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艾嘉憑借電影《燈火闌珊》,一舉拿下了第59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69歲的她算得上是娛樂界的傳奇人物了。
她款款走上領獎台,眼含熱淚地說了一句話:「我真的是很怕電影會被小熒幕取代,我希望電影永遠永遠地存在。
」我想,她不僅僅是把電影當作了一生的事業,也當作了是自己精心呵護的孩子,那種熱愛是發自心底。
正因為如此,她才會有著如此耀眼的光芒。
三次封后,20次金馬獎提名,其中女主角獎被提名十多次。
這只是她作為電影人方面的佳績,作為歌手,她依然是一顆巨星。
李宗盛為她哭,羅大佑為她癡。
她,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可以任意遊走在影視界和歌唱界,如此出彩,活成了所有女人羨慕的模樣?
其實,張艾嘉女神,一路走來,並非那麼順暢。
011953年,張艾嘉出生于台灣一個書香世家,父親是空軍軍官,母親是著名的名媛。
不幸的是,在她1歲時父親空難去世,母親改嫁。
從小,她就在外公外婆身邊長大, 雖然有外公外婆的照顧和關愛,可還是缺少父愛和母愛。
外公曾經是台灣新聞局局 長,所以對她的教育非常嚴格,從而激發了張艾嘉叛逆的一面。
她13歲時,隨著母親去美國讀書,遠離了外公的管束後,她感受到了無拘無束的自由。16歲那年,因為「太喜歡談戀愛」,母親直接將她送回台灣去讀寄宿學校。
可是她卻依然我行我素,穿著短裙,剪著比男生還短的頭髮。
高中畢業後,她就不想繼續讀書,一心想要進入電視台唱歌。1972年,在一次機緣巧合的機會,她去了香港,加入了嘉禾電影公司,簽了5年合約。
從此後,張艾嘉開始進入了演藝圈。
她的處女作就是武俠片《龍虎金剛》,雖然她學過跆拳道,可是在電影中她只是扮演一個無足輕重的角色。
之後,因為她談戀愛被公司雪藏。
最後,在外公幫忙交涉下,她才得以和公司解約。
可見,最初的張艾嘉演藝之路很不順利。
02回到台灣後,因為長相洋氣,不符合當時的審美觀。
所以張艾嘉在很長一段時間,只能出演女配角。
這對于她的打擊也挺大的,不過,她的性格倔強,並沒有因此而放棄。
23歲的張艾嘉,獲得了人生中第一座最佳女配角獎杯。
她的才華終于得到了展示,從此後她的事業開始一路高歌。
相繼主演了《我的爺爺》、《最愛》、《阿郎的故事》和《天長地久》等多部影片,橫掃台灣金馬獎、香港金像獎等各大獎項,成為名副其實的雙料影后。
不過,張艾嘉並沒有因此而感到滿足,她喜歡更多的嘗試。
她26歲就與朋友成立了電影公司,投資的第一部戲就是許鞍華的處女作《瘋劫》。
這部作品後來成為了香港新浪潮的重要作品。
之後她又陰差陽錯地執導了前公司嘉禾投資的電影《某年某月某一天》,結果卻撲街了。
對此她認識到自己還應該要多學習和磨煉。
經過一段時間沉澱,她拍了電視劇《十一個女人》,大受好評,由此重拾信心。
1986年,她拍的《最愛》一下子包攬了眾多獎項:金馬獎、金像獎雙料影后。
她一個女生,卻能夠在演員和導演之間隨意切換,她是一個獨特的存在,更是眾星捧月的一個。
03年輕時張艾嘉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 「不可一日無戀愛。」我想, 一個缺愛的孩子,終其一生都會在尋找關愛和溫暖。
張艾嘉在拍攝《閃亮的日子》時,認知了羅大佑。
羅大佑當時還是一名醫學院的學生,不過他很喜歡音樂。
他的好朋友正好是該影片的副導演,當時影片需要主題曲還沒著落,于是朋友找到羅大佑,羅大佑幾天后就把同名的主題歌交給了劇組。
聽完歌后,張艾嘉不禁誇贊道:「你寫得真好。」由此,兩人認識了,不過當時並沒有多少交集。1979年,在蔡瀾的介紹下, 26歲的張艾嘉認識了大16歲的劉幼林,沒多久,兩人結婚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