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和情緒上的偏激,是一種心理疾病,是為人處世的一個不可小視的缺陷。它的產生源于知識上的極端貧乏,見識上的孤陋寡聞,社交上的自我封閉意識,思維上的主觀唯心主義等等。這種性格上的缺陷常常讓人們率性而為,將精力投入到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離成功越來越遠。因此我們只有善于克制這種缺陷,才能蓄勢待發。
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使他瘋狂,因此我們必須學會控制自己,做自己情緒的主人,讓他為我們服務。
1.遠離偏激的心理 一個人有主見,有頭腦,不隨人俯仰,不與世沉浮,這無疑是值得稱道的好品質。但是,這還要以不固執己見,不偏激執拗為前提。無論做什麼事情,頭腦裡都應當多一點辯證觀點。死守一隅,坐井觀天,把自己的偏見當成真理至死不悟,這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待他人,都沒有一點益處。
如果不認真糾正這種「關羽遺風」,就很有可能會使自己誤入人生的「麥城」而轉不出身來,最後將與成功背道而馳。三國時代,漢壽亭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水淹七軍,是何等的英雄氣概。可是他致命的弱點就是不善于克制,固執偏激。當他受劉備重託留守荊州時,諸葛亮再三叮囑他要「北據曹操,南和孫權」,他不以為然。
不久吳主孫權派人來見關羽,為兒子求婚,關羽一聽大怒,喝到:「吾虎女何肯嫁犬子乎!」這本來是一次很好的「南和孫權」的機會,卻鬧得孫權沒臉下臺,導致了吳蜀聯盟的破裂。最後刀兵相見,關羽也落個敗走麥城、被俘身亡的下場。
關羽不但看不起對手,也不把同僚放在眼裡,名將馬超來降,被封為平西將軍,遠在荊州的關羽大為不滿,特地給諸葛亮去信,責問說:「馬超的才能比得上誰?」老將黃忠被封為後將軍,關羽又當眾宣稱:「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目空一切,氣量狹小,盛氣凌人,其他的人就更不在他的眼裡,一些受過他蔑視甚至侮辱的將領對他既怕又恨,以至于當他陷入絕境時,眾叛親離,無人援救,促使他迅速走向滅亡。現實生活中,像關羽這樣的個人英雄還是不少的。
然而隨著競爭力度的加大,能力競爭已經超出個人能力的單打獨鬥,取而代之的是團隊精神的較量。因此,只有正確看待別人的人才能立足于能精誠團結的團隊,才能共同進步,從而成就一番事業。某文化公司的老闆深知能力的重要,他在招聘時打破傳統的偏見,新員工進來之前都要進行一番考試,以成績而非文憑決定是否錄取,所以他的記者、編輯都非常出色,而且都很能吃苦。
尤其是一個體育雜誌的女編輯,身體患有嚴重的殘障,她以前找過很多工作,都被拒之門外,但是這位老闆看中了這個女孩的文筆和才能,以及她對體育的深深迷戀和理解。于是這個女孩成了一名體育編輯,一年以後成了主編,並作得非常出色。
這位精明的老闆就是如此,所以在同類雜誌中,他的雜誌一直都保持了非常獨到的品位和特色。
打破偏見,往往獲利的是自己。在應試教育的今天,很多時候一個公司招聘員工都是看他有沒有大學文憑,英語達到了幾級,也不管這個單位這個職位是否需要這樣的文憑。
總之,就是文憑決定一切。其實很多工作需要的是技能而非那一紙文憑,那張文憑所能證明的只是他的學習經歷,並不能說明他是否適應這份工作。中文系的學生不一定都擅長寫作,學管理的學生不一定都能當企業家。世上沒有絕對的事情,要學會變通。
一隻在外面閒逛的小瓢蟲,有一天誤入了牛角。小瓢蟲很小,彎彎的牛角在他看來就像是一條極寬闊的隧道。他想,走出隧道,定會是一個水草豐美的洞天福地。誰料,腳下的路卻越走越窄,到後來竟難以容身。為此,小瓢蟲不得不停下來進行認真思考,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他決心掉過頭來,重新開始。
這一回,他由牛角尖向牛角口進發,結果他驚喜地發現,道路越走越寬廣,而且步出牛角,天藍藍的,極其高遠,大地鬱鬱蔥蔥的,宛如綠浪滾滾的大海。一時間,他覺得自己就是那天上自由飛翔的小鳥,大海中隨意競遊的小魚。
