途無量!」
「原來這是聘禮啊!這孩子做事兒有魄力有遠見!以后肯定疼媳婦!」
孩子年齡還小,他們對一件物品的價值,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
所以,家長就要保管好自己家比較貴重的東西,也要告訴孩子,哪些東西可以和小朋友交換,哪些東西不能往外拿。
作為家長,我們也要支持老師的工作,配合老師準備一些活動的材料,讓孩子們不僅能夠更快樂地玩耍,還能夠在游戲中逐漸地成長。
幼兒園讓孩子互換禮物有什麼好處呢?
● 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分享和友愛精神。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會準備一個小禮物,然后在活動中進行互相交換。
這樣的活動能夠讓孩子們學會分享,明白交換禮物是為了讓彼此都開心,分享自己的快樂,而不僅僅只在乎自己的得到。
通過這樣的互動,孩子們能夠學會關心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培養出友愛和包容的品質。
● 這種活動也能夠增強孩子們的社交能力和溝通技巧。
在互換禮物的過程中,孩子們需要和同伴進行交流,比如要說出自己拿的東西有哪些優點、自己有多麼的喜歡等等。
孩子需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時也需要接受別人的禮物并表達感謝之情。
這樣的交流過程,能夠幫助孩子們增強自信,慢慢學會與他人的接觸和交流,從而培養出良好的社交能力。
● 這種活動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財商意識。
財商,即金融素養,是指個人對金錢以及財務管理的一種認識和能力。
在互換禮物的活動中,孩子們能夠學會判斷自己得到的東西和交換出去的東西是否等價、會明白禮物的價值以及想要得到他人的禮物是需要付出代價等道理。
通過這樣的活動,孩子們會逐漸明白金錢和物質的價值,懂得珍惜和節約,培養出理財和消費的基本意識。
但是,家長也要告訴孩子:
大人的東西,孩子不能拿;
如果要拿,得提前跟父母說;
避免孩子偷偷去翻家長的東西,造成家庭財產的損失。
除了老師的引導以外,家長又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財商呢?
▲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告訴孩子們一些關于金錢的知識,讓他們了解錢的來之去處,以及如何正確地管理和使用金錢。
此外,家長還可以在適當的情況下,給孩子一些零花錢,讓他們自己進行消費決策,培養他們的理財能力。
▲可以通過購物,錢幣游戲來培養孩子的財商。
例如,可以讓孩子們參與一些購物活動;
從中學會如何比較價格、選擇商品,以及如何正確地花自己的零花錢。
同時,家長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們參與家庭的一些理財決策;
比如家庭的開銷安排、節約用水用電等,讓他們從小就懂得如何正確地管理家庭財務。
▲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的財商。
可以通過一些故事書或家長自己的親身經歷;
向孩子們講述一些關于理財、節儉和勤儉持家的故事;
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
辣媽語錄:
幼兒園讓孩子互換禮物的活動,有助于培養孩子的分享精神和財商意識,而作為家長的我們,可以提前幫助孩子一起選擇禮物、教給他們一些交換禮物的注意事項。
如果自己家孩子交換回來的東西特別貴重,那麼我們最好聯系一下對方的家長,以免造成對方的財產損失。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夠在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家長們,你遇到此事會如何處理呢?
(圖片源自網絡)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