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句老話:「墻倒眾人推,樹倒猢猻散。」
高墻一旦不穩定,就會被人推倒。大樹一旦倒了,生活在樹上邊的猢猻們就大難臨頭各自飛了。沒有什麼感情,只有現實的冷漠。
父母還在世,我們跟親戚、兄弟姐妹的關系不會差到哪里去。隨著父母這代人逐漸凋零,那我們跟親戚、兄弟姐妹的關系就變得愈發糟糕了。
有四個字說得很現實,人走茶涼。父母這代人走了,什麼親情、人情,也就消失不見了。親戚什麼的,更是成為了陌生人。
不然,古人也不會感慨「小時是兄弟,長大各鄉里」了。老一代人是所有親緣關系的橋梁。只要橋梁斷了,關系也就斷了。
父母走后,如果親戚、兄弟姐妹都討厭你,那你最好要給他們這四樣東西。
一、要有「距離感」。
孔子說過:「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靠得太近,別人就不會尊重你。離得太遠,別人就會抱怨你。唯有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感,關系才不會差到哪里去。
在人情社會,人們都有一個思維慣性,認為距離親近才能保持良好的關系。事實上,距離太親近,只會激發人性之惡,放大人與人之間的缺點和矛盾。
父母走后,不論跟親戚的關系好不好,保持合適的距離就好。逢年過節的時候可以聚一聚,平時,就不要有太多的聯系和往來了。
跟兄弟姐妹的關系,也是如此。平時,避免有過多的交談。
家族聚會,或者逢年過節的時候,才熱情點。如此,兄弟姐妹才不會仇恨你。
心理學中有一個說法,人與人靠得太近,本就是一場劫難。靠得太近的關系劫難,不是自然出現的,而是當事人造成的。
二、要有「神秘感」。
從人性心理的角度來說,人們會對神秘十足的人與物秉持敬畏之心,而不會對熟知的人與物有任何的尊重。
舉個例子。在職場中,你經常接觸身邊的同事,所以你有可能瞧不起同事,哪怕同事叫你幫忙,你也會選擇拒絕。
不過,你很少接觸領導。哪怕領導特別和藹可親,你看到他們,也都會謹小慎微,怕說錯話,被領導訓斥。因為你不了解領導,所以你就會敬重領導。
跟親戚、兄弟姐妹交往也是一樣的道理。你在他們面前,毫無神秘感,那他們就會針對你,拿捏你,對你不再尊重。
反之,你在他們面前,保持神秘感,讓他們根本摸不透你,那他們就會敬重你,根本不會跟你耍花招。這神秘感,可以讓你占據關系博弈的優勢。
保持神秘感最好的做法,打交道的時候,不要跟他們講十分真話,講三分真話就好。所謂「為人只說三分話,不敢全拋一片心」便是如此。
三、避免「利益沖突」。
錢財,既是天使,也是惡魔。天使在于,你有錢,就會有一大堆人來奉承你。惡魔在于,錢財,會導致各種各樣的利益沖突。
外人存在利益上的沖突,親人之間更存在利益上的沖突。說句不好聽的話,僅僅幾百塊的紛爭,就能讓親兄弟姐妹反目成仇。
鎮上有一戶人家,父母臨走前,留下了90萬給三個兒子,平均每人30萬。如此一碗水端平的做法,三個兒子還是不滿意。
大兒子認為,我照顧父母多年,理應要40萬。二兒子認為,我出錢照顧父母,理應要更多。三兒子認為,我們夫妻倆為父母做飯多年,理應分一半。
大哥不滿二弟,二弟不滿三弟,三弟不滿大哥。這就是所謂的「親兄弟,明算賬」。哪怕是一個媽生的孩子,都會因為錢財的紛爭,而大打出手。
越是有點關系,越不要與之產生利益上的沖突。否則,連親人都做不成。
四、要有「低調之心」。
李康有言:「行高于人,眾必非之。」
你的言行舉止比一般人要高調,那別人絕對會非議你。槍打出頭鳥,這是千古以來從未變過的鐵律。
在同事、領導面前,你過分高調,同事、領導就會針對你。在親戚、兄弟姐妹面前,你過分高調,親戚、兄弟姐妹就會對你產生「羨慕嫉妒恨」的心理。
羨慕嫉妒恨,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見不得人好。你過得好,別人不樂意。
你過得不好,別人會捂著嘴巴偷笑。笑人無,恨人有。
這種扭曲的「見不得人好」的心態,都是人情關系的產物。你跟他有關系,那他就會跟你攀比,如果你還到處張揚自己多有本事,那你不就成為眾矢之的了嗎?
人生在世,要常懷低調之心。不該說的話,不要說。不該讓別人知道的事,一點也不要透露。低調如水,方能長久。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