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音在前不久被传即将美股上市之后,近日又有消息称,将改在伦敦上市。
这可能是英媒和美媒之间的“争夺战”,一个来自中国的品牌,正在被这些媒体奉为座上宾。
这边,《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都表示希音早在2023年11月就已经提交上市申请,目标估值900亿美元。
另一边,英媒天空新闻则表示,希音跑伦敦证券交易所来了,有机会在英国上市。
这场争议,恐怕得让国内网友看得一头雾水:这谁?
国内的消费者可能不太认识希音这个快时尚品牌,但在美国,随便抓一个路边的年轻人,大都知道希音。
虽说是从中国本土出来的,但希音官网的语言甚至只有英语。
在美国评选的2023年十大增长最快的品牌总榜中,希音位列第四。
这一排名超越了OpenAI和可口可乐,仅次于美妆品牌Starry、即时转账平台Zelle和ChatGPT。
如今根据可以确定的消息,希音的估值至少达到66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694亿元,曾经估值还一度高达1000亿美元。
经历了这么多轮融资,总额超过18.5亿美元,希音的野心不言而喻,前两年,一直都有希音将要上市的消息传出。
更别说从2022年到现在,希音的估值已经跌了35%了,上市越晚,变数越多,希音想上市的心,恐怕相当迫切。
希音如今的估值,约等于0.34个阿里巴巴,0.48个ZARA,1.7个Lululemon。
这体量,别说相比国内“遥遥领先”,在全球金融市场中都不算小的了。
虽说只是ZARA市值的一半不到,但ZARA做到今天这个规模,花了将近50年,而希音在2008年才成立。
如果说,一个公司只有创始团队是中国人,那显然不该叫中国公司,只是一个由华人团队创立的外国公司。
但希音虽然在国内知道的人不多,但从创业团队、高管到供应链等等,大都还在中国。
看似总部在新加坡,但希音的实际中心,绝对是在广州番禺。
在广州番禺南村镇,可能随便一个服装作坊,门口都堆了希音的包装袋。
在别的快品牌将重点放在压缩成本上时,希音的重点却是“快”。
无论是选品、上货还是交付周期
,希音在一众快时尚中,速度上都堪称遥遥领先。
有的人认为希音就是国外版淘宝女装,但这并不完全正确,淘宝商家在淘宝上架了产品,还需要费心考虑如何营销。
可工厂和希音合作,却不需要担心销售的问题,只需要根据甲方的需求备货就行了。
希音的模式,或许可以理解为一种大型的“贴牌”。
知名的贴牌产品“南极人”,不生产衣服,只是衣服的搬运工。
希音则是和无数的服装作坊合作,如今,希音的供应商,不仅从大湾区往全国延伸,还在巴西、土耳其等地也有布局。
从这两个境外阵地也不难看出,希音的主要市场就是欧美了。
普通的服装品牌,是提前预测未来是什么风向,提前设计好下一个季度的服装并生产。
这样,如果提前生产的衣服受欢迎,来不及加大生产,会少赚很多钱;如果服装滞销,则消化不了的库存也是一个麻烦。
希音的模式是“小单快返”,也就是“小批量,多品种,响应速度快”。
一般的服装工厂,考虑到成本原因,是不接小批量服装生产的订单的。
可希音靠着大量的订单和日结,诱惑这些工厂额外为其先打板、生产小批量产品。
希音拿到了这些小批量的货源,再上架到海外的官网去卖。
ZARA的设计师虽说总是“借鉴”各个秀场的衣服,但还是需要一些“美商”的。
希音老板或许不知道什么才是最流行的,但没关系,大数据会给出答案。
这些海量的新品投放到外网,通过大数据检测到哪款产品更受欢迎,就马上找对应的工厂下达订单。
而在希音的“调教”下,这些工厂的执行效率也堪称迅速,一件衣服从被设计出来到打板再到配送,最短可达1周。
而因为能够迅速迎合用户喜好,希音的订单也源源不断,让希音为工厂带来大量订单,从此良性循环。
在希音官网,平均每天能上5000件SKU,也就是一个产品包括不同的颜色和尺码加起来的总量。
在配送上,希音更是堪称迅速,“三通一达”加顺丰的物流中心,基本齐聚希音产业园,直接在一个厂内,希音就能实现产品的收货和发货。
虽说ZARA也是走的“小单快返”的模式,但ZARA兴起的时候,还没有大数据这种新鲜的玩意儿。
与其说希音是快时尚服装企业,不如说它是伪装成快时尚的互联网企业。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