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有365個穴位,一個穴位就相當于一味中藥,因此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醫藥寶庫!
然而,由于多數人對穴位的認知非常有限,以致于一有毛病就急吼吼地服藥、打針、輸液,完全把百「藥」俱全的穴位給忽視了。
其實呀,只要我們熟練掌握穴位的「藥性」,并合理利用之,身上的很多毛病都能解決!
一、藥穴同源:一穴即一藥,經絡就是大藥庫!
在中醫眼中,365個穴位就好比365味中藥:有的偏于補虛,有的偏于祛邪,有的則有雙向調節作用或特殊調理作用。在調理效果上,它們與中藥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只要對證選取適當的穴位,就能輔助甚至替代藥物調理。
下面舉例說明:
足三里穴:益氣健脾、調理脾胃,好比白術;
陽陵泉穴:疏肝理氣,好比柴胡;
關元穴:溫中補虛、回陽救逆,好比附子;
列缺穴:宣肺止咳,好比桔梗、杏仁;
風池穴:疏散外風、平熄內風,好比防風、鉤藤。
同時,如同對中藥進行炮制加工后藥性會改變一樣,對一些穴位采取不同的調理方法亦會產生不同的調理效果。比如,針刺三陰交穴能滋陰清熱,與生地黃的功效類似,而艾灸三陰交穴則偏重于補益氣血,類似于熟地黃。
二、臨證如臨陣,用穴如用兵!
如果說,一個穴位就相當于一味藥,那麼,一組穴位就相當于一副藥。穴位調理好比上陣打仗,戰役成敗貴在排兵布陣,同理,調理效果全賴組方用穴!也就是說,穴位調理講究穴位配伍,配伍得法是基礎。
按照穴位配伍原則,有經驗的老中醫總結出許多與中成藥功效相當的「穴位方」,比如:
「補中益氣湯」——百會穴(功似升麻、柴胡),關元穴(功似人參),氣海穴(功似黃芪),足三里穴(功似白術)。可以補中益氣,改善脾虛下陷所導致的各種表現,如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稀溏。
「六味地黃丸」——太溪穴(功似熟地黃),太沖穴(功似山茱萸),太白穴(功似山藥),然谷穴(功似澤瀉),行間穴(功似丹皮),大都穴(功似茯苓);可滋陰補腎,改善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等問題。
「四君子湯」——氣海穴(功似人參),足三里穴(功似白術),陰陵泉穴(功似茯苓),開四關(即雙手的合谷穴和雙腳的太沖穴,功似甘草);益氣健脾,主調脾胃氣虛證,面色萎黃,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
如果人體出現上述不適,需要服用相關方劑,不妨艾灸一試。
三、人體百藥齊全,指尖上自帶藥囊!
是藥三分毒,用藥時間長了肯定會對人有不良后果。經絡與穴位就好像人體的天然藥房,對癥艾灸或者按摩,可以幫助我們防病保健,祛病強身,而且還無毒副作用。
1、補腎佳品:復溜、太溪、涌泉
鹿茸、枸杞、蟲草是眾所周知的補腎佳品,其實在穴位里也有這樣的補腎組合——它們就是復溜、太溪、涌泉。
①太溪穴:為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雙側對稱。有滋陰益腎,改善手足冰冷之功效。
② 涌泉穴:這個穴位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吧,它位于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屬足少陰腎經,有開竅、瀉熱、降逆的功效。
作為中醫臨床急救穴之一,配水溝、內關主治昏厥。太溪、復溜兩穴常相配而用,按摩效果很好也無特殊禁忌。操作中,哪個穴位敏感就先揉哪個穴。
兩個穴位每天交換著揉一揉,可【壯*陽】強身,散熱生氣。若同時艾灸腎俞、關元、氣海等穴,那就真成了一劑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補湯了!
2、逍遙丸:太沖穴、陽陵泉
按摩肝經的太沖穴和膽經的陽陵泉,和吃中藥逍遙丸效果一樣,可疏肝解郁、養血調經,且見效更迅捷。
① 陽陵泉: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穴道。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用大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陽陵泉穴約2分鐘,然后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可調理慢性胃炎、胃痛。
② 太沖穴:在腳面最高點,下面是大腳趾和二腳趾分叉的地方,用手的食指指腹,抵在凹陷處,把發力點作用在骨頭上,點揉3-5分鐘。
作為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通過按揉「太沖穴」,可以把人體郁結的氣最大限度地沖出去,改善煩躁、易怒、眩暈、月經不調的情況。
3、麥味地黃丸:尺澤穴
尺澤穴屬于手太陰肺經穴,可緩解調理咳嗽、氣喘、咽喉腫痛。位于人體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微屈肘取穴,每次3分鐘,每日兩次。
按揉肺經的尺澤,若加上腎經的復溜,相當于麥味地黃丸。具有潤肺、滋陰、去心火、納氣、平喘、止咳嗽等功效。
4、牛黃解毒丸:內庭穴
內庭穴位于足背,當2、3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屬足陽明胃經,可清胃瀉火,理氣止痛。
內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當于牛黃解毒。胃火牙痛、咽喉痛、熱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內庭,所以它是一個去熱的穴位。
5、參苓白術丸:太淵穴、商丘穴
① 太淵穴:屬肺經原穴,位于人體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太淵穴屬土,肺經屬金,正好是「土生金」,其補中氣之氣最強,按摩、艾灸都有顯效。
② 商丘穴:穴位于內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可以調理各種炎癥,補足氣血、保養乳腺。該穴屬足太陰脾經,屬金,脾經屬土,剛好也有「土生金」之功效。
太淵、商丘這兩穴合在一起來用就是免費的參苓白術丸。補肺健脾,益氣止瀉,對于改善體倦乏力功效顯著。
本文提到的所有穴位,除了按摩,也可以艾灸,因為按摩一個比較費力、勞累,在一個手法不對可能也會影響效果,這種情況就可以選擇艾灸,每穴20-30分鐘慢慢適應延長即可。
我們常說,「穴位就是中藥,經絡就是藥房」,所以建議大家盡量使用人體的「醫藥寶庫」,既能減少對藥物的依賴,又能保證治療效果,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