從那以後,小瓢蟲逢人便說:「當你遇到無法踰越的障礙時,不妨換一種方式。這就像面對一扇打不開的門一樣,換一把鑰匙,希望之門或許就會為你敞開。」人們常常把那些頭腦不開竅、認死理的人稱作性格和情緒上的偏激。
在很多時候造成這種偏激的原因是對事物持有的某種觀點和信念,而這種觀點和信念其實並不符合客觀事實或與邏輯推論相違背。嚴重的偏見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必要的困擾,還會阻礙我們的進步和發展。
其實,走出這種偏激再容易不過,只需要變個方向就行。
無論對人對事都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他以前錯過,不等于他永遠都錯,他以前對過,不等于他永遠都對。但是,只這一點便難倒了許多人,無數人都是在碰了壁後才知道回頭,但大多已為時過晚。要克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偏激心理,最好的方法是對癥下藥,豐富自己的知識,增長自己的閱歷,培養辯證思維能力,全面、靈活、完整地評價事物,冷靜、客觀地看待問題。
同時,多參加有益的社交活動,培養勇敢、頑強、堅韌、機智、果斷、團結、互助等良好的意志品質,有效地增強自控能力。此外,還要掌握正確的思想觀點和思想方法,不放縱、遷就自己,說話、做事多冷靜思考,這樣才能有效地克服偏激心理。
2.不要讓仇恨心理扼殺了你 很多人都說過,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搶劫,不是殺戮,不是死刑,而是人與人之間相互憎恨的情感,可怕的是人的仇恨心理。的確,仇恨作為最黑暗邪惡的一種情感,它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摧毀了我們的社會,葬送了不可勝數的生命,也吞噬了我們的健康。
一個年輕人在一家酒館暢快地痛飲著,好像一天要把一生的酒都喝光似的。酒館服務員有些不安,就試探著問他:「先生,您喝了這麼多酒啊?」年輕人很憤怒地說:「我今天要喝個痛快,等一下我要做一件積壓在心裡很久的事。」服務員不解地問:「什麼事啊?」
「我天生駝背,有一個十分討厭的傢伙,每次遇到我都會在我背上重重地拍一巴掌,這讓我感覺很不舒服。我告訴過他很多次了,別這麼做,可他就是不聽。
現在,我已經在自己的後背上暗藏了一個炸藥包,過會兒,我就要去找他,等他再拍我的時候,肯定會把手炸個稀巴爛!」他很氣憤地說。
服務員嚇得目瞪口呆:「啊!那你不是也被炸死了嗎?」「無所謂,只要能看到他的手炸得稀巴爛,我比什麼都高興。」看了上面的故事,也許你會笑他愚蠢之極。不過回過頭來想一想,自己是否也常常作出這種傷人又害己的事情呢?
當你在受到外界或他人的傷害後或者外界滿足不了自己的某種慾望時,你的心中是否也曾產生這樣一種報復心理呢?仇恨就像一把雙刃劍,在刺傷別人的同時,也會傷到自己。報復心理是指以幻想甚至計劃以攻擊的方式,對那些曾給自己帶來傷害或不愉快的人發洩不滿的一種心態。
在日常生活中,有兩種人容易產生報復心態。一種是「悶罐子」型,這類人往往心胸狹窄、嫉妒心強,遇到挫折後,對領導、同事產生敵對情緒和報復行為。另一種是「炮筒子」型,這類人遇事激動,脾氣火爆,性情急躁,凡事急急匆匆,爭強好勝,容易動火,遇事不能冷靜下來,易產生過激的報復心態。
產生報復心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個人的物質、精神需要得不到滿足、又不能正確對待時容易產生。
(2)在遭到上司、朋友、家人及親屬的善意批評時,認為是某人和他「過不去」,產生報復心態並實施報復手段。
(3)在婚戀生活出現問題,尤其是相戀了許多年,花了大量錢財後,戀愛對象提出分手,就感到被矇騙、被耍弄、被拋棄,憤怒的情緒難以排解時就會產生強烈的報復之心。
(4)在與別人發生矛盾時,不能正確對待,用犯罪手段發洩、報復他人。
(5)在遭遇不公正對待或遭遇突發事件而承受不住打擊。
(6)在朋友遇「難」需要「兩肋插刀」,出于哥們義氣,或親人受辱,不靠組織解決問題,用暴力為朋友、親人討回「公道」。
仇恨是人性中的一處心理死結。它就像盤踞在心靈上面的一條毒蛇,當人能控制它時,它就不會帶來危害,可一旦它失去控制,就會給人帶來致命的傷害。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