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們,
孩子的成長,
就是一個「有樣學樣」的過程。
孩子的一些行為舉止,
可能是在提醒
父母千萬別當「壞榜樣」!
1、如果孩子不服管教,暗示著夫妻之間的教育觀點不統一
聰明的父母,從來不在孩子面前暴露雙方觀點的不統一,更不會當著孩子的面爭執。因為孩子還是有點「小狡猾」的,他會依附于在爭吵中「獲勝的強者」。
比如,媽媽不讓吃冰淇淋,而爸爸故意「唱反調」給孩子買,那麼日后當媽媽單獨看孩子時,孩子就可能理直氣壯地頂撞媽媽:「爸爸都給我買了,你為什麼不買?壞媽媽!」這樣就很難管教了。
2、如果孩子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暗示著父母可能表揚過度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這個觀點的初衷是沒錯的,因為適當的鼓勵能幫孩子樹立自信心。
但是,無原則、無節制的表揚,會導致孩子自尊心過強,敏感且自私。父母們要把握表揚的度,多從「你真努力」「你真勤勞」「你真仔細」等需要努力、付出的方面去表揚,不要讓表揚停留在「聰明」「漂亮」「棒」等膚淺、不需要努力的事情上。
3、如果孩子總是故意打擾你,暗示著你和孩子身體親密度不夠
有時孩子會制造一些小麻煩來吸引你的注意,比如:在你跟朋友侃侃而談時,打斷你們的談話;在你忙別的事時,故意哭鬧然而卻擠不出眼淚……
這時候,你一定要忍住想去教訓孩子的沖動,不妨暫時放一下手上在忙的事,過去摸摸頭,給他一個擁抱、一句安慰,陪他玩一會兒,你會發現,孩子很快就不那麼鬧騰了。
4、如果孩子經常撒謊,暗示著你曾對他所犯的錯誤反應過度
「趨利避害」是人類的本性,哪個孩子不害怕家長的責罰?如果在孩子犯錯后,你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打罵,那麼孩子可能會這麼想:「我再犯了錯可不能讓爸爸知道是我做的,得混過關才行,要不然又得挨打了。」
你看,撒謊的動機就是這麼產生的,孩子撒謊的最直接目的就是逃避責罰!所以,孩子犯錯的時候,請你克制一下罵他的沖動,壓住火氣問清楚原因,之后再給孩子一個心服口服的懲罰措施。
5、如果孩子自信心不足,暗示著你替他「代勞」過多
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獨立完成一件事之后的那種「成就感」!但是,很多父母總怕孩子獨立完成不了一件事,于是就給孩子一大堆建議,甚至干脆幫孩子動手。
這樣一來,在孩子心里,最終取得成功的是父母,而不是自己,一旦碰到需要自己獨立面對的事情,就不知所措了。
6、如果孩子嫉妒心很強,暗示著你經常拿他跟別的孩子作比較
孩子有點嫉妒心是正常現象,因為孩子都希望自己比別人好,這樣媽媽就會更喜歡自己。但是,孩子的認知是不完整的,家長無心的一句話到了孩子那里,往往就偏離了本意。
媽媽拿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作對比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多想人家學習,但是由于媽媽的語氣不夠和善、比較的次數太多,孩子就認為:媽媽喜歡別人家孩子,卻很討厭我。于是就對比自己優秀的小朋友充滿了敵意,也就是嫉妒。所以,下次再作比較時,媽媽語氣要和善一些,不要過分「長他人孩子志氣,滅自己孩子威風」。
7、如果孩子很沒禮貌,暗示著父母可能言行不慎,或者孩子交了一些沒禮貌的朋友
如果家長平日里對誰都愛答不理,沒有好臉色,孩子往往也就對小朋友吆三喝四;如果孩子身邊的朋友經常說臟話,孩子就可能覺得這樣比較「酷」,也跟著學。
所以,當孩子沒禮貌時,家長先反省一下自身,看是不是某段時間給孩子當了壞榜樣;如果是孩子周邊朋友的問題,則要提醒孩子,不禮貌的孩子一點都不酷,反而很招人厭。
8、如果你的孩子不尊重別人的感受,暗示著你經常命令他
一個經常被家長命令的孩子,總是帶著埋怨去執行父母的命令,覺得父母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感受。時間一長,當他跟小朋友相處時,也會變得自私、蠻橫,不去替別人想一想,因為,他生活的氛圍里就缺少「包容」「體諒」這樣的美好品德。
爸爸媽媽們,如果孩子出現了上面的一些癥狀,可以試試轉變一下態度,